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永远嘴馋的潮汕人。

之前咱们说到潮汕地区的“食桌文化”,可以说,随着人们生活的简约化,除了大位的讲究之外,其他传统的宴会礼仪已经没有那么繁琐了,而礼仪只是宴会的一部分,赴宴最主要的还是吃,而潮汕人“做桌”的菜式也是比较有趣的。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潮汕人一般都是在重大的日子,比如出花园、结婚、入宅等等这些重要的大事才会“做桌”宴请宾客,所以主人家对于“做桌”是非常重视的,正常来说,无论经济条件好与坏,宴会的菜品可以不贵重,但是一定要丰盛。潮汕人用“旁派”这个词来形容菜式的丰盛,民间有句俗语叫“食十二菜桌过旁派”,宴会的菜式讲究的是双数(白事桌是单数),一般都是十二道菜,还有的是十六道或者十八道,甚至奢侈的三十六道都有,不过对于正常家庭来说,每桌十二道菜已经是够丰盛了,而十二道菜也成了潮汕宴席的标配。那么潮汕宴席的这十二菜桌有什么独特的地方特色呢?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头尾甜

潮汕人无论是在喜庆的宴席中还是在比较正式的家庭聚会中,都要讲究“头尾甜”,也就是第一道和最后一道菜是甜品,寓意着从头甜到尾,是一个非常好的意头,这也是潮汕地区正式宴席的一个特色。正常来说甜点都是上的甜汤,甜品的话可以用名贵的燕窝,或者是普通的莲子百合、芋泥、芡实、白果等等这些,没有特定的菜式,只要是甜的,意头好,符合吉祥的寓意就可以了。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上菜有讲究

潮汕的宴席对于盘跟碗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不管是多少道菜式的桌,必须有盘有碗,而且盘跟碗必须是偶数,比如可以是八盘四碗、八盘八碗、十二盘四碗等等,但就是不能出现单盘单碗。上菜的次序也是要按照规矩来,头道甜点上完之后,要按照先冷后热、先浓后淡、先肉后菜的顺序上菜。潮汕人宴会上面的汤品一般不在一开始的时候上,也不会在最后的时候上,而是在上菜期间适当穿插,一般情况下都是两道汤品。而潮汕地区属沿海,所以宴会菜品方面海鲜也会比较多,炖鱼翅、鲍鱼炖盅、蒸膏蟹、白灼大虾、清蒸龙虾还有鲜鱿炒韭菜花等等都是宴会上的常客。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无鹅不成席

广府人说“无鸡不成宴”,而潮汕人则是“无鹅不成席”,鹅在潮汕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家禽,潮汕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肉鹅品种狮头鹅,而潮汕的卤鹅更是名满四方。记得之前,老辈人在说潮汕卤鹅的时候说到,无论多么名贵的宴席,只要桌上没有一盘卤鹅,那就不能叫做宴席。这可能是因为以前生活条件有限,鹅肉是人们重大节日才能吃到的比较高档的肉类,所以以前的宴席上面,如果桌上没有一盘卤鹅镇场,会被认为不够“旁派”,现在卤鹅已经是潮汕非常家常的一道菜了,所以也就没有这种说法,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会上一道卤水拼盘,足以见得卤鹅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独特的冷盘——血蚶

在潮汕很多喜庆场合的宴会上面,都会上一道“血淋淋”的菜,它就是潮汕人非常喜欢的血蚶。很多人都很好奇,血蚶看起来血淋淋的,为什么潮汕人会在喜庆的场合吃它呢?其实血蚶在潮汕人的眼中并不是什么血淋淋的模样,相反,它鲜红的颜色被认为是喜庆的颜色,而且血蚶的壳被潮汕人称之为“蚶壳钱”,是财富的象征,所以在很多喜庆的场合,包括各种宴席以及年夜饭上面,血蚶都是常见的食材。血蚶不宜煮熟,一来煮熟了之后就没有喜庆的鲜红的颜色,二来生的血蚶是极其鲜美的存在,而其鲜美的味道正是那些“血水”带来的,煮熟的话不仅口感不好,而且还失去了鲜味,所以不只是潮汕地区,大多数地方吃血蚶都不会煮熟的。血蚶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洗干净之后用开水汆烫十秒,然后就直接上桌了。这也是潮汕宴席上面最为特殊的一道菜了。

从桌上的菜式就能看出,潮汕人对于宴席有多么讲究!

当看到青菜上桌,还有最后的甜点的时候,就证明宴会即将结束了,这个时候,客人也陆陆续续离席了。一个地方的宴席能反映出该地区的饮食文化,如今,生活好了,人们为了方便,很多时候设宴请客都会选择在酒店或者餐馆中,但是,对于很多潮汕人来说,坐在红色八仙桌上,听着不远处雨棚底下厨师呼呼的炉火声,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食桌”!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务必通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