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医馆和医院的发展应该不同,重医疗应成为“治未病”

随着国家放开中医馆的开放,从审批到“备案制”可以看出国家发展中医市场的决心,但由于现在医师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不成熟,中医市场依旧很混乱!

我们的中医馆和医院的发展应该不同,重医疗应成为“治未病”

如今在全国区域来看,依旧没有一个比较成熟、成功的中医发展路线

对发展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否要不同的产品定位或者是统一的品牌;

随着消费水平、健康意识、市场开放等原因,老百姓对中医的热度不曾退减,资本都想进入这样一个大市场,可是却不知道拳头该向何处重击,市场很热,结果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们的中医馆和医院的发展应该不同,重医疗应成为“治未病”

中医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可事业的发展或许需要更长的时间和空间拉开,在更长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来看事情的对错。

医馆的运营也不应该向三甲医院重医疗轻预防,应重于“治未病”;中医中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在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内提供配套服务,才能给患者或未病者提供更大的帮助。

医疗不外乎最值钱的资源就是“医生”、:专家,可这一块资源被公立医院垄断;

可政策的推出:1、多点执业政策落地;2、放开中医馆的设立;。让资本看到了希望,或许跳出医院当医生,提供平台,提供资本、提供资源,或许是另一种医疗的发展。

我们的中医馆和医院的发展应该不同,重医疗应成为“治未病”

未来不知道我们的中医能发展到如何,可作为圈内人们只能扎扎实实做好中医产品,这是基础,发展之本。可又不能离开市场竞争和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