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裸辭56天后,我的心態崩了”

“裸辭56天后,我的心態崩了”

文丨UniCareer

來源丨UniCareer

每10個白領中就有7個在為跳槽行動

一個職場人,平均每2.5天

就會產生一次「裸辭」的衝動

對於90後來說

這種衝動似乎來得更頻繁一些

知名談話節目《圓桌派》其中一期中

討論「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喜歡跳槽?」

其中一個觀點是: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雖然很扎心,但也不無道理

而對於「裸辭」人群來說

衝動之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不願委屈自己

那麼裸辭之後的90後,過的都怎麼樣呢?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裸辭56天之後,我的心態崩了”

拿到年終獎就裸辭了,本來覺得之前的履歷還不錯,工作經歷能夠寫滿兩頁,信心滿滿覺得能很快找到新工作。結果處處碰壁,想要的崗位沒有消息,收到的offer又不想去。

拖拖拉拉快3個月了,心態完全崩了。

——歇斯底里的小菲

第一個月爽,第二個月找,第三個月慌……

最後隨便入職了一家公司,準備騎驢找馬了……

——明天不能賴床

工作的時候每天都想著炒老闆有多爽多爽,真炒了之後發現還是太沖動。別人離職後可以有錢出去旅遊一圈,而我是從出了公司大門那一刻就開始焦慮。

——哈勒磊科

裸辭後的我是這樣的:興奮(終於爬出了巨坑)→ 冷靜(銀行餘額已不足)→ 找工作(我有3年經驗,不怕)→ 失望(被拒絕,各種看不上)→ 懷疑人生(焦慮、失眠、覺得自己是個廢物)→ 深夜痛哭(沒錢了)

以上循環兩圈,一個正常人就該廢了。

——人來人往的荒唐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圖片來源:看客,人物:蟄居者Sumito Yokoyama)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有錢人都不敢裸辭,何況你不是

1、裸辭不如被炒?招聘鄙視鏈瞭解一下

加利福利亞大學安德森管理學院做過一次實驗:

請來50位企業招聘專家,要求他們模擬為公司招聘一位市場經理,根據候選人的履歷打分。

提供給招聘專家們的候選人履歷幾乎完全一致,唯一的區別是一半招聘官拿到的簡歷上,候選人目前在職;而另一半招聘官看到的是候選人目前失業,上一份工作一個月前結束。

結果發現,儘管履歷相同,在職候選人獲得的評分要顯著高於失業候選人。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對失業和裸辭的歧視,我們能夠預見到,但調研結果依然讓人意外:我們通常以為只有長期失業才會招致招聘企業的歧視,但實際上這種歧視居然是離職瞬間立即生效的。

這公平嗎?不公平。但這是現實。

2、15,000,000競爭者,你只有3秒的機會

2018年,大學畢業生有820萬,加上每年的離職跳槽群體,你大概有1500萬左右的競爭者。曾有一位行業內排名很靠前的科技公司HR透露,1年內收到近50000份簡歷,邀請其中600人面試,最終錄取30人。

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HR來說,通常只需要3秒鐘就能判斷手裡的這份簡歷合不合適。在簡歷篩選這一關,會攔下一大半的求職者。至於是不是被「冤死」的,沒有人會在意。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3、2頁的工作經歷,HR可能直接放棄閱讀

簡歷不是越全越好,而是必須簡潔且有說服力。事無鉅細的2大頁內容,一眼看過去又毫無亮點,與應聘崗位沒有多匹配,那麼HR可能會毫不猶豫的丟進垃圾桶。

如果你沒辦法把內容簡明扼要地表述出來,那麼看的人難免就會認為:你的編輯歸納能力有問題。你要做的就是在一頁紙之內,告訴HR:我就是你們要找的人!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3個步驟教你把裸辭危機變職場轉機

1、如何在「赤貧」之前找到心儀下家?

裸辭之後最大的問題是,生活變得沒有規律,求職的事情一拖再拖,如果再碰上求職不順,很容易心態崩塌,懷疑自己。

所以建議大家在裸辭空窗期,一定要合理規劃生活,除了必要的休息和充電,還要把找工作這件事提升日程。

比如給自己設定時間線,最少要1個月內找到工作,然後倒推回來,給每個星期,甚至每天安排內容:花1周時間找心儀企業,1周打磨簡歷,1周準備面試,1周時間準備入職等等。

總之,一定要緊著一根弦,不能放任自己。

2、沒有亮眼經歷,如何寫出亮眼簡歷?

  • 關鍵詞匹配


越是針對性強的簡歷越容易受到認可,理解JD裡的key words,是customize簡歷的基礎。每個職位都有自己對技能的關鍵詞要求,但通常行業內部都大同小異。

比如Financial Industry要求Analytical Skills,Consulting需要一定的Market Research Skills。但是所有Recruiters都看重的技能有:Problem Solving Skills,Team Player,Leadership Skills,Communication Skills,Time Management Skills等。

這就告訴我們,寫簡歷的時候,一定要把HR公佈的崗位描述和能力要求放在手邊!對照著來描述你的經歷和成績!對照崗位描述的關鍵詞,與對方要求越吻合越好!

  • 善用數字,讓成績更直觀

先用一句話概括做了什麼事情,取得什麼成績,最好用數字量化。

比如:擔任上海圖書館志願者活動團體負責人,任職期間,所帶團隊獲上圖志願“先進集體”稱號,個人獲“優秀組織者”稱號。

然後用STAR法則將動作分解,讓小事更具體。但是在實操中,很多同學分不清什麼是situation,什麼是task等等。所以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學習句型直接套用,這裡的經典句型就是:

做了啥,已達到什麼目的,最後達成什麼結果

做了啥,通過什麼技能和手段,最後達成什麼結果

做了啥,最後達成什麼結果

3、如何導演一場HR滿意的面試?

  • 反客為主

在面試中,面試官往往先在很短的時間內(通常不到30秒)產生一個“偏見”,再去尋找證據證實自己的“偏見”:「你看他果然不錯……果然很適合……」或者

「我就覺得他不行,果然不行」。

所以如何讓HR在面試自己的時候進入一個「肯定」→ 「驗證肯定」的良性過程?對於求職者來說,有一個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反客為主。

即在面試的過程中將話語的主導權向自己這邊靠攏,將面試官的每一個問題都作為展現自己專業見解和知識的機會,最終“掌控”面試。

注意,這和喧賓奪主不一樣。反客為主的關鍵在於緊緊圍繞面試官的核心問題,然後進行循序漸進的延展,在這個延展的過程中植入自己的觀點,最終回答的落腳點依然要回到問題本身,自圓其說。

  • 讓故事更動人

前面我們強調了STAR法則的重要性,但是講故事更高級的方法,不是結構縝密的流水賬,而是能打動別人。

就像國際知名廣告專業人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在他的TED《偉大的領袖如何激勵行動 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中,分享的「黃金圈法則」一樣:

“裸辞56天后,我的心态崩了”

你需要從內往外的思考(Why - How - What),講出你的故事,才有可能打動別人。

比如在故事開始之前,你可以先告訴面試官,我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因為在這次經歷中,我的領導組織能力很突出/業績完成的非常好/團隊配合很默契……

然後再按照正常順序說出事情經過,詳細講解每個階段的目標,以及完成目標的方式、結果等等。

事實上,後面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面試官會跟著你的設定走進你的故事,自己去尋找理由,驗證你前面說的那個“Why”。

“裸辭56天后,我的心態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