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的事件?

3338463161加好友


1942年2月2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中,日军攻占荷兰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时,引发了一场与荷兰、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盟军的“爪哇海战役”。

期间,发生了一件堪称军史上的奇葩事件。

当进,日军出动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2艘、驱逐舰14艘,高木少将乘坐 “那智号”旗舰进行指挥;盟军出动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9艘,杜尔曼少将乘坐 “鲁特号”旗舰进行指挥。

双方经过一天激战,盟军的 “鲁特号”旗舰、以及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被炸沉,杜尔曼少将也随同旗舰沉入大海,同时盟军阵亡2300多人。

盟军各艘军舰眼看着难敌日军舰队,印尼海域又遭到日军舰队封锁。为了活命,各船舰在舰长的带领下,纷纷投降日军。然而,盟军唯一一艘荷兰皇家海军的Abraham Crijnssen号扫雷艇上的官兵却不愿意投降。

见此,该扫雷艇上的舰长灵机一动,趁日军授降盟军船舰的空当,果断下令军舰靠向岛屿,官兵上岛砍树。为了活命,官兵们也是拼了,不大功夫,官兵们便用砍伐的树枝,将Abraham Crijnssen号伪装成了小岛的样子,还将军舰的垂直部分涂成了岩石的颜色和形状。

为了避开日军巡逻舰队的搜索,Abraham Crijnssen号军舰大多选择夜间开动,就算白天偶尔开动,也是非常谨慎缓慢。一旦发现日军舰队踪迹,就会立即停靠下来,极像一座浮出水面的小岛。由于印尼海域素有“千岛之国”的别称,四周分布着17000多个大小岛屿,更有许多的无名小岛都是植被密集的无人荒岛,因此很容易起到迷惑敌人的目的。

经过8天海上地缓慢开动,正当日军疑惑搜寻不到Abraham Crijnssen号军舰的踪迹时,该军舰却已悄悄从日军的包围圈里逃了出来,并安全抵达澳大利亚西部的弗里曼特尔港口,也是唯一安全撤离爪哇海域的一艘盟军船舰。

到了1995年,由于Abraham Crijnssen号军舰早已退役,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便被荷兰海军博物馆买下来,作为“镇馆之宝”进行阵列展出,以此来记念那段惊心动魄的海战历史。


祥子谈历史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被一只恶鬼纠缠。晋景公吓得不轻,醒来之后,就请了一个善解梦和占卜的巫师来解梦。

这位巫师掐指算了算,就对晋景公说,大王你活不到今年吃麦子的时候。晋景公非常生气,觉得这是瞎扯,下令把巫师关押了起来。后来麦子成熟了,厨师用小麦做了一碗粥,端给晋景公。

晋景公想起巫师的话,就把巫师从牢里拖出来,跟巫师说,你不是说我吃不到今年的麦子吗,现在我就吃给你看。还下令把巫师砍了。

杀了巫师之后,晋景公拿起筷子,刚准备吃,忽然觉得肚子痛,就放下筷子,去了趟厕所,结果掉到厕所里淹死了


袁卫宇


西周初年,民间婚俗混乱不堪,男女滥情,随便就发生性关系。

周公旦主持朝政,看到世风日下,认为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

于是,就下令规定:男女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当天才可以。

为了教化民俗,周公还专门制定了婚礼礼仪,后世称作“周公之礼”。

具体把男女婚配从说亲到婚嫁分为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而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做出了具体规定。

