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十二月的無錫,愈發冷了起來,凜冬將至,亦如我此刻的心情。窩在被窩裡,百無聊賴地翻著影視集。看著窗外的無錫,真的好陌生。一個人在這個陌生的城市生活,總是不那麼盡如人意。或許成年人的不安真的是悄無聲息的。就像蘇洵說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這時,手邊的電腦彈出“邵氏出品,必是精品”的彈窗。邵氏…邵逸夫,想想邵逸夫的一生。可不就是蘇洵說的這種人啊。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於1907年的浙江寧波鎮海。享年107歲,是全球在任時間最長的CEO。在家排行第六。人稱“邵老六”。來香港後,人們都喊他為“六叔”。畢竟,他所有的成功與努力,還是有目共睹的。

邵逸夫一家人,本來在上海開始發展。畢竟,上海在舊中國那會兒,可是一個繁華大城市,是當時世界重要的經濟中心。而那時候的香港,還沒有發展起來,經濟水平遠遠不及上海。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邵逸夫的父親邵玉軒是當時上海有名的顏料店老闆,經營了一家“錦泰昌”的顏料品牌。在當時的上海,名氣也算挺大的。邵家在當時也是個大戶人家。甚至在生意好的時候,將一家名叫“笑舞臺”的劇院給盤了下來。收入更是翻了一翻。但,好景不長,顏料的生意越來越不如從前,邵氏的“錦泰昌”越來越不景氣。

桐華曾言“有時候看似是困境,也許只是像蜘蛛織網。蜘蛛結網,看似把自己困在了網中央,可最後被網縛住的是飛來飛去的蝴蝶。”

家境的衰敗,就是邵氏兄的們所遇到的蜘蛛網,令人欣慰的是,他們成為了,在網中任意馳騁的蜘蛛,而不是被困住的蝴蝶。

直到1923年,邵氏的家業也隨著父親的離世,而變的越來越衰敗。邵家當時所有家業裡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臺”

這個早已經衰敗過氣劇院。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但也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劇院,成為了邵氏復興的關鍵。

這時候的邵逸夫還是剛剛中學畢業的孩子。都說,不經過徹骨寒冷,哪有梅花撲鼻芳香。

經歷了家族事業大起大落的邵逸夫,

決定與哥哥們一起開始打拼。乳嗅未乾的邵逸夫看到街上耍武術的人周圍都是人,便認為,倘若能將“笑舞臺”打造成一個笑“武”臺是否會有所改變。

邵氏兄弟們便用一決死戰的決心,將那僅剩的一幢房子賣了。還將賣房子的積蓄都一股腦子的全部投入了“笑舞臺”。甚至全家都搬進了“笑舞臺”。

幸運是,他們賭贏了。

在“笑舞臺”成功變成“笑武臺”時,舞臺上的打戲也越來越精彩,臺下的人也越來越多。似乎一切都在像大家所想的,慢慢的在變好。邵氏兄弟,似乎並不安於現狀。或許成功的商人的骨子就是這樣的,總是擅於觀察各類商機,總是有著超前思想,提前抓住商機。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在20世紀20年代時,他們發現電影好像特別受歡迎。只要有放映機的地方總會圍著一圈又一圈的人,“笑舞臺”也成為了“笑劇院”。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於是,兄弟幾個湊錢買了一個攝像機,打算自己拍影片。兄弟四個輪番當導演、當製做人。沒有錢請演員,家人,朋友就是演員。掙的錢越來越多,後來他們成立了“天一影業公司”。

1924年,由邵氏兄弟編導的《立地成佛》,騰空出世。並且大獲成功,雖然這不是中國第一部無聲電影,但卻是全部由華人拍攝出來的故事片。1931年,邵氏兄弟拍攝了中國首部的有聲電影《歌場春色》,能片上發聲。這在當時,可算個大新聞。可也因此邵氏在上海影業有很多敵人。

