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傾全國之力,調動十五萬日軍,渡海侵略朝鮮。朝鮮不敵日軍,向宗主國明朝請求援助,明朝遂發兵奔赴朝鮮,攻打侵朝日軍。這場戰爭是十六世紀的亞洲最重要的一場戰爭,它直接影響了整個東亞的發展走向。明朝很重視這場戰爭,將它與其他兩場重要的戰爭合稱為“萬曆三大徵”。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萬曆朝鮮戰爭的對決雙方,主要是大明和日本,朝鮮軍隊也在其中發揮了作用,但影響不大。可是,韓國人卻從不這樣認為,他們將這場戰爭中的一位朝鮮名將捧得極高,不少人甚至稱他是“東亞第一戰神”,說正是他將日軍趕跑的,而這位朝鮮將領,就是李舜臣。

客觀地講,李舜臣的確是一位令人欽佩的忠臣良將。在“鳴梁海戰”中,李舜臣靠著一艘龜船、14艘艦船和100艘改裝民船擊退日軍133艘船,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績。李舜臣一生精忠報國,最終戰死於“露梁海戰”,這樣的將領,的確是朝鮮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良將。可是,要將李舜臣捧成“亞洲第一戰神”,便是極度的誇大其詞了。姑且不說讓李舜臣與白起等人相比,就是與他處於同一時期的明軍統帥李如松,就遠勝於他。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李如松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長子,他自年少時就跟隨父親於遼東和草原鐵騎征戰,驍勇善戰,熟悉軍事。明代三才子之一的徐渭,是李如松的老師,他傾囊相授,將所學全部傳授給李如松。

人不輕狂枉少年,更何況是李如松這樣出生將門世家,文武雙全的天驕?年輕的李如松自然養成跋扈張揚的性格。可是,李如松有資格狂妄,他帶兵打仗的能力,在當時的大明朝是數一數二的。萬曆皇帝對於這樣個性鮮明的少壯將領極其看重,他將李如松調入神機營,讓他執掌大明最精銳的部隊。萬曆十一年,萬曆皇帝又將李如松擢升至山西總兵。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遼東李家本就手握重兵,容易引人猜忌和嫉妒,再加上李如松自傲的性格,他自然將朝中的言官得罪大半。得罪了文官集團,彈劾李如松的奏章就如雪花般飄進神宗的殿中,可是面對眾人的彈劾,神宗皇帝的回應只有兩個字:不納。

李如松沒有辜負神宗對他的期望,很快,這位悍將就揚名西北。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韃靼人,東蒙古族)父子發動叛亂,連克多座重鎮,整個陝西都有傾覆的危險。明廷派出數支軍隊前往平叛,但都被哱拜打敗。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神宗震怒之下,任李如松為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命盡統遼東、宣府、大同、山西諸道援軍”,對哱拜進行圍剿,這也是“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一徵。

六月,李如松率部抵達寧夏,九月,李如松就將固若金湯的寧夏城攻破,叛軍盡數被擊潰,寧夏叛亂全部平息。

就在李如松平叛的同時,東方又走出一位野心家,豐臣秀吉。十六世紀末,織田信長的屬下豐臣秀吉在主公死後,以武力結束了“戰國時代”,統一了日本列島。執掌日本軍政大權的豐臣秀吉野心驟然膨脹,加之戰爭結束,武士階層對封賞不滿,大名們的地方勢力也對豐臣秀吉的統治構成了威脅。於是,豐臣秀吉制訂了佔領朝鮮、征服中國,進而向南洋擴張的軍事侵略計劃,以解決國內的矛盾,並實現自己的野心。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萬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十五萬侵朝日軍在夜色的掩護下渡過對馬海峽,在朝鮮釜山登陸,壬辰倭亂爆發。當時朝鮮的李氏王朝朝綱混亂,黨爭不斷,整個朝鮮軍備鬆弛,以致於連一支可以抵抗日軍的軍隊都沒有。日軍的前鋒部隊登陸朝鮮以後,勢如破竹,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就將朝鮮三都(京城、開城、平壤)十八道全部攻佔,一直打到鴨綠江南岸。殘暴的日軍對朝鮮人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屠殺,狂妄的豐臣秀吉要求明朝政府承認日本以大同江為界佔據朝鮮,同時還威逼琉球、菲律賓等大明屬國向日本臣服朝貢。