这个程序不仅仅平民士子要严格遵从,就是贵为国君也要按照这个套路进行。

以彰显夫妇关系是人之大伦,不可马虎草率。

否则,就是违礼。不仅得不到祝福,还可能会得到取笑和诅咒。

当然啦,制度是一回事,遵不遵守是另一回事。

经过近八百年的教化,看一看社会风俗是否有了改变,有哪些奇葩的事情发生吧。

春秋时期,鲁宣公有个女儿叫伯姬,为了巩固鲁宋联盟,宣公决定把她嫁到宋国去。

遵照"周公之礼“中”亲迎“的礼仪,宋国国君共公应该亲自到鲁国迎亲。

或许是当时宋国自以为比鲁国牛逼一些,就没有亲自前往,而是派遣了使者替代。

伯姬一看宋共公不按套路出牌,感觉非常不爽,说啥也不肯上花轿。

或许是鲁宣公觉得宋国不可得罪,不得不保持低调。好说歹说,才做通了伯姬的思想工作。伯姬迫于父母之命,带着一肚子不满,勉强迈出闺房,上了花轿。

虽然人是到了宋国,可伯姬说啥也不跟宋共公拜堂成婚,这一下尴尬了。

没办法,宋共公只好再派人到鲁国去讨要公道。

鲁国就派季文子前去劝导伯姬,说:“两国联姻是为了加强彼此的关系,啥礼仪不礼仪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你现在有鲁国做靠山,但以后毕竟要在宋国过日子。不能一根筋太死板了,否则,如何做得了一国夫人,又如何让宋共公对你好呢?“

伯姬一看,这是要撒手不管哦。没办法,跟宋共公勉强进了洞房,完成了周公确定的”敦伦“大礼。这样,鲁伯姬也就成了宋共姬。

本来这事之后,宋共姬在刻板教条的礼制下生活一生,也就默默无闻的老去。

不想在宋共公的曾孙宋景公年间,发生了一场大火,又让这个骨灰级的老太后火了一把,重新走进了公众的视野。

当时,宋宫里失火,所有人都在逃命,可这个老太太说啥也不肯走。

遵照礼仪,太后出门必须是保姆跟傅母准备好一切行头,跟随着才可以动身。

此时,到处乱哄哄的,不见了那些下人。

身边的人赶紧去找,好不容易找到了保姆,却怎么也找不到傅母。

无论下人如何劝说,老太太就是不走,最后就被活活烧死了。

以后历代的统治者,就把宋共姬的贞操大书特书,作为典范,教化妇德。

无规矩不成方圆,遵守礼仪是好的品行,但不可以过于呆板,否则就成了笑谈。

但同时期也有些女人,不仅不会呆板,还不管礼仪那一套,我行我素。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穆公也有个女儿,生得蛾眉凤目,杏眼桃腮,十分的美丽。及笄之年,穆公把她嫁给了陈国司马夏御叔为妻,因而被称作夏姬。

夏姬没有那么多讲究,而且还很能干,不到九个月就给夏御叔生下了个儿子夏征舒。

大约在夏征舒十二岁的时候,夏御叔经不起折腾,就去世了。

此时,夏姬还不到三十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独守空房,寂寞难耐。

陈国大夫孔宁、仪行父曾经窥见过夏姬的美色,总是念念不忘。

一来二去,孔宁就上手了。

孔宁从夏姬那里出来后,里面穿着夏姬赠送的锦裆,就向仪行父夸耀。

仪行父羡慕得很,也就加快了进攻的步伐。

夏姬见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满,而且功夫不一般,因此十分倾心。

于是,夏姬就把身上穿的碧罗襦解下来送给他。仪行父从此与夏姬往来密切,不自觉把孔宁给冷落了。

孔宁心生嫉妒,就独自去见陈灵公,言谈之间,盛赞夏姬美艳无比,天下无双。

陈灵公本就是个荒淫无道的君主,为人轻佻傲慢,沉迷酒色。听了孔宁的挑唆,心如猫挠。但认为夏姬年及四旬,恐怕是三月桃花,早就年老色衰。

孔宁就告诉陈灵公说:“夏姬娴熟房中术,容颜不老,常如十七八岁的模样。“

陈灵公一听,不由欲火中烧,立马让孔宁陪伴,微服出行,到了夏府。

夏姬已经得到通知,早就打扮的花枝招展,等待灵公的到来。

陈灵公一见夏姬,顿觉六宫粉黛无颜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等到夏姬卸下礼服,换上淡装,恰似月下梨花,雪中花蕊,别有一番风姿。

