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6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號稱“現象級”服務的海底撈終於申請在港交所上市了。

5月17日,海底撈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海底撈在招股書中顯示:海底撈2017年在全球服務的顧客總量達到了1.06億人次,在中國內地,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預計2018年將新開180到220家新店。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海底撈招股書

海底撈2017年總營收為106.37億元,淨利潤11.94億元。這意味著海底撈已經成為中國國內首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企業。其中,2017年其外賣業務營收接近2.2億元。——海底撈也聲稱自己是第一家推出外賣業務的火鍋餐廳,在中國超過40個城市推出了外賣業務。

之所以在這個節點選擇上市,是由於海底撈的擴張也帶來了鉅額流動負債,2015年~2017年三年流動負債淨額分別為6040萬元、3.86億元和11.56億元,到2018年第一季度,這個數字已經擴大到14.42億元。海底撈聲稱,為擴充餐廳網絡,其資本開支預計會繼續增長,因而必須保證足夠的現金流量以抵禦財務風險。

海底撈申請上市的消息,再一次使公眾視野聚焦在了這個網紅火鍋品牌。無論是探討其難以超越的服務模式與員工激勵機制,還是火鍋行業是否在今天還屬於一門好生意。毫無疑問的是,這家誕生於四川簡陽,最初只有幾張桌子的小火鍋店,成為今日資產橫跨餐飲、娛樂、教育、投資,並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的巨頭企業,依然給人以全新的啟示。

開啟餐飲行業的極致服務時代

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總結過海底撈的經營章法,這篇文章發佈在了“投資人說”的微信公眾號上。

據他介紹,海底撈第一家火鍋店成立於1994年,最初的創業團隊只有4人。那時的張勇辭去了拖拉機廠電焊工的工作,自己做了一段時間的麻辣燙生意,談不上擁有餐飲業的經驗。當時,他連炒料都不會,只能買一本書照著學。左手拿書,右手炒料,做出的底料味道並不好。張勇稱,“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態度好點,客人要什麼速度快點,有什麼不滿意的多賠笑臉。”

漸漸地,海底撈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客人越來越多,即使味道不好也會給張勇提出建議。張勇發現優質的服務可以彌補味道的不足,於是便下更多的功夫在提升服務的品質上,包括為客人擦鞋、拎包、帶孩子……只要是客人提出來的要求,都儘量滿足。就這樣,海底撈在簡陽積累出了極高的知名度。也正是這段經歷讓張勇相信,服務可以成為競爭中的差異化手段。

1999年,張勇決定讓“海底撈”的品牌走出簡陽。因為合作意願的關係,張勇將第一家分店開在了西安。然而,在西安的經營卻遭遇了連續幾個月的虧損。在緊要關頭,張勇果斷讓合夥人撤資,並委託自己派去的助手全權負責。整頓海里撈經營的要領只有一個:重拾“服務高於一切”的核心理念。於是,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內,海底撈西安的分店就開始扭虧為盈。

2003年,由於受非典影響,海底撈的營業額開始直線下降,在店內的客人寥寥無幾。於是,海底撈又開始發揮服務顧客的本質來突破困境:如果客人不願意來店裡,那就為他們把火鍋送到家裡。西安門店的負責人立即將此消息發佈在當地報紙上。

在當時,火鍋外賣還屬於創新式的服務。不久後店裡就開始接到訂餐電話。外賣業務展開以後,為了便於顧客更好地享受服務,海底撈還將煤氣罐更換為輕便的電磁爐,前一天送餐,第二天再取回。這個貼心的小設計還被《焦點訪談》欄目作為當時餐飲業在非典期間的創新案例進行報道。也是因為外賣業務的開展,使海底撈順利渡過了非典的營業難關。

在此之後,海底撈繼續擴張的步伐。在鄭州、北京、成都、上海陸續開出新門店。所到之處,必然留下讓顧客津津樂道的體驗佳話:比如聲稱來大姨媽不能喝啤酒的女顧客,會立刻收到服務員送上的紅糖水;希望服務員洗洗自己買的桃子,端上來卻是已經精緻擺放的豪華果盤;下雨路過門店的路人被服務員贈送雨傘和護眼罩……此類故事不勝枚舉,也全來自顧客在社交平臺的自發傳播,並且每次都呈現出不同的細節與“登峰造極”的新服務體驗。

在“標配”的服務方面,海底撈的確體現出了諸多為顧客考量的創新設計:等候區可做美甲與擦鞋服務,就餐時用的是可以吸取油煙的爐鍋,便於夾菜的長筷子,為防止火鍋油噴濺在手機上的透明袋……據張勇介紹,因為注意到了女性使用衛生間的頻率大於男性顧客的問題,海底撈門店的女衛生間都比男衛生間要大一些。

顯然,在確定了服務為本的核心後,海底撈在極致的服務體驗細節上不斷迭代創新,不僅因此使諸多火鍋店競相效仿,也讓自身在中國火鍋行業,甚至是餐飲界的服務做到了難以超越的王座。

