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普通老百姓知道秦始皇这个人吗?古代老百姓知不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

左视觉丶Left


宋代的老百姓,是知道一千多年前秦始皇这个人的。一千多年前的事情都能够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当然也能知道。

首先是通过先秦流传的史籍知道秦朝历史。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时,萧何首先就想到了保护典籍,将记载着秦国土地、人口、事件等内容的一大批文字资料抢救出来,使得这些珍贵史料免于战火。通过这些史料,后来的人们可以了解秦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秦始皇的活动轨迹。

除了萧何,还有个叫伏生的人,在秦朝时被立为博士。当秦始皇焚书时,他将一部珍贵的史书《尚书》藏在了墙壁里,从而也躲过了秦火,在汉朝时重见天日,又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流传下来,通过这本书,也能使后来的老百姓了解到前朝的历史。

其次是通过汉代编纂的史书知道秦朝历史。

就像上面提到的伏生,他在秦朝当过官,了解秦国、了解秦始皇,当他在接下来的汉代担任官员时,就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秦朝历史进行记录、传播。汉文帝知道伏生壁藏《尚书》并加以传播的事迹后,专门派人到伏生家中,由伏生进行传授,再由官方进行编纂整理后,在社会上推广学习。

还有著名的司马迁,编写了纪传体史书《史记》,对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这本书从西汉时一问世,就成为全民必读书,到了宋代,依旧流行,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秦国、秦始皇。

再有就是通过宋代史官、文化学者编纂的书籍知道秦朝历史。

北宋时的司马光,以官方名义,编写了一本与《史记》并称为“史家之绝唱”的《资治通鉴》,这本书文辞优美,描写生动,还加入了作者的评论,让读者能详细地了解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宋神宗即位后,还专门给书作了序,给予奖励,所以这本书在全社会的传播度也是相当高的,老百姓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书籍了解秦朝、秦始皇的历史。

宋代还有一位大学者朱熹,一生著书无数,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

所以,通过上述的分析,老百姓是能够了解之前一二百年、一千多年的历史。


月皎


这个问题很有趣味性,值得探讨。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宋代的老百姓是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的。当一个人的影响力大到某个程度,他的事迹就会以各种途径得以传播,代代流传。秦始皇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位长期占据流量榜首的人物,统一六国、焚书坑儒、还有举全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随便拿出来其中一件,今天的我们都还在津津乐道。宋代距秦朝仅过了短短几百年,老百姓肯定是知道这位大人物的。

那么,宋代普通老百姓知不知道一两百年前的历史呢?答案是知道的,古代虽然没有网络,信息不够发达,但了解途径依然很多,以下分四个方面详述

1、官方记载,有图有真相

首先要感谢史官,有了历朝历代的史官执笔的官方记载,我们才知道历史上发生过什么。提到渑池之会,大家都知道秦王让赵王鼓瑟,并让史官记录的事,但据考证,秦朝时还没有专门设置史官一职,当时负责记录的可能是位“兼职人员。”

根据秦朝官制推测,秦朝兼职史官的应该是御史大夫,御使大夫负责掌管天下文书图集、呈递公卿奏章,颁布皇帝诏令等,属于皇家秘书。不要小看这些“兼职人员”发挥的作用,到了宋太宗下令编撰《太平总类》时,这些珍贵的资料就被收录进去。宋太宗每天至少审阅三卷,工作量很大很辛苦,算是《太平总类》的总编审了,后来干脆更名为《太平御览》。这部奇书包罗万象,其中皇亲部,连秦始皇的相貌都记载的清清楚楚:“秦始皇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长八尺六寸,大七围。”

2. 教育普及,从娃娃抓起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现在国学热,启蒙经典《三字经》不但在古代是必读书目,现在还受不少年轻父母追捧。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三字经》就是南宋一个叫王应麟的人编撰的。作为那个时代娃娃入学普及读物,《三字经》明确记载“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可见只要略识几个字的,这些历史都是知道的。

3、乐府传唱,口口相传

对于没进过一天学堂的人来说,也有途径接触到这些。如今最为人们熟知的汉代乐府,就是始发于秦代,通过歌咏传唱,再现了大量当时的重要事件和生活场景。从秦到汉,如果不是宋代人民接过接力棒,跑完中间这一程,乐府是不可能传承到汉代的。同时,歌咏的形式也更通俗易懂,便于流传,所以,这也是宋代老百姓接触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


