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沒有了懲戒權,教育還真的能夠做好嗎?只有內行才知道

教育懲戒權說到底不是教師需要,而是學生需要。換句話說,懲戒權並不是給了教師什麼權力,而是給學生正常成長以保障。在中國,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懲戒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培養方式。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維權意識的提高,懲戒這一方式,變成了一把極易弄巧成卓的雙刃劍。提別是在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懲戒更是很多教師避之不及。難道懲戒這一教育方式真的過時了嗎?

沒有了懲戒權,教育還真的能夠做好嗎?只有內行才知道

去年4月,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一所中學的課堂上,有學生拒交試卷,不僅“出口成髒”還拿板凳砸老師。

此事發生之後,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教育體育局教研員王維審數年前寫的一篇文章《當教育只剩下縱容》,在微信朋友圈走紅,被頻繁轉發。

王維審在文中寫道:“遠古有記載:‘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責牛。’牛不走道,舜為什麼要鞭己不責牛?這說明了什麼?我們應該怎麼理解他當時的心情?很多人根據現代人的觀念這樣解釋:牛不走正確的路,是因為人沒有引導好,牛自己是不知道的,所以不應該責罰牛,應該追究自己的責任。並更進一步強加給現代的教育,以此來要求老師們仿效古人,對那些問題學生要反思自己,絕對不能把責任放在學生身上……當錯在學生、老師連生命權益都得不到保障的時候,這些一味指責教育者的專家是否想到,一味的放任,一味的包容,將會培養出怎樣的學生?這種宗教信徒式的寬容、忍辱負重難道就是教育的底線嗎?”

沒有了懲戒權,教育還真的能夠做好嗎?只有內行才知道

為什麼需要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教育懲戒權會產生哪些作用?

在大多數時候,人們會認為教師需要懲戒權,需要一把維護教育進行下去的‘尚方寶劍’。其實,我倒是認為,教育的懲戒權說到底不是教師需要,而是學生需要。換句話說,懲戒權並不是給了教師什麼權力,而是給學生正常成長以保障。倘若,教師和學校(或者說教育)有一套完善的、針對問題學生的懲戒措施,那麼高年級學生很可能就會在第一次敲詐同學時被及時處置,也有可能就會改掉身上的惡習。那麼,很多的悲劇也許就可以避免。用適合孩子的懲戒、懲罰矯治孩子的錯誤,總比等到犯罪了搞個嚴重的秋後算總賬要好。

沒有了懲戒權,教育還真的能夠做好嗎?只有內行才知道

同時,懲戒程度應有明確界定關於教育懲戒權,就好比車輛的剎車一樣。懲戒權是對學生的一種控制,當學生不能自我控制時,教師通過懲戒用外力來控制學生。如果沒有剎車,就不知道車會開到什麼地方去,速度、方向都無法控制。

如何行使懲戒權是一門教育的藝術,主要是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及互動狀況,以確保有效對學生髮揮作用。對於此事作為內行的老師們,你們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