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教孩子正確地去“爭”和“讓”,將來孩子不會輕易吃虧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孔融讓梨”,更多的鼓勵孩子們去“讓”,小到孩子們之間被搶玩具,我們更多的是讓自己的孩子學會忍讓,大到孩子們之間爭奪榮譽,我們也秉承“友誼第一,榮譽第二”的原則,更多的是“讓”,而是讓孩子懂得什麼時候需要爭取,什麼時候需要讓。

教孩子正確地去“爭”和“讓”,將來孩子不會輕易吃虧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總是教育大哥哥大姐姐們一定要讓著小的,其實這樣對於大寶來說傷害很大,特別是現在很多的二胎家庭,更容易存在著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到底怎樣的教育才能讓兩位孩子懂得謙讓,又不至於將來出社會後總是在吃虧或者爭強好勝呢?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讓孩子一味地忍讓,並不是正確的做法,或許會讓幼小的孩子感到委屈和不公。

何時該爭取何時該讓,真的是很大的學問,家長應該教會他們正確的爭和讓,這樣孩子才會在我們不在身邊的時候不吃虧。

原則一:明確拒絕或明確爭奪

教孩子正確地去“爭”和“讓”,將來孩子不會輕易吃虧

如果孩子在和與自己年齡、身高不相上下的小夥伴發生了相關的爭執,應該分清事情的重要程度,是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我們鼓勵孩子明確地拒絕對方不合理的要求,或是兩人可以按照正常的方式公平的爭奪所屬權。如果是兩者的力量有一定的不均衡,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孩子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再決定是否進行爭奪和抗爭。

如果孩子們因為玩具或是心愛的物品發生了爭搶,作為家長,我們需要告訴他們,雖然支持分享精神,但是分享並不代表是一味忍讓,我們可以為了自己合理的權益來做適當的爭取,勇於拒絕分享,勇於自己爭取,才會給孩子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原則二:遵守規矩

教孩子正確地去“爭”和“讓”,將來孩子不會輕易吃虧

正確的爭搶和忍讓,一定是建立在遵守規章秩序基礎之上的,平時應該教育孩子遵守行為秩序。排隊上車,排隊買票,買東西分先來後到,這些小小的行為都可以培養孩子們的秩序感。教會孩子們說“感謝”和“麻煩”,實在有要迫不得已破壞秩序的事,一定記得對別人禮貌相待,用最大的真誠去換取相關的權益,這樣的爭取方式會得到認同。

原則三:學會溝通和協商

教孩子正確地去“爭”和“讓”,將來孩子不會輕易吃虧

孩子之間因為某些玩具會發生爭執,這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要教會孩子妥善處理這種爭執,怎麼減少爭執,怎麼把爭執變成合理的溝通,這才是更關鍵的事。

每個孩子都是公平的,都有同等的權利,遇到想要爭取的東西,完全可以採用類似石頭剪刀布之類的決策方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爭取;學者互相溝通,通過溝通和協商來判斷到底誰更需要這個玩具,把玩具讓給最需要的人,這種“讓”更合情合理,孩子們也會不覺得那麼委屈了。

俗語這樣說“吃虧是福”,是啊,我們不怕吃虧,但是在對孩子教育上,要分清什麼樣的虧是不能吃的,不僅要正確地表達自我,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更要學著理性的謙讓和合理的分享,讓孩子們自己能區分善惡,不再吃不必要的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