  • 4、野史八卦,戏曲演绎

    最后要说的野史八卦,戏曲演绎是老百姓最感兴趣,也是最容易接触到的。其中广为人知的有孟姜女哭长城、秦始皇海外寻仙山等。这些秦朝典故在街头坊间广为流传,有的还被戏班排成剧目,一代代流传下去。可以说,宋代普通老百姓对一两百年前的历史可能不会深入全面地了解,但对一些重大事件是绝对知道的,甚至是耳熟能详的。


每天读点好玩历史


宋代老百姓是一定知道秦始皇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大人们讲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些都是口语相传,与识字断文沒多大关系。古时候,老百姓苦于服徭役,所以这个故事深入人心,把痛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朝廷,都咒骂到秦始皇的身上。

我们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国人都知道有个《桃花源记》,陶渊明写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中人叹息道: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些人是为避战乱时,觅得此境的,而此境后人不复得焉,说明桃源根本不存在,但有一点是存在的,老百姓盼望一个统一的祖国,这对于一个生活在战难的老百姓来说多么重要,那时,怀念秦始皇统一中国也很自然。

无论是恨秦始皇也好,怀念他也罢,都说明后人是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的。

我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文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是爱国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那么对历朝历代兴亡的故事,他们都会牢记于心,象纣王无道,姜子牙辅佐周朝,战国七雄,秦始皇统一中国,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李白醉酒,杯酒释兵权,宋江起义,还有许多农民起义的故事,老百姓不可能象说书人那样说过全貌,大多数人都略知一二。

我要说,老百姓都爱国,爱国就知晓祖国历史的一些经典故事,经典故事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故里云


知道啊!知名的宋代的启蒙读本《三字经》就有……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当然……除开科考士子,大部分老百姓对于非热门历史、历史人物基本只停留在三字经或传说这一层面,秦始皇就属于这一类,毕竟暴政的恶名洗不掉。老百姓更喜欢的是通俗化、戏剧化、符合封建时代价值取向的三国人物

,你应该是个有着深度独立思考的汉语言文学的爱好者!

可以肯定,2500前老百姓的生活语言一定和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因为不论是词汇 语音 还是语法在这2500年内都发生了好多变化,在所有的语言要素中词汇无疑是变化最快的!

但是,我也可以肯定,2500年前老百姓的生活语言也绝对不会是像你读的诸如《战国策》《史记》等文史作品的书面语言的语言体系!

因为,中国古代是“文言不一”的,这里的“文”是指书面语,“言”是口头语!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写的文章,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即便是有人把文章朗读出来,没受过教育的老百姓也听不懂文章的意思!所以,古代老百姓说话是不会用你读到的诗文里的书面语的!


花为悦己者容慕斯


宋代的老百姓,是知道一千多年前秦始皇这个人的。一千多年前的事情都能够知道,一二百年前的历史,当然也能知道。

首先是通过先秦流传的史籍知道秦朝历史。

当年刘邦攻入咸阳时,萧何首先就想到了保护典籍,将记载着秦国土地、人口、事件等内容的一大批文字资料抢救出来,使得这些珍贵史料免于战火。通过这些史料,后来的人们可以了解秦国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秦始皇的活动轨迹。

除了萧何,还有个叫伏生的人,在秦朝时被立为博士。当秦始皇焚书时,他将一部珍贵的史书《尚书》藏在了墙壁里,从而也躲过了秦火,在汉朝时重见天日,又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流传下来,通过这本书,也能使后来的老百姓了解到前朝的历史。

其次是通过汉代编纂的史书知道秦朝历史。

就像上面提到的伏生,他在秦朝当过官,了解秦国、了解秦始皇,当他在接下来的汉代担任官员时,就可以将自己所知道的秦朝历史进行记录、传播。汉文帝知道伏生壁藏《尚书》并加以传播的事迹后,专门派人到伏生家中,由伏生进行传授,再由官方进行编纂整理后,在社会上推广学习。