酒宴之中,流波送盼,眉目传情。酒不醉人人自醉,陈灵公不觉就喝得酩酊大醉。

主不留客客自留,是夜,陈灵公就留宿夏府,夏姬也是使出浑身解数,一夜缠绵,不觉天已大亮。

时间一久,夏姬就忙活不过来了,时常穿帮。

好在彼此并没有嫌隙,以后,三人干脆结伙联邦一同前往,一起快活,经常的举办连床大会。

夏姬的儿子夏征舒渐渐长大懂事了,不忍见其母作为,只是碍于陈灵公,无可奈何。每次听到陈灵公到来,就托辞外出,图个眼不见心不烦。

公元前599年,夏征舒长到十八岁,生得身材魁梧,力大无比,而且善于骑射。

陈灵公为了取悦夏姬,就让夏征舒承袭他父亲司马的官职,执掌兵权。

为了答谢陈灵公的赐爵之恩,夏征舒在家中设宴款待陈灵公,陈灵公让孔宁

仪行父作陪。由于儿子在座,夏姬只得回避。

酒酣之际,君臣开始相互调侃戏谑,都说夏征舒像彼此,毫无正形。

夏征舒一怒之下,把夏姬锁在内室,从便门溜出,召集随行军众,把府邸团团围住。夏征舒戎装披挂,带领家丁数人,从大门杀了进来。

陈灵公一看不好就去内室向夏姬求救,可是门上早已落锁。匆忙之中跑进马厩,被夏征舒射死。

孔宁、仪行父趁乱从狗洞中逃了出来,不敢回家,跑到楚国去了。

之后,楚庄王听了孔宁、仪行父一面之词,就出兵把夏征舒杀掉,俘获了夏姬。

看到夏姬的美貌,颇为心动,就想纳为妾。

但有个心机婊叫申公巫臣,也惦记这事,就说了夏姬很多坏话,还用大义劝谏,楚庄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把夏姬赐给了连尹襄老。

不久,连尹襄老战死,他的儿子黑要就把夏姬给霸占了。

申公巫臣不死心,借出差郑国的机会,把夏姬拐走了,然后跑到晋国定居下来。

据说是二人白头偕老,这也算是不错的结局。

不过哪,就夏姬整个人生来看,特别是跟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之间的情感纠葛,简直就是一朵奇葩。

男贪女爱,本也是人之常情,但到了这个份上,也是让人大跌眼镜。


豹眼看历史


景龙四年(710年),暮春之初,正是一年中郊游、聚会的好时光。

唐朝繁华的都城长安,权贵云集,出游的人三三两两,络绎不绝。

当然,有闲有钱能出游的,大多不是有权就是有势,苦哈哈的平民是没有多大游玩的心情的。

其中,富二代自然也不会少。

城西的昆明池旁,就有这样几位富家公子,正在饮酒作乐,一会划拳,一会吟诗,好不热闹。

此时,一位身穿军装,胳膊上架着一只老鹰的年轻人正好经过,看到几位同龄人如此快活,打马靠近,似乎想要凑个热闹。

但是交友是结党的,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而富二代的圈子,不会接受一般人,何况这位年轻人穿着军装,看上去只是个军队中的下级军官,当然不会被富二代们接受。

于是有人提议,大家自报一下家门,即是炫耀,也是羞辱,要让年轻军人知难而退。

于是几个富二代自爆了一下,大多是官宦世家子弟,上头都有人。

轮到年轻人了,他微微一笑,站起来大声说道:“我太爷爷是皇帝,我爷爷是皇帝,我爸爸是相王。”

还没说完,富二代们全都不敢坐着了。

年轻人继续说:“我是临淄王李隆基。”

话音刚落,富二代全吓跑了,没有一个人再敢跟他喝酒。

李隆基也不理他们,自顾自喝了三大杯,吃了一个大馅饼,上马绝尘而去,深藏功与名。

这是《唐语林》中记载的一则故事,李隆基的原话是这样的:“曾祖天子,祖天子,父相王,临淄王李某。”

