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男孩告诉护士妈妈:“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今日上午8时,在长沙市卫生健康委统一调度下,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第三批15名医护人员准时集结,逆行而上,出发前往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驰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救治工作。此次集结的医疗队由5名呼吸、重症医学、急诊专业医师,10名护理骨干组成,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7岁小男孩告诉护士妈妈:“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

今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第三批15名医护人员驰援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颖 摄

8时,在医院办公楼一楼大厅,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彭骅,院长冯永,副院长刘鸣江、蔡岳祥、陈胜文及职能科室负责人与15名医护人员的亲友、同事一同为15名“逆行战士”送行。按照惯例,医院副院长刘鸣江首先点名:“胡芳、郭萃蓉、李强、刘志英……”被点到名字的医护人员纷纷举起右手,铿锵有力地回复:“到!”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没有怨声载道的感慨,有的只是脚踏实地践行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

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党委书记彭骅、院长冯永在讲话中强调:大家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与此同时,他们也希望此批派出的15名“战士”与前两批派出的25位名“战士”汇合后,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发扬中心医院敢打敢拼的精神,勇挑重担,勇于面对困难,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凯旋而归。

“妈妈,加油!我爱你!”送行的人群中,一个7岁小男孩喊出声来,蓝色口罩遮住了大半张脸,但无法掩去孩子无邪明亮的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对妈妈的不舍。内分泌科护士唐贵红告诉记者,可能儿子早已习惯了妈妈的工作,所以昨晚接到驰援通知跟儿子“做工作”时,他没有表现得很抗拒,“没有哭也没有闹,反倒跟个小大人似地鼓励我:‘妈妈,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力量!’”懂事得让唐贵红心疼!

“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每天换下的衣服没时间洗就放着,箱子里我给你带了很多套!”急诊科医生李强和妻子都是医院职工,妻子许俊磊是本院妇产科医生。同为医生就深知此去驰援的艰辛,所以她给丈夫备足了衣服,就是希望他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生活琐事上,尽可能地多休息,补充好体力!而李强则最担心妻子会太辛苦,“她自己要倒晚夜班,家里两个儿子,大的4岁多,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小的1岁多,也最需要人看护,就一个老人帮衬……”夫妻俩说着,深情地对视了一眼,眼神中有担忧和不舍,但更多的是信任和鼓励。

“那你记得看完病,有结果第一时间给我发信息!”放射科护士熊娟紧紧握住老母亲的手,红了眼眶。原来熊娟的妈妈71岁了,一直在长沙帮她带两个孩子,熊娟所在的放射科自疫情爆发以来,工作量陡增,最近发现老人眼睛黄,准备近期来就诊。“我们帮你照顾妈妈……”看着即将出征的熊娟,护士长莫佳敏跟同事一起帮老人在消化内科办理了住院,并告诉熊娟,科室同事会轮流看护,让她安心走上“战场”。

为积极配合疫情防控救治工作,来自结核病诊疗中心的胡羽萌医生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医疗救援大军,“大年初一我就向党组织报名上前线,初二就把两个孩子送回了娄底老家,让父母帮忙照看,自己准备随时奔赴一线。”胡羽萌的女儿5岁,儿子才1岁多,他把两个孩子安顿好,虽然心里有担忧,但还是义无反顾。他的妻子是芙蓉区红十字医院的医生,疫情期间,也是初二就开始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基本处于连轴转的状态。“我今天也终于可以冲锋在前,为守护人民健康做出贡献,暂时不知道何时结束,但我坚信这场阻击战一定会赢!”

“照顾好自己,加油!”“注意保护自己呀!”“妈妈平安回来!”“女儿加油!”“好好吃饭、好好休息!”“加油,你们是最棒的!”……肩负医者使命和担当,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和不舍,15名医护人员乘车赶往了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分别时,那一个个最美的转身,令人动容泪目。面对医院领导的关怀和期盼,同事的鼓励和帮助,亲友的关爱和嘱托,15名白衣战士也纷纷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长沙晚报通讯员 高琳 李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