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洪武三十一年,大明王朝的締造者明太祖朱元璋憂勞而逝。同年,在浙江杭州錢塘縣太平裡,一個嬰兒的哭啼聲打破了街巷的寧靜。前者是起自寒微,勵精圖治,掃清寰宇,建立盛世王朝的奠基人;後者是臨危受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將明朝得以延續276年的捍衛者。這位在歷史上曾寫出石灰吟的經世之才,其一生正如詩中所言:“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正統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聯合蒙古諸部,兵分四路南下入侵。此時的瓦剌在太師也先的多年經營下,其勢力所及,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臨中原邊陲,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瓦剌兵鋒所指,哀鴻遍野。

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英宗朱祁鎮

明英宗不顧群臣苦勸,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御駕親征。攜天子威儀,明軍精銳盡出。這一仗,本該定鼎乾坤,無往而不利。然而,自古皇帝親征,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有必勝把握,一種是不得不為之。顯然,明英宗親征並不是個好主意。須知道,皇帝是輸不起的。然而,命運有時就像個攪弄風雲際會的頑童,等待大明王朝的將是一場駭人聽聞的慘敗。

建國僅僅81年的朱明王朝遭受了始料未及的重擊。前線急報,噩耗頻傳。彼時不過二十出頭的明英宗朱祁鎮年少輕狂,不但沒有識人之明也缺乏臨陣對敵的經驗。同樣沒有帶兵打仗經驗的王振對軍政事務專斷獨行,屢次改變行軍路線,以至於部隊疲憊不堪,軍心渙散。前方瓦剌強敵勢同豺狼,而明軍出征卻猶如兒戲,由於指揮官調度無方大軍漏洞百出,狡黠的瓦剌人找準時機發動了致命一擊。

倉促應戰的明軍首尾難顧,一觸即潰,雖然軍中將士拼死奮戰,卻依然難以阻止早已註定的慘敗。此役之後,包括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埜等朝中肱骨在內的大臣戰死者竟多達66名,而一意孤行的明英宗朱祁鎮也在潰軍之中極其恥辱的為敵軍所俘。

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一場慘敗

噩耗傳入京師,朝野震動。明朝引以為傲的精銳三大營在土木堡一戰盡隕,軍中能征慣戰之將大多以身殉國,連當朝皇帝也淪為也先階下之囚!大明朝自建國以來遭逢最慘痛失敗,王公大臣,庶民百姓聞此無不捶胸頓足,痛心疾首!還沒有等人們從這場慘敗中汲取教訓,也先率領他的鐵騎雄師就將攜大勝之威兵臨城下,等待朱明王朝的究竟是舉國傾覆還是浴血重生?

慌!亂!怯!留在京師的群臣早已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年邁的孫太后心餘力絀,皇子朱見深時年不過兩歲更是不諳世事。事到如今十萬火急,為了保存王朝存續之希望或許遷都已然成為了唯一的選擇。但是就在這個時候,51歲的于謙挺身而出,發出了擲地有聲的質問:“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京師是天下根本,只要一動便大事去矣。難道不見宋朝南渡的故事嗎?”

在於謙聯合一眾主戰派大臣的力薦之下,負有監國之責的明英宗異母皇弟郕王朱祁鈺即皇帝位,以穩住朝野上下人心,卻也為自己今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但事到如今國之將傾,一切自當以挽救危局為首要之重!在於謙等人的據理力爭之下,朝廷迅速統一思想固守拒敵,君臣一心整軍備戰勢必要將瓦剌敵軍驅逐出境!

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明代宗朱祁鈺

正統十四年十月,瓦剌大軍進犯明朝京師,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在以明英宗要挾明廷未果後,也先下令對北京城展開圍攻。此前從未率軍征戰的于謙臨危受命,棄文從武,身先士卒固守在戰況最為緊要的德勝門外。這一戰事關大明朝百年國運,倘若京城失陷則將迎來滅頂之災。

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北京保衛戰

自古英雄出煉獄,于謙以強硬的態度與手腕迅速凝聚起了強大的戰鬥力,在面對露出獠牙的外敵時,明軍終於展現出了明太祖時八徵漠北的威嚴與氣勢,在歷經兩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瓦剌敵軍徹底敗退至塞外。也先直取明朝都城進而南下的野心功虧一簣,于謙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志向與夙願,懸文天祥像於座位之側,幾十年如一日,而今終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

他一生鞠躬盡瘁為明朝延續百年國運,卻慘遭佞臣所害含冤而死

民族英雄于謙

置身烽火狼煙,回首山河無恙!大明朝終究不會屈服於外敵之手!北京保衛戰的勝利讓于謙迎來了人生最為輝煌的巔峰,但他始終謙虛清廉,恪盡職守,絲毫不曾貪圖享樂,居功自傲!然而他在朝中的克己復禮以身作則非但並未受人尊重,反倒惹來了同僚的反感和猜忌。

就在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釋放回京整整七年後,在那個月色如常的夜晚,大明王朝迎來了又一次改天換日的鉅變。或許就在擁立明代宗登基開始,于謙的命運早已經被註定,但在回望這個國家恢復往日繁盛景象之時,英雄的心中必然無怨無悔!

奪門之變,英宗復辟,昔日曾與自己奮戰北京城外的戰友石亨反戈一擊,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圖謀造反,致使于謙身陷冤獄無端被害!抄沒家產之時,于謙家中並無餘財,百姓上街慟哭為他鳴冤不止!

于謙始終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無餘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