再过几个月,李隆基就要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政变,诛杀韦后集团。


小院之观


说一个奇葩的盗窃案吧,绝对高能。

(这个故事来自余秋雨《霜冷长河》)

1957年6月27日夜,山东河北交界的某个军事禁区里,发生了一起盗窃案。这里住着苏联技术专家伊哈诺娃,她不仅丢失了首饰和照相机,一个记录绝密信息的笔记本,也被盗窃者撕走了其中两页。

军事禁区,还是绝密信息被盗,事情大了。当时军区和公安部都非常重视,立刻派出了最强大的侦查团队,还必须两小时汇报一次侦查情况。

侦查团队压力很大,因为显而易见,这可能是敌方间谍所为。但是,几天过去了,侦查还是毫无头绪。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公安部长想到了当时的“北方名探”鲁奉节,于是把他请到了案发地点。

鲁奉节到达现场之后,花了4个小时听案情介绍,花了3个小时阅读相关材料,又和苏联专家聊了聊。晚上10点,他开会宣布自己的判断:这只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肯定不是间谍所为。

鲁奉节解释说,被盗的两页绝密情报,确实很重要。但是笔记本上有其他30页重要资料,为什么不一起拿走?难道是笔记本太重了,不方便拿,不可能,因为相机更重。


假设盗窃者根本不是盯着绝密资料而去,他为什么要撕下两页呢?有什么样的临时性需要,让他必须撕下两张纸?

结论很简单,这个贼盗窃的时候内急,需要两张手纸。

可以想象,侦查人员们听到这一结论的时候,是多么的震惊。风风火火追查了这么久,整天着急上火的,就因为两张“擦屁股纸”?

第二天,通过在案发现场附近的排查,果然发现了盗窃者留下的粪便,旁边还有“擦屁股纸”。

下面就简单了,分析粪便,找出饮食特征,一排查,抓住了……

这个盗窃犯肯定想不到,自己仅仅是随便撕了两张纸擦屁股,竟然让这么多人紧张了这么多天……


七追风


要说最奇葩的历史事件,恐怕非春秋时晋景公之死了,那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位晋景公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重耳,此公虽不如祖父那般英明神武,却也算有所作为,多次击败齐、郑等大国,为晋国开疆拓土。在位期间,他听信了屠岸贾的谗言,屠杀了赵氏一门,仅剩赵武一脉,就是史上著名的赵氏孤儿。晚年迁都新绛后,正设宴庆祝,忽然见一蓬头大鬼来找他索命,从此得病。晋景公召巫师进宫来替他占卜,巫师占卜过后说你吃不到新麦了。

晋景公一听恼了,让人把巫师关起来,还对巫师说麦子熟就这个把月了,我要吃到了要你命!

过了一个多月,新麦熟了,晋景公让人给自己熬好新麦粥,然后让人把巫师押进自己的寝宫来,对他说,你给我看着,看我能不能吃到新麦!这巫师也是个认死理的主,回应到,未必!这回彻底激怒了这位老国君了,好啊,这时候了你还敢跟我还犟嘴!拉出去砍了!杀完巫师,晋景公拿起勺子就准备喝麦粥。就这么巧的是,就当勺子就要触碰到他嘴唇的时候,晋景公突然放下了勺子,用手捂起了肚子。他拉肚子了!于是,在小内侍的背负下,进了厕所,可不知是久病体弱还是老眼昏花,蹲下去一个倒栽葱掉进了厕所,等大家赶过来捞起来时,早已一命呜呼!

一向以文字精炼闻名的《左传》仅用八个字概括了这一历史事件: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惯与长夜


我来说说战国时期赵国的君主赵武灵王的两件奇葩事,一是假扮使者出使秦国,二是提前传位,自己做太上皇,结果两儿子内斗把自己给搞死了。具体是什么情况呢?

