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袁崇煥單騎出關,考察形勢回京後報告邊塞形勢,自薦說:“給我軍馬錢糧,我保證守住此關。”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並提升他為僉事。他到任後,受到經略王在晉的器重。但是,他認為王在晉沒有遠略。不久,王在晉調職,經略由大學士孫承宗兼任。孫承宗對袁崇煥也很器重,採納他的意見,強寧遠的防禦,並派他和總兵滿桂一道前去守備。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袁崇煥到達寧遠後,首先設法加固寧遠城。這城原是由孫承宗命令祖大壽建築的,但沒有完成,而已完成的部分,工程質量也不一致。袁崇煥規定標準:城高要達三丈二尺,雉高要達六尺,城基廣三丈,城上端廣二丈四尺。祖大壽參與工程監督。第二年完工後,寧遠城就成了關外的重鎮。孫承宗為進一步加強關外防線,還從寧遠向東推進二百多里,在錦州、大小淩河、松山、杏山、右屯等地興築堡塞,派將扼守。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可是到了天啟五年(1625十月,孫承宗遭魏忠賢奸黨的排擠,辭官回家,經略一職由兵部尚書高第接替。高第到任後,大反孫承宗的做法,將錦州、右屯各城的防守都撤到關內。袁崇煥向他進勸,他不聽。袁崇煥十分氣憤,說:“我在此地做官,應當死守此地。我決心不離開此地!”他堅守寧遠孤城不撤退。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努爾哈赤得悉高第撤退關外守軍,知道明朝新任經略庸懦無能,就在天啟六年(1626)正月,率後金軍十三萬西渡遼河,包圍寧遠。當時龜縮在山海關的高第卻擁兵不救,坐視寧遠危急。袁崇煥就和總兵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剛等集合將士誓死堅守。袁崇煥寫下血書,激勵將士將士都表示願與此城共存亡。於是採取清野方略,將城外居民盡數撤入城內,嚴陣以待。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努爾哈赤派人勸降,袁崇煥嚴詞拒絕,並且用西洋大炮轟擊後金兵營。努爾哈赤命令後金軍輪番攻城,都被城上守軍擊退;又命令八旗士兵冒死鑿城,寧遠城牆被鑿開高二丈餘的缺口三四處,然而仍舊被守軍堵住。努爾哈赤原以為寧遠孤城,極易攻破,但經三天激烈戰鬥,城未攻下,傷亡卻已不少,於是只得撤圍退去。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袁崇煥將捷報送到京城,熹宗喜出望外,立即升他為右僉都御史,滿桂等也都得到晉升和獎賞。而高第由於失職,就被罷官,經略由王之臣接替。這年冬天,袁崇煥等巡察了錦州、大小淩河各地,建議大興屯田,漸次恢復高第所遺棄的舊地。並且派遣使者和後金進行和談,以贏得時間。而這時候,努爾哈赤已於這年八月間死去,由皇太極掌政。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皇太極自料尚不能和明軍對抗,所以也想暫且休兵。只是雙方所提出的條件相差極大,和談沒有什麼結果。袁崇煥初次派出使節時,事前未曾向朝廷請示,後來曾補了報告;熹宗起先表示同意,接著又認為不是好計。到了朝鮮和毛文龍駐守的皮島受到後金軍的攻擊,言官們就認為由於和談才造成這種結果,給袁崇煥增加了不少壓力,袁崇煥只得上疏辯解。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天啟七年(1627)五月,皇太極率領八旗大軍分三路南下,迅速攻佔了大小淩河、右屯衛等城堡,會師於錦州城下,四面合圍。當時錦州城防工事已修繕完畢,由太監紀用、總兵趙率教以及左輔、朱梅等率明軍三萬人駐守。袁崇煥認為寧遠的大軍不能轉移,派遣祖大壽等統率精兵四千,繞出敵後,去救援錦州;另外派遣水軍東出,作為牽制。祖大壽統率的精兵尚未到達錦州皇太極因攻城不下,已率大軍轉攻寧遠。而寧遠有袁崇煥、滿桂等駐守,且早有防備。於是祖大壽統率的精兵,又回師在城外嚴陣以待。

明史:袁崇煥功績卓著,只因沒有為魏忠賢建立生祠,就被彈劾了

皇太極連連受挫,十分惱怒,就不顧一切地下命令猛攻。守城明軍奮力迎戰,而且用大炮轟擊,戰鬥十分激烈,雙方傷亡都很慘重,直到第二天寧遠城仍舊沒有被攻破。皇太極轉兵復攻錦州,又付出了大量死傷的代價,最後只得撤兵回去。這次戰役,當時稱為“寧錦大捷”。袁崇煥功績卓著,只是由於他沒有及時為魏忠賢建立生祠,魏忠賢就指使黨羽彈劾他沒有出兵救援錦州。他只得請求退休回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