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冰與火”:轉型自救正當時

自主品牌“冰與火”:轉型自救正當時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在本屆車展上,自主品牌上演“眾生相”:有的展臺摩肩接踵;而有的展臺門可羅雀。

4月16日,兩年舉辦一次的上海車展正式開幕。作為車廠集中發新車和做市場推廣的重要窗口,自主品牌們如期而至。

儘管中國汽車市場剛剛經歷了28年來的首次下滑,但沒有哪個企業願意放棄瓜分一年產生3.12萬億元收入的“蛋糕”。

因此,在本屆車展上,自主品牌們不僅加快推出跨界車型佔領細分市場,激發汽車市場需求,同時展現出更加年輕化的設計,挖掘未來中國性能車市場的潛力。

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汽車銷量按年減少5.8%,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擴大到10.5%。(陳東球 攝)

據瞭解,今年上海車展新車數量接近240款,比去年北京車展多了20%、比前年上海車展多了50%,近九成是SUV和電動車。從長軸距轎車到緊湊型SUV,車企儘可能多的給現有車款加上電池,以期趕在新能源補貼進一步減少前提振銷量。

儘管都在賣力“吆喝”,但冷暖自知。

自主品牌在分化

自主品牌面臨的市場環境依然嚴峻。

乘聯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銷量按年減少5.8%,今年一季度這一數字擴大到10.5%,自主品牌整體銷量下降高達15.7%。

乘聯會方面表示,自主品牌整體面臨的壓力主要來自於春節影響。但即便如此,也有企業並未受影響。

在本屆車展上,自主品牌上演“眾生相”:有的展臺摩肩接踵;而有的展臺門可羅雀。一面是吉利、長城、上汽等企業穩中求進,步步為營“打江山”,一面是一汽、長安、東風等央企加快改革步伐“收失地”,還有逐步被邊緣化的華晨、海馬、陸風不斷“丟城池”。

上海車展演繹了自主品牌“冰與火”的兩極化分化,優勝劣汰的趨勢進一步加劇,儼然進入新一輪的洗牌期。

在眾多自主品牌中,吉利、長城、領克、奇瑞等品牌熱度不減,穩中求進。

今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10.170, 0.00, 0.00%)跑贏大盤,累計銷量已達28.38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0.61%,完成年120萬銷量目標的23.6%。

4月16日,長城汽車旗下哈弗、WEY、歐拉、長城皮卡四大品牌同時亮相上海車展,並創新提出了“智能化、互聯化、清潔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汽車“新四化”理念。

此次上海車展,吉利汽車則攜全新概念車-吉利PREFACE,純電動車型幾何A、帝豪GSe,電氣化車型繽越MHEV及PHEV、繽瑞MHEV、帝豪GL PHEV、嘉際PHEV和博瑞GE、嘉際等車型亮相。

2019年作為吉利汽車產品年,吉利將進入“轎車+SUV+MPV”多品類佈局新時代。未來將推出6款全新產品、10款改款車型以及多款新能源車型。

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也跑贏大市,累計銷售汽車16.2萬臺,同比增長2.9%,戰略轉型進入收穫期。

與上面車企不同,海馬汽車(2.840, 0.00, 0.00%)似乎還未踏上“迴歸之路”。自2018年以來,海馬銷量下滑趨勢不減,今年一季度海馬汽車銷量累計僅為5092輛,同比暴跌78.58%。

數據顯示,2018年海馬汽車預計虧損12億元-18億元,這一數值幾乎虧損掉海馬汽車2010年-2016年全部利潤總額。連年虧損也致使海馬汽車面臨退市風險。

然而,海馬汽車並未打算放棄,並表示2019年一定能夠扭虧為盈。但本屆上海車展海馬也僅有一款緊湊型SUV 海馬8S亮相,展臺顯得頗為落寞。

同樣面臨銷量下滑的還有長安汽車(9.390, 0.00, 0.00%)。在乘聯會公佈的車企銷量榜單中,今年一季度長安汽車銷售狀況依舊不理想,以24.9%的下滑領跑“跌幅”榜。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長安CS55銷量3.55萬輛,較去年同期的5.97萬輛同比大跌40.5%。因質量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的長安CS75一季度銷量4.02萬輛,同比下滑17.4%。

面對業績壓力,2019年長安汽車在推出CS85 COUPE、全新CS15、全新CS95等車型的基礎上,還將完成CS75 PLUS、第二代逸動及逸動XT 1.4T、CS35 PLUS 1.4T、CS15 EV450等多款產品的上市工作。

此外,東風、北汽、江淮等部分國內自主品牌也出現銷量和利潤的雙雙下滑。在上海車展上,東風公司繼佈局T3出行之後,正式對外發布“東風出行”品牌;北汽則以新能源和北汽越野為“王牌”進行差異化佈局。

但隨著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退坡、雙積分、國六排放標準政策的執行,車企分化將更加明顯,車市淘汰賽將進一步加速。

“不走國際化道路就會死”

低迷的市場和開放競爭的環境迫使自主品牌做出改變。

面對寒冬,即便是發展穩健的長城汽車也在積極尋求轉型、試水新零售、開拓海外市場、加大對終端市場補貼以及推出新車型。

“現在,中國自主品牌能平穩走出低谷最重要,車市負增長更能看清企業的不足,低谷裡能讓我們重新認識,收穫到比掙利潤更大的價值。所以,長城汽車這兩年發生巨大的變化,包括組織的調整、機制的完善。” 4月16日,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在上海車展期間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