赵武灵王就是咱们熟知的曾经推行过“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他在位期间大力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即士兵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式。这种训练方式大大提高了赵国的军事力量,使赵国成为六国中唯一一个可以单独与强大的秦国抗衡的国家。

一、赵武灵王一直想灭掉秦国,为了了解秦国的地形、军事力量等情况,身为赵国国君的他假扮使者出使秦国,而且还进了宫廷和秦昭襄王见了面,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大胆,才能有这么奇葩的想法。要知道在当时,六国之人都知道秦昭襄王不讲信用,楚怀王就是和秦昭襄王会面时被扣押,直到去世,遗体才被送回楚国。

二、赵国军事力量强大后,赵武灵王为了一心统领军队,灭掉秦国,他居然在壮年时就废嫡立幼传位于宠妃的儿子赵何,又因为怜惜废太子公子章,封了公子章为代王,让两个儿子并立为王。后来,公子章叛乱,赵武灵王被困在沙丘宫长达三个月,最终被活活饿死。

你说,赵武灵王做的事够不够奇葩?


读史明事


采桑叶引发了两国交战

吴国和楚国地界交壤,国土紧邻,却因晋楚争霸中吴国的倒戈和吴王诸樊的死亡,使得两国一直交恶深远,两国子民更是不相往来,视对方为仇敌。

吴国的卑梁和楚国的钟离处在两国的交界线上,仅仅为跨步之隔,同时这两个地方都是养桑营生,但偏偏奇葩事件就发生在了两个地方交壤的桑树上。

这是一片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哪国所有的桑树林,一天里,吴国卑梁的姑娘提上行囊去采摘桑叶,却看到楚国钟离的姑娘早已经在那里开始了劳作。于是怒从心中起,上前开始了理论、厮打。

其实这仅仅是小事,可是没有厮打过对方的卑梁人回到了城中,带回来了一大群人助势,一来二往,钟离人也不是泥巴捏的,回去也是找了一大帮人过来。两方人拉开阵势结结实实的打了一仗,互有死伤。

这场不小的打群架被卑梁的地方军政长官知晓,于是率领军队对楚国钟离进行了攻城,当然楚国钟离长官也不是吃素的,直接开城门迎战。

直到后来,吴王班师出朝,亲自督战,派出公子光大军进攻楚国,并成功拿下了楚国钟离。这便是一场采桑叶引发的两国战争,甚是奇葩。

一把斧子引得两国断交

1976年,美韩士兵决定砍伐一颗生长在韩国与朝鲜“共同警备区”的白杨树,不料却遭到朝鲜士兵阻挠,并当场夺下斧头砍死了两名美国军人,以至于美国军方感到受到了奇耻大辱,决定军事报复朝方。

8月21日,美韩集结了36架武装直升机,美国航空母舰也是进入日本海严阵以待,韩国军事运输队更是随时待命,又一次开始了砍伐白杨树的行动。

这次朝鲜军方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那颗白杨树被砍伐倒下,不过其斧子上的“奥地利制造”被引起了注意,被朝鲜官方“业余”翻译解释成了“澳大利亚制造”,一时间,朝鲜官方把怒火烧到了澳大利亚头上。

所以同一年,朝鲜政府决定和澳大利亚彻底断交,以表示自己的态度。

直到2000年,因为国际关系需要,朝鲜和澳大利亚两国才开始恢复正常外交关系。

最后知道真相的澳大利亚眼泪掉下来,真实奇葩啊!


实说历史


历史那么长的时间,这其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奇葩的事件,让人读起来啼笑皆非。历史上就发生过因为一头猪差点引发战争的故事,这真是够奇葩的。

事件发生在1859年的太平洋圣胡安岛上,这个岛英国和美国都宣称是自己的领土,所以就有矛盾了。有一天美国人莱曼在岛上打猎,突然一头猪闯进了视野,莱曼好兴奋啊,大肥猪啊,今晚的晚餐有着落了,二话不说开枪把猪给一枪干掉,附近有几个农民听到枪声跑了过来,看到死了的猪告诉莱曼,你完蛋了,你摊上大事了,这头猪可是农场主查尔斯家的猪啊,查尔斯可是爱尔兰人啊,也就是英国人嘛,当时英国和美国就互相看不顺眼,你杀了英国人的猪,人家肯定不爽了。查尔斯听到自己的猪被美国干掉了,立刻找莱曼兴师问罪,要莱曼道歉而且赔偿100美元,莱曼不干了,什么猪这么贵啊,你以为是金猪啊,所以拒绝赔偿,打你的猪是给你面子,还要赔偿,见鬼去吧英国佬,就这样双方不欢而散。


