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慢性便祕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發佈

《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發佈

便秘(constipation)是常見的臨床症狀,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質量,部分患者反覆就醫或濫用瀉藥,增加了醫療費用。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和功能性胃腸病協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對2013年《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進行修訂,形成《中國慢性便秘專家共識意見(2019,廣州)》,主要提出了以下專家意見。

定義和流行病學

1. 便秘是一種(組)症狀,表現為排便困難和(或)排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硬。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力、排出困難、排便不盡感、肛門直腸堵塞感、排便費時和需輔助排便。排便次數減少指每週排便少於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為6個月。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2. 我國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3. 慢性便秘的危險因素有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推薦等級:推薦。

4.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質量下降,造成明顯的經濟和社會負擔。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病因與病理生理

5. 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質性和藥物性。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6. 根據病理生理改變,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為正常傳輸型便秘(normal transit constipation, NTC)、慢傳輸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排便障礙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推薦等級:推薦。

7. STC的原因多為結腸推進力不足,與腸神經損傷、Cajal細胞減少等有關。推薦等級:推薦。

8.排便障礙型便秘多為盆底肌協調障礙、排便推進力不足所致。推薦等級:推薦。

9. NTC多為直腸順應性和直腸敏感性異常所致。推薦等級:推薦。

診斷評估與鑑別診斷

10. 慢性便秘的診斷主要基於症狀,可借鑑功能性便秘羅馬Ⅳ標準,排便次數採用自發排便次數進行計數。推薦等級:推薦。

11. 肛門直腸指診有助於排除肛門直腸器質性疾病,瞭解肛門括約肌功能。推薦等級:推薦。

12. 對有警報徵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輔助檢查以排除器質性疾病。對年齡≥40歲的初診患者,建議行結腸鏡檢查。推薦等級:推薦。

13. 結腸傳輸時間測定有助於STC的診斷。推薦等級:推薦。

14. 球囊逼出試驗可作為排便障礙型便秘的初篩檢查。推薦等級:推薦。

15. 肛門直腸壓力測定能評估肛門直腸的動力和感覺功能,適用於以排便障礙為主要表現的患者。推薦等級:推薦。

16. 排糞造影能檢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的形態學異常和排出功能異常。推薦等級:推薦。

17. 增加膳食纖維和水的攝入、增加運動等生活方式調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礎治療措施。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18. 慢性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19. 容積性瀉劑和滲透性瀉劑主要用於輕、中度便秘患者。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20.作為補救措施,刺激性瀉劑可以短期、間斷使用。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21. 鳥苷酸環化酶-C(guanylyl cyclase-C, GC-C)激動劑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狀。推薦等級:推薦。

22. 高選擇性5-羥色胺4(5-hydroxytryptamine 4, 5-HT4)受體激動劑可縮短結腸傳輸時間,增加患者排便次數。推薦等級:推薦。

23. 氯離子通道活化劑可以促進腸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發排便次數。推薦等級:推薦。

24. 微生態製劑可作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療選擇之一。推薦等級:建議

25. 中醫中藥對改善慢性便秘症狀有一定效果。推薦等級:推薦。

26. 生物反饋治療是功能性排便障礙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推薦等級:推薦。

27. 骶神經刺激可用於常規內科治療無效的難治性便秘。推薦等級:推薦。

28. 對合並精神心理症狀的便秘患者

建議先進行相應社會心理評估,再給予相應的治療。推薦等級:推薦。

29. 對於難治性便秘患者建議轉至有條件的醫院,重新進行結直腸肛門形態學、功能檢查,必要時多學科會診。推薦等級:推薦。

30. 老年人、兒童、孕婦、糖尿病相關便秘和阿片引起的便秘(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OIC)患者,需注意其特殊人群的治療特點。推薦等級:強烈推薦。

31.非手術治療療效差和經便秘特殊檢查顯示有明顯異常的STC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應慎重掌握手術指徵,針對病變選擇相應的手術。推薦等級:推薦。

32.排便功能障礙型便秘常有多種解剖異常,其手術指徵複雜,術式多樣,且手術療效也不盡相同,尚無統一標準。推薦等級: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