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6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我是文太師,歡迎各位關注。

晚明後期,受到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社會思潮隨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文化領域內,有不少人一改前代以“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為典範的風格特徵,自覺形成了以張瑞圖,黃道周等人為代表的一股新的變革潮流,在這些興起的文人書法中,對個性的表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晚明書法大致是從徐渭開始,後至張瑞圖,黃道周,王鐸等人,逐漸表現出獨抒己見的特點。他們以不同於前代的筆法,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變革潮流,在書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張瑞圖書法

一、“變”的時代,國家政治,經濟的發展變化,為晚明的書法變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晚明社會處於一個“變”的時代,這主要反映在政治思想與經濟發展上面。在經濟上,大量城市的出現,城市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特殊的文化產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晚明許多書法家的一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時福建的泉州,漳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是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張瑞圖和黃道周就是生活在這些地區。經濟的高度發達,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晚明繁榮的海口城市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士大夫,貴族和平民之間有著嚴格的身份界限,這是統治者治理國家不可逾越的底線。但是隨著晚明商品經濟的發展,這些等級森嚴的制度觀念逐漸被沖淡。

不僅如此,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使得商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明代之前,受“重農抑商”政策和“農本抑末”思想的影響,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商人的地位十分低下。但是到了明代,商人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地位得到了提高,商人們的活動更加頻繁,越來越多的商人開始自覺的參加知識分子的文化活動。在某些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由於當時科舉競爭激烈,不少落第文人因為沒有從仕機會,就不得不靠著賣自己的詩文書法為生。這樣一來商人與文人兩者互為需求,進而衍生了雅與俗相結合的文學模式。書法因此也具有了娛樂性的成分。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徐渭《行草書杜甫秋興八首》

在政治思想上,晚明社會動盪,黨派之間的鬥爭頻繁,倫理綱常受到挑戰,社會秩序遭到破壞。正德年間,社會上開始出現“心即理”、“知行合一”等觀念,一直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人們開始注意到人作為個體的價值。受到這種思想影響的徐渭,首先突破了傳統觀念的束縛,大膽創新,他的這種嘗試在書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徐渭的書法,大膽沖決,狂暴奔放,結構剛勁,字與字之間的距離密集,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效果。以致於後來的許多人對於徐渭的這種開創性行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二、“出自新意”,在臨摹前人書法的基礎上,革故鼎新,體現自己的風格

自古以來,學習書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臨摹大家的書法,這受到了前代許多人學習經驗和體會的證明。作為對明代傳統書法原則進行批判式解釋的第一人,徐渭認為前面的人大多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臨摹的範本,這樣固然是學習書法的好辦法。但是隻有在書法中體現出自己的特色,才算是真正的高手。在對王羲之書法進行臨摹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的改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這是徐渭所倡導的。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王羲之《蘭亭集序》

這種提議,受到了當時很多人的贊同,在董其昌,王鐸等人的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這種理念的影響。他們在不斷臨摹前人經典範本的基礎上,逐漸脫離因襲模仿的窠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在這些人的書法中,雖然有時候難免還會看到“二王”書法風格的痕跡,但是在更多的時候,書法中體現出來的帶有個人風格的字跡佔大多數。

三、重視主體情懷,將個人的感情融入在書法中,形成晚明書法獨具一格的特點

泰州學派的代表人物王艮曾經把王陽明的“良知說”和自己的“格物論”結合在一起,認為應該把“安身”視為天下的立國之本。“安身”的意思也就是人人能夠吃飽穿暖,這實際上是在強調維護和滿足個人本能的重要性。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王陽明

在儒家傳統文化中,以追求“中和”之美為最高境界,書法中的傳統美學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也以“中和”為最高追求,在本質上是以“二王”的書法為宗旨。到了晚明時期,有人比較隱晦的提出了“人慾”的觀點,這個觀點的提出,對於喚醒人們的自我意識,勇敢的追求個人幸福,發揮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晚明活躍的社會氣氛,書法界出現的新的思想價值取向,開始對人們信仰已久的儒家思想體系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在社會大思潮的湧動下,張瑞圖另闢蹊徑,改變了自王羲之以來形成的以狂草為美的書法風格,他縮近了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造成了一種緊湊的感覺。他的這種做法,很明顯是對晚明追求精神解放,突破禮的束縛的時代精神的一種響應。

四、追求視覺形式之美為目的的展示,促使了長篇鉅製的出現,對聯也因此孕育而生

明代經濟的高度發展,市民文化的興起,以前作為文人雅士案頭把玩的書法作品,開始從文人書齋中走出來,篇幅逐漸擴大,出現許多長篇鉅製掛在牆上供人們欣賞。同時還出現了一種新的書法表現形式――對聯。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明代徐渭書法扇面對聯

長篇鉅製書法的出現,使人們開始從早前的將書法作為靜物觀賞的欣賞角度轉成立體的賞析,有時候遠遠的便可以看見書法的存在。然而,在寫書法的過程中,如何整體把握書法的結構,字與字之間如何排列,在寫書法是用力該多大,就成了書法家們想要寫好書法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因為和以前的書寫不同,在巨幅上創作,字跡,筆墨,排列,都比較難把握,稍有不慎,整幅作品的效果就會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在巨幅作品創作上的成功,是晚明書法較之於前代書法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是晚明書法家集體創作的成果,是明代書法風範的標誌。

“書寫形式”和傳統的“視覺形式之美”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現在是對視覺效果還是其揮灑過程的側重。如果是“書寫之美”,書法家就會特別重要自己個人感情的表達,側重於愉悅自己,善於表現自己的內在品質和人文精神的修煉,體現的是書法的實用功能。書法首先重視的是實用,其次才是審美功能。

但是如果追求的是“形式之美”的話,書法家在書寫時往往會更偏重於用大的條幅,對整體的章法,結構和格局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在書寫時,速度比較快,主要以行草為主,總體上和我們今天的書法差不多。這些以“形式之美”為主要內容的書法,在經過清代,民國的發展以後,在今天的書法界中,依然擁有極高的藝術價值。這一變化說明書法的功能,已經由最初的“自娛”功能漸漸轉向“娛人”的功能。

五、晚明時期的書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張瑞圖為代表的明代後期的書法家的創作,打通了傳統的書畫與禪宗之間的關係,形成了獨特的創作書法的思想,並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明代初年,由於政權十分不穩定,百廢待興,統治階級為了鞏固統治,在文化上採用的基本都是一種高壓政策,沒有太多的精力和時間花費在書法藝術上,因此明代初期的書法大體上沿襲了元代的書法。

明代後期,明王朝的統治逐漸惡化,儒釋道三者不斷融合,士大夫為了躲避現實,逃禪便成了一種普遍的現象。這個時候的明代書法,是明代書法歷史上最輝煌的一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明代後期,社會開始動盪,各地農民起義絡繹不絕,邊疆又有少數民族的入侵,面對內憂外患,禪宗思想在社會上就特別流行。所以各種文學藝術呈現出一股強烈的思想解放潮流。

從“二王”到徐渭,晚明文化轉型時期的書法變革

明朝文人

這種思想解放潮流,對於後來的書法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也打破自王羲之以來的書法書寫格局,創立了一種新的書寫規範。這種新的書法格局,不僅僅影響了整個元代,而且還影響了後來的清以及現代許多書法家的書法觀念和風格。此外,晚明的許多書法家的作品還遠播到印度,日本等國家,對於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今天在某些國家的博物館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晚明一些書法家的作品。

參考文獻:

《明史》

《明實錄》

《明史紀事本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