管理流程與制度創新

“服務”是海底撈力求打磨的核心競爭力,而真正能保證海底撈將此理念執行到位,並且多年來仍能保持發展升級的保障,是海底撈獨特的企業管理制度。用張勇的話說,就是“服務好你的員工”。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張勇先生與海底撈的部分員工

據張勇介紹,海底撈為員工租住的房子全部是正式住宅小區的兩、三居室,並且會配備空調;為了不影響員工休息,規定小區到門店的距離不能超過20分鐘的路程;有專人負責保潔、拆洗被單;公寓裡都配備了上網電腦,如果員工是夫妻倆,則會考慮給單獨的房間。每一個門店,僅員工的住宿費用,就要花費50萬元人民幣。

在對待員工家屬方面,海底撈公司每個月會給大堂經理、店長以上幹部、優秀員工的父母寄幾百元錢,考慮到這些生活在農村的老人大多沒有買保險,這些錢就作為給他們的保險補貼;而在四川簡陽,海底撈直接出資千萬建設了一所寄宿學校,讓員工的學生免費在這裡上學;海底撈還每年準備了一百萬的資金,用於治療員工或其直系親屬的重大疾病。

張勇稱:“雖然這樣的福利和員工激勵制度讓海底撈的利潤率縮水很多,但我覺得這些錢花得值當。”

在管理流程與制度方面的創新,也是讓張勇頗為自豪的。海底撈員工從一上崗就分了三個級別:初級、中級與高級。初級員工只需要學會站在門口發毛巾、端盤送菜等基本技能;中級員工可以從事切菜、做小吃等略帶技術含量的工作;而高級員工,則是有權可以接觸客戶的那部分人。張勇認為,這種設計是為了給基層員工晉級的動力,讓他可以感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成就。也是通過這樣的流程,將與企業價值觀相符合的員工篩選出來,晉升到領導崗位,逐步形成一個晉升體系。為了激勵員工提升業績,海底撈還推出了“計件工資制度”。

除此之外,海底撈還非常重視人事與財務、權限的匹配。在海底撈的門店中,每一位服務員都享有打折免單的權限。對於屢次被問及的成本控制問題,張勇的回答是:“我實在想不出道理,打折免單這個權力該由董事長或者店長來控制,我覺得就應該由服務員來控制,因為只有他才知道,是不是把油撒客人身上了,或者菜是不是鹹了,他有權力根據這些判斷是否打折或是免單,至於他是否會因為貪心給朋友打折給公司造成損失,這些可以事後評估。”

也正是因為這種制度的保證,海底撈不僅形成了強大的核心凝聚力,越來越多的員工將自己的父母、親戚、朋友介紹到這裡來;更重要的是,這使得海底撈員工的創新性進一步被激發出來,不斷地促進其服務為本的核心競爭力在細節上進化、發展。

海底撈啟示錄:服務能成為餐飲業的核心競爭力嗎?

找準核心理念,走自己的路

海底撈的成功模式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而作為餐飲業來說,這種模式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首先,海底撈的成功模式佔據了一定的時機因素。也就是說,在大多數餐飲業追求口味的時候,海底撈創始人有覺悟地去提高了服務品質,並決心將其打造成自身的獨特優勢。這使海底撈能在因此積累的基礎上,再創造出穩固優質的裂變模式。這兩者決定了海底撈模式的獨特性,也使它難以被模仿和超越。

那麼問題來了,服務可以成為餐飲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嗎?

對於另一個火鍋行業成功上市品牌的呷哺呷哺,則採取了與海底撈截然不同的模式:簡單的門面,能滿足一人食的餐位,吃完就走。呷哺呷哺使快餐與火鍋業的屬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在一些創投者看來,這才是餐飲業應該追求的方向。

微信公眾號小飯桌發表了一篇題為《為什麼說海底撈把餐飲行業給帶到溝裡去了?》的文章,其中引述了天圖資本合夥人李天林對海底撈的評價。他認為,海底撈的服務是“過度的”,因為服務業本身難以獲得爆發性的增長,只要是服務業,“就會出現成本遞增的問題,沒有任何的規模效應可言”。

從資本層面來講,能從服務業向著零售業轉型的餐飲才是具備投資價值的,尤其是隨著外賣在中國的高速發展,餐飲消費的場景變得更加多元化,服務的重要性或許會被淡化。

在今天的消費背景下,讓火鍋行業成為一門好生意,除了海底撈與呷哺呷哺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之外,或許還期待一些順勢的創新與融合。

微信公眾號“新消費內參”在評價海底撈的成功模式時說道:在關鍵時間上創始人的願力決定了後期的發展格局。

對於企業而言,尋找到一個關鍵的核心理念,將之打磨,走出一條自己的道路,最終形成久經考驗並難以被超越複製的競爭力優勢,才是海底撈給我們最積極的啟示意義。(作者:曾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