朝鮮國王派出的使節將消息帶到京城,整個明廷頓時一片譁然。經過短暫的爭論以後,神宗迅速下定決心:打!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出第一支抗倭部隊赴朝抗日,統帥為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這支部隊歸屬於遼東鐵騎,戰鬥力很強,祖承訓也是李成梁的嫡系,能征善戰。但是,這支只有三千人的前鋒部隊犯了輕敵的大忌,加上朝鮮人傳遞的錯誤情報,中了日軍的圈套,損失慘重。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聽聞前線戰敗,神宗震怒,他立刻將剛剛平完寧夏叛亂的李如松調來,任命他為東征提督,統遼東軍、九邊軍及三千戚家軍約4萬人,奔赴朝鮮。李如松在誓師完畢以後,率領大明最精銳的四萬大軍,踏上異國的土地,拉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的序幕,這也是“萬曆三大徵”中的第二徵。

明朝東征大軍抵達朝鮮以後,迅速兵臨平壤城下。盤踞平壤的是日將小西行長指揮的侵朝日軍第一軍團,小西行長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名將,他手下的第一軍團,也全部都是剛剛從戰國時代殘酷的廝殺出脫穎而出的悍卒,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可是,在面對這樣強大的敵人,還是攻城戰的情況下,李如松卻指揮大軍迅速攻破平壤。朝鮮王朝的《宣祖實錄》載:“上曰:相持幾時乎?德馨曰:辰時接戰,巳初陷城矣。”這也就是說,李如松花了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就將日軍第一軍團把守的平壤攻克。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不過,這一仗其實打的很兇險,日軍的反撲數次將明朝聯軍打退,連李如松的坐騎都“斃於炮”,但是李如松臨危不亂,“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將士無不一當百,遂克之。”(《明史》)這一戰的戰果非常輝煌,《萬曆三大徵考》記載,平壤之戰“斬獲倭級一千五百有餘,燒死六千有餘,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餘”。此戰明軍與日軍的陣亡比例約為1(明軍):15(日軍),可謂大捷。

平壤戰爭結束以後,明軍不斷前撲,查大受率領三千遼東鐵騎作為前鋒,卻遭遇日軍主力三萬多人。查大受見退無可退,率領三千鐵騎撤到碧蹄館,與數十倍的日軍展開廝殺。日軍本來是想包圍明軍主力,但見這支三千人的騎兵落入重圍,便想先吃掉這支部隊。可是,令日軍沒有想到的是,這支明軍戰鬥力異常強悍,讓日軍損失慘重。隨後,李如松率領一千人奔赴戰場,他見士卒身受重圍,義無反顧的加入戰場。就這樣,四千多遼東鐵騎在李如松的率領下與日軍展開血戰。最終,李如松副將又帶一千人前來支援,筋疲力盡的日軍以為明軍主力前來支援,遂率軍撤退。這一戰,李如松的直系家丁陣亡大半,日軍則陣亡了十時連久等十五位武將。


朝鮮名將李舜臣打跑了倭寇?這位明朝悍將,其實才是最大功臣

這場戰爭雙方都損失慘重,在戰場上,明軍以一敵十,顯然是一場勝利,但從戰略上,李如松沒有實現攻克日軍糧倉的目的。所以總的來說,碧蹄館對於明軍是一場敗仗。李如松沒有嚥下這口氣,很快,他就奇襲日軍的糧倉龍山大倉,數十萬石糧食全部灰飛煙滅,十幾萬日軍陷入絕境。

這一戰,與當年的曹操夜襲烏巢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體現出李如松的戰術能力。糧倉一失,日軍主力不得不撤出朝鮮,交還俘虜的朝鮮二王子。短短四個月的時間,李如松率領東征明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了日軍,收復平壤、開城、王京(漢城)三都。

可以說,李如松才是平定壬辰倭亂最大的功臣,李舜臣值得欽佩,但李如松更值得世人銘記。只是可惜的是,這位悍將最終卻因叛徒出賣,戰死沙場。

李如松戎馬一生,馬革裹屍,精忠報國,他不負自己曾經寫下的詩句:“ 春來殺氣心猶壯,此去妖氛骨已寒。 談笑敢言非勝算,夢中常憶跨徵鞍。”

《宣祖實錄》

《明史》

《萬曆三大徵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