查尔斯很窝火,就告诉了附近的英军首领,让军队给自己讨回面子。英军首领一听愤怒了,你美国一个土鳖竟敢欺负我日不落帝国公民,实在活腻歪了不是,英军扬言必须讨回公道,要抓捕莱曼出气。莱曼听到后就慌张害怕了,如果被英军抓住了还了得,不死也脱层皮啊,于是莱曼就找上附近的美军首领诉说自己的委屈,说英国人要抓自己去枪毙呢!美军首领很不爽了,不就是一头猪嘛,打了就打了,你英国人还要抓我美国公民,实在太霸道了,美军坚决维护公民的权力,不让鸦片鬼英国佬欺负,所以首领告诉莱曼不要怕,命令皮克特上尉率领一队士兵上岛保护莱曼。英国看到后发火了,打了我的猪,不赔偿还这么嚣张,实在不能忍啊,于是英国人不甘示弱,派了三艘军舰去圣胡安岛示威。美国人一看到英国人来强硬的,也是不服输,谁怕谁啊,要打就来吧,就是不赔偿,你拿我怎样啊!美军迅速在岛上增兵500人,十多门大炮,英国人马上又派了五艘军舰包围了圣胡安岛,战争一触即发。英军首领下令首先向美军开炮,只是海军少将罗伯特拒绝命令开炮,认为就因为一头猪开战十分荒唐可笑,一头猪能有人命贵吗,打仗可是要死人的。英国人最终没有开战,想和平的解决,美国人也不想为一头猪开战,当时的美国深陷内战中,没精力去管英国人。所以到了9月份,双方进行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可以在岛上驻军,英国在北部,美国在南部,人数不能超过100人,就这样一头猪事件以和平方式解决了。现在在岛上还建立了“猪战纪念馆”纪念这次事件呢!



一头猪就差点引发血案,好在当时的人有理智,否则那就成历史笑话了,为一条猪搭上宝贵的人命,不值得嘛,当然只能牺牲那条猪了,人和动物就是不同啊!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我们的目光是没有杀伤力的,但是很不幸有个人就是例外,那就是西晋时的卫玠。

卫玠是标准官三代,他的爷爷卫瓘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太保,嗯,就是那个先后干掉了邓艾,钟会,姜维的名将终结者,父亲卫恒做到尚书令,所以可谓家世显赫。卫玠年轻时不仅仪容潇洒,而且非常聪明,是当时的现象级偶像。


卫玠的舅父骠骑将军王济也是当时著名的帅哥,可是跟卫玠出门之后就感叹说珠玉在身旁,觉得自己形貌丑陋。大将军王敦镇守南昌,和卫玠交谈后大加赞赏说:卫玠和王弼的谈吐就像金声玉振一样,让人倾倒不已。

但是遗憾的是,这样一个神仙一般的人物,却从小体弱多病,就跟黛玉妹妹一样。正因如此,家里人很少让他出门。永嘉之乱爆发后,北方战乱频仍,卫玠不得已迁到南方,来到建康(南京)之后,广大市民听说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帅哥,便自发聚集到大马路上围观。


要说围观的规模,那可比现在的某些明星还多得多了,《世说新语》说参与追星的人数量之多,相当于在道路两边竖起了n堵围墙,人山人海。估计围观的群众也不很文明,表白的有,尖叫的有,示爱的有,想冲上来拥抱献吻的也有。

大家的目光太炽热了,卫玠受不了这种热情,本来就不太好使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猛跳了一整天,终于不堪重负,罢工了。

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卫玠卒,享年27岁。

正因为卫玠死得太过离奇,死法过于奇葩,给后世留下了看杀卫玠这个成语,形容盛宠难负的状态。

所以,男人的长相还是平平无奇的好一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