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很多人一听到“酒肉朋友”,就认为是不好的词,就会联想到在一起的竟是些“酒色之徒”、“酒囊饭袋”。其实这不能怪酒肉,只能怪吃喝的人自己的品性不行。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到一起“大口喝酒,大碗吃肉”,酒肉相系,自是酒厚情浓,吃喝便成了维系友情的纽带。吃喝文化,的确是交朋友的最好武器之一。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中国式饭局

以酒会友与以文会友、以棋会友并无大的差别,“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共同的爱好就是构筑友谊的基础。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赠汪伦》是大诗人李白道别友人汪伦的诗,“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将李白与汪伦的交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汪伦是谁,我们不知道,他能留名千古,全凭这首《赠汪伦》。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赠汪伦

网上有个段子说大诗人杜甫一生写过13首赞颂李白的诗,但李白毫不念情,都没有一句感念的话;汪伦就因为请吃了一顿酒,李白转手就来了首《赠汪伦》。杜甫肯定非常吃醋,早知道还写什么诗,多请李白吃几顿饭,说不定李白诗兴大发就来了一首《赠杜甫》。这当然是个段子,博大家一笑罢了,不足考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窥探出中国人关于人情的思维逻辑:请客吃饭,就是在培养交情,所谓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吃醋的杜甫”

饭局上谈事情,以酒会友,是我们中国人的老传统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当饭店、酒店取代了单一的酒家,当单一的喝酒变成吆五喝六吃点小菜喝点小酒,或是品味相同的人坐在一起下馆子喝茅台,吃喝的纽带作用就更加明显了。用香港食评家蔡澜先生的话说“你和宁波人谈起鳝糊、黄泥螺、自冬瓜,他们大为兴奋。你和香港人讲到云吞面,他们一定知道哪一家做得好”。所在宴上主宾酒杯斟满,聊着大家都喜欢的话题,或是满脸通红的聊“侃大山”,不但有求于人的事办得成,宴上的人更因为喝了同一瓶美酒,吃了同一碗肉,聊得很欢而结下了交情。与牌友、戏友、球友,甚至学友、战友也差不多,只当过媒介是饭局的酒肉而已。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中国式饭局

有一些人,在有好酒好肉时一定会叫上你,在只有花生米和啤酒的时候也会叫上你,他们喜欢和你飙酒,他们喜欢笑话你几杯就倒,他们会在喝多之后给你打电话诉说忠肠,却也在你缺钱时帮上一把,在你病重时去医院照顾,还不忘记开一句玩笑“快点好,好了一起喝酒”,这种人让你三日不见,浑身别扭,这种人就是没有停留在浅层次的吃喝之上的酒肉朋友,这些友情甚至比君子之交更淡定从容。宴席会散去,美味不能常留于肚,但是一起吃饭喝酒的人却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式饭局谈的是事情,吃的却是交情,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式饭局:酒肉穿肠过,交情心中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