还有著名的司马迁,编写了纪传体史书《史记》,对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录。这本书从西汉时一问世,就成为全民必读书,到了宋代,依旧流行,普通老百姓当然也可以从书中了解到秦国、秦始皇。

再有就是通过宋代史官、文化学者编纂的书籍知道秦朝历史。

北宋时的司马光,以官方名义,编写了一本与《史记》并称为“史家之绝唱”的《资治通鉴》,这本书文辞优美,描写生动,还加入了作者的评论,让读者能详细地了解一千多年的历史。当时宋神宗即位后,还专门给书作了序,给予奖励,所以这本书在全社会的传播度也是相当高的,老百姓同样可以通过这样的书籍了解秦朝、秦始皇的历史。

宋代还有一位大学者朱熹,一生著书无数,也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

所以,通过上述的分析,老百姓是能够了解之前一二百年、一千多年的历史。


湘里人家胖哥


知道的。古代普通老百姓识字的基本没有的,刚建国时候我们那里的村子里人的识字率也是百分之一。更何况古代时候,所以古代普通老百姓不可能从书籍上了解历史,(更何况没有书的,一般人家家里没有藏书。)但是庙堂有庙堂的阳关道,江湖也有江湖的独木桥。宋朝经济文化繁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民间表演有小说,说经,说史,影戏,小唱,杂剧,杂扮,弹唱,唱京词等等几十种。加之秦楼楚馆,诗词唱和,文明历史口耳相传,流传不断,人民对于历史人物大多耳熟能详,对于著名历史人物家喻户晓。但是这些都是从戏说演绎的形式知晓的 。和历史中真正的历史人物有偏差,严重时可能面目全非,完全讲的就不一样同一个人。中华的文明延绵不断有很大一部分是文化的根深蒂固,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之中。它和民间艺术的的生动活泼,多种多样,接地气的演绎分不开!和它的流传面广和全面分不开!

所以宋朝的人也是知道秦始皇的!一般来说,普通老百姓是知道历史的,历史人物的,可能不是那么正确,可能不全面。但是,这又有谁说的清楚,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没有人能真正明白!更没有人知道历史的真相!


少女心999


咱们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的,填饱肚子是最大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愿望。哪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来关心历史,发表感慨。再说了古代文章晦涩难懂,没有专门读过书是不知道什么意思滴。


我是一棵美丽的大树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给予肯定的回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首先,一段历史的传承,不仅仅是书面上记载的,也有口传心授。

正如,司马迁在编著《史记》时,不仅要查阅大量的文史资料,而且也会游历各地,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其次,秦始皇乃千古一帝。诸多的历史文献中不仅记录了他的丰功伟绩,而且在历史长河中未曾磨灭: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特别是秦王朝建立的中央集权机构的政权机构,一直被历代王朝所仿效。其中汉代的“三公九卿”,基本上是照搬秦制。


古代的人是否知道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就好比是在问:现在的我们是否知道清朝的时候的事情。



古代人知道事情的途径与现在我们不同,但无非就是两种:口传心授和书面记载。

但如果有人要较真的话:知道指定的,具体的事情。那可真是让人无话可说了!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学习~~~


墨书微阅


1949年以前,我国文盲率达到80%以上。

直到2019年,五大藏区,新疆地区,内地偏远地区农村老人,都还有为数众多的人不会书写自己名字。我妈就是其中之一,她1954年出生,她是不知道秦始皇的。

在古代,文盲率只有可能更高,中国和外国都一样。

所以,在宋代,知道秦始皇的百姓,只可能是极小极小一部分。大部分人所知道的历史,是通过戏剧、评书、小说演义来了解的。但这些民间艺术在宋代并不流行。


旅行顾问招财猫


如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千古一帝应该是大部分普通老百姓都听说过的,唐朝末年传奇故事开始流行,宋朝时说书人的职业已经出现,因为宋朝时已经不设宵禁了,民间的娱乐活动也比较多,所以通过故事说书之类的了解到秦始皇这样的人物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之类的故事,至于一二百年前的历史那要看具体时代了,如果一二百年前是王朝的高光时刻,比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如安史之乱等可能听说过,其它的一些普通皇帝和普通事件就要湮灭在历史的浪潮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