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年輕小夥突發心梗!這些真的會要命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王家鈴 周素琴

“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熬夜”,這是每次門診或者病房查房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心血管內科下沙院區負責人朱軍慧主任醫師重複最多的三句話。

朱軍慧說,“生活習慣不好,真的會要命。不要以為只有中老年人才會心梗,我們接診過的最年輕的心梗病人只有23歲,完全是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

11月20日是世界心梗日,我們請心血管內科醫生講講那些接診過的心梗病人,希望每個人能引以為戒,保護好自己的心臟。

得了冠心病後,他擅自停了藥

每次做完急診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手術後,邵逸夫醫院心內科的趙炎波副主任醫師對病人重複最多的話就是:“不要抽菸,不要喝酒,不要熬夜,多運動。”這是所有心血管內科醫生說得最多的話。因為生活習慣不好真的會要命。尤其是那些心臟已經出問題的病人,要更重視。”

最近這段時間,氣溫驟降,因為心梗而到邵逸夫醫院就診的病人明顯增加。

“最近三天,每天都有心梗病人被送到急診。”趙炎波說。

前幾天,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接診了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三年前,患者的冠狀動脈CT就顯示,他患有嚴重的冠心病。

“當時的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冠狀動脈需要接受支架植入治療,讓他儘快來醫院就診。但他覺得自己的症狀還好,就沒來。” 趙炎波記得,之後病人很快便連醫生囑咐他按時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也都給停了。“覺得沒什麼感覺了,便把藥停了。”

這位病人不僅停了藥,還抽菸不止。

“研究表明,吸菸和動脈硬化是正向關係,有冠心病史的人一定不要抽菸。” 趙炎波說。

前段時間,病人出現急性心肌梗死,被送往醫院。經過醫生的緊急搶救,病人的命保住了,但心臟功能下降,存在猝死風險,生活質量也一落千丈。

“舉個例子,以前可能能走一兩公里,現在走一兩百米就氣喘吁吁。” 趙炎波說,“對冠心病患者來說,該接受支架植入治療時一定不要拖延,並且一定要按時服藥,並遵醫囑,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喝酒熬夜不運動,23歲小夥突發心梗

對那位23歲的小夥子,邵逸夫醫院心血管內科張文斌副教授印象深刻,“實在是太年輕了,作息和飲食習慣又尤其差,在心梗病人中,非常具有代表性。”

這位病人叫小華(化名),當時是因為胸痛被送往邵逸夫醫院。

張文斌記得小華剛來時,說胸口一陣一陣的痛,其他倒也沒有什麼症狀。

“我們給他做了心電圖,發現是前壁心肌梗死。”當時看到這個情況的時候,張文斌有些小小的吃驚,因為很少看到這麼年輕的患者是心肌梗死。

在後期的治療中,張文斌詳細瞭解了小華的生活習慣:小華開了一家夜宵店,晚上經常熬夜,白天也不怎麼補覺。更關鍵的是,小華幾乎每天晚上都和朋友喝啤酒、吃肉串,可謂“大口喝酒,大口吃肉”,日常抽菸不停。吃完喝完,他也不運動。

身高175公分左右的小華,體重有差不多190斤。

“他幾乎是具備了心梗病人最忌諱的所有生活習慣。” 張文斌說。

進一步的冠脈造影顯示,小華是心臟前降支狹窄,雖然很遺憾,最終醫生們還是不得不在小華的心臟中安裝了一個支架。

“他沒有其他基礎病,也沒有遺傳性疾病,我們判斷,這麼年輕出現心梗絕大部分原因是和他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 張文斌感嘆。

心梗救治時間縮短一半

對心梗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前兩天剛接診了一位從德清轉診來的心梗病人:從當地醫院轉出到邵逸夫醫院開通血管只用了1個小時20分鐘。

“原來要兩個多小時。” 邵逸夫醫院心內科負責胸痛中心項目的金重贏副主任醫師介紹說。

據瞭解,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胸痛中心協同區域內十多家醫院,做到“區域協同、優化轉診、快速診治”。

“像德清這位轉診的病人,在途中,病人的檢查資料就可以傳輸到我們這裡,提前做好救治準備,救護車到達醫院後,走綠色通道,直接進入心導管室手術,大大縮短了血管開通的時間。”

金重贏告訴記者,在邵逸夫醫院心內科團隊的幫扶下,許多沒有心梗救治能力的基層醫院也相繼成立了胸痛中心,提高了心梗的救治能力,讓更多的基層病人在當地也能得到及時的救治。

據介紹,目前邵逸夫醫院慶春、下沙兩院區均已建立了完整的以急性心梗治療為代表的急性胸痛救治體系和流程,胸痛患者在兩院區均可以享受到同質化、優先、快速、規範的救治;心梗病人從進入醫院大門到開通血管時間平均50到60分鐘,遠遠超出國家指南推薦的90分鐘標準。

“對自行來院的患者,病人從確診到推進導管室手術,時間平均僅需20分鐘。 ”金重贏說,在與死神賽跑的路上,他們一直全力以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