通過剝離零部件業務、佈局“新四化”、開拓海外市場,長城汽車加速調整,以適應市場的新變化。

“長城汽車走到今天,零部件做出了很大貢獻。”魏建軍告訴記者,隨著銷量的攀升,長城汽車培養出自己的零部件供應體系。此外,把零部件業務及時地剝離出去,成為第三方公司,能夠實現對外供應,並實現資本多元化。

而本屆上海車展上,長城對上海車展上,5G、智能網聯、電動化的佈局也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新四化’這個提法,我們的理解可能和行業不完全一樣。”魏建軍表示,“智能化最主要體現在無人駕駛技術上;只有最大的利用現有資源,車輛、公路資源、每個人的資源,包括開放的資源,才叫真正的共享化。”

在新能源領域,長城早有佈局,不僅有純電動的歐拉,也有氫燃料電池技術的儲備,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產品。

中國有最大的新車市場,同樣也有最多的競爭對手。因此,面對車市寒冬和競爭者倍增的情況,開闢新的市場成為長城發展的重點。

2018年,長城在開拓海外市場方面實現了較快發展。去年長城整車出口4.51萬輛,同比增長20.41%。並先後在日本、美國、德國、印度、奧地利和韓國設立海外研發中心。未來,長城汽車還將投入300億元人民幣,打造全球化研發體系。

“中國車企不走國際化道路一定會死。”魏建軍告訴記者。

2019年是長城汽車的“全球化元年”。今年年初,長城汽車發佈了哈弗“521”全球化戰略。即計劃利用5年時間,實現年度銷量200萬臺,成就哈弗全球專業SUV第一品牌。

目前,長城汽車已經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研產銷佈局,並加強了對外合作。4月17日,長城汽車與全球主要市場的30家合作伙伴簽約,共同推進全球市場佈局。未來,長城汽車將投入300億元,打造全球化研發體系,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等方面形成領先優勢。

央企轉型自救樣本

曾是自主品牌銷量冠軍的長安汽車,如今已不復昔日風光。據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長安汽車預計將虧損17億-25億元,同比下降222.14%-279.62%。

傳統汽車業務的下滑讓長安汽車意識到“危機”。自2018年以來,長安汽車加快調整步伐,並先後與蔚來汽車、騰訊、比亞迪(57.710, 0.00,0.00%)在車聯網、新能源汽車等諸多領域展開合作,同時加速在出行以及新能源領域的佈局。

“儘管國內市場去年遇到了28年來首次下降,今年肯定是低增長,未來相當一段時間的低增長態勢可能也是常態, 4000萬輛新車市場是可期的。”4月16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面對目前長安汽車銷量不佳的情況,朱華榮認為,這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面臨一些挑戰,目前長安還面臨新的一些調整在定位一些新的用戶和市場的過程中,目前還在適應。

而在適應的過程中,長安汽車已提出一系列“變身”的計劃。

據瞭解,2018年,長安汽車基於對時勢的判斷以及品牌的認知,正式對外發布第三次創業計劃,並向智能科技公司轉型。

在這次創新創業計劃中,長安汽車圍繞向提供智能出行產品和服務的科技公司轉型的戰略目標,明確以創新驅動為導向,以效率為組織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計劃,並著力推動客戶、產品、服務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四大轉型”。

為配合創業計劃,長安汽車先後發佈了“香格里拉”和“北斗天樞”兩大戰略部署規劃,分別發力新能源和智能化領域,以實現向科技公司轉型的戰略目標。

“‘北斗天樞計劃’規劃了千人軟件平臺,我們正在籌建團隊。我們自己現在目前有六百多個人專門做智能化,我們已經把傳統電氣那部分的功能剝離了,放到了產品研發裡面。三年一個循環,兩年一個循環快週期,智能化著眼更長,智能交付、智能服務、智能駕駛等等一系列。”

除了已有的長安出行以外,2018年,長安聯合一汽、東風,三家公司共同成立T3出行公司。

“出行的產品有可能和我們傳統的有不同,還有這個平臺本身就是一個產業,本身就是一個營銷渠道,另外其實最為關鍵的,出行後面有大數據。車企都在向這個領域轉型,長安也在向這個領域轉型,T3合作各方共同研究也向這個領域轉型。”朱華榮告訴記者。

面對車市寒冬,朱華榮不主張國家出臺短期刺激政策,“最好的辦法是競爭,競爭才能讓產業良性發展。但增值稅下調,整個汽車產業和製造業是最大的獲益者,2萬億的降稅總額帶來了企業的活力和生命力。”

除了振興國內市場,長安汽車在海外市場早有佈局。

朱華榮認為,自主品牌求生存,海外市場是必經之路:“僅僅依靠中國品牌現有的,未來肯定生存不下去的。中國品牌做老大,未來還有2/3的路要走。”

目前,長安汽車在全球61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營銷佈局。未來,長安汽車也將在人才本地化、管理本地化等方面採取重大行動措施。

“隨著產品的分佈,在這些地方的深耕,現在銷量很快會出現一個非常可喜的爆發式的增長。”朱華榮最後表示,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週期性發展過程,長安當前正沿著既定節奏前進,從原來單純追求銷量的增長,向追求高經營質量轉型。

(21世紀經濟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