於是,邵氏兄弟們便派邵逸夫與三哥

,下南洋去宣傳自己的電影業。過程可是非常的艱苦。因為當時有錢人都是去西洋留學,有想法後學術人都是去東洋留學,那南洋呢,便是最窮苦的福建、廣東那些最底層人民所在的地方。

邵逸夫和自己的哥哥不懼艱險,揹著放映機,去遍了南洋每一個小鄉村。功夫不負有心,兄弟倆終於在南洋幹出了一番事業。在抗戰開始前就已經擁有了一百多家電影院和一個大型院線公司。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在抗戰勝利後,邵氏幾個兄弟又去香港發展。成立了電影界佼佼者的邵氏兄弟有限公司。邵逸夫也與心愛的女人黃美珍結為夫婦。在這之後,邵氏電影公司生產的量越來越大,電影內容也很值得現在那些只顧量不顧質的電影人去學習。

一路還算順利的邵逸夫,迎來了他人生一個小小的瓶頸。

1964年的時候,邵逸夫的長子邵維明在新加坡住所附近被綁架了。當時的邵逸夫,接到綁匪電話時,正在看樣片,他只問了綁匪自己的兒子有沒有受傷,這件事是否可以用錢來解決。當他得到肯定的回覆後,便掛了電話,繼續看樣片。

當時的工作人員震驚的看著正在看樣片的邵逸夫,狐疑的問邵逸夫:“不需要暫停影片麼?”沒想到,邵逸夫說:孩子沒受傷,說明,綁匪的目的只是錢。既然用錢就可以解決,就說明,

這不是大問題。

在整件事件中,邵逸夫彷彿是個局外人,毫不關心。雖然,他付給了綁匪高昂的贖金,孩子也順利的救回來。但這局外人的表現,不免讓人覺得,邵逸夫對待親情真的太冷漠了。不久後,又發生次子被綁架的事件。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這段時間,關於邵逸夫不管親人的各種流言蜚語縈繞在邵氏公司天空久久沒有散去。

後來又傳出,邵逸夫竟然將他的孩子們一出生就跟在自己哥哥邵仁枚身邊,父子很少見面。理由是,孩子跟在父母身邊容易被寵壞。自己隻身去香港打拼。

這樣,更加讓人們覺得他是個無情的工作狂。

直到邵逸夫的孩子們都來香港參加了邵氏的工作,並且持有股份,再後來邵逸夫的兩個兒子長居新加坡,在那裡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廈及住宅,對父親的影視帝國無接手的興趣。作為父親的邵逸夫也完全尊重他們的意見。這些謠言才不攻自破。

這件事讓人們對邵逸夫的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一個無情的,眼裡沒有親情的工作狂;有人說,若不是,邵逸夫如此的冷靜與決絕,他也不會有如此高的成就。

事實證明,邵逸夫的行為是正確的。畢竟提到香港影視圈,不得不提他

這個曾叱嗟香港TVB的大人物,邵逸夫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邵逸夫取得成功的原因,當然和他自身的努力離不開關係。每天都不停的看影片,任何突發情況都不會打斷他。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之前的那段“冷血工作狂”。倘若,沒他這麼沒日沒夜的篩選影片。

“邵氏出品,必屬精品”這句話,也不會如此深入人心了。

可見只要有所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吶

不知不覺中,電視業在悄悄的發展,邵氏兄弟的超前思想再一次出現。他們開始投資無線電視,也就是TVB。成為了無線電視的最大的股東。甚至在邵逸夫的領導下,香港無線的明珠臺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華人電視臺。

這些成就足以證明,邵逸夫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但他不僅僅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而且也是一個大慈善家。1973年建立了邵氏基金會,1977年拿出600萬來興辦香港藝術節,1985年開始,陸陸續續的向在內地捐資助學累計達32億多元。無數學生因此而獲得了更好的學習環境,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2005年11月20日,他成為國家民政部和中華慈善總會舉辦的“中華慈善大會”首批“中華慈善獎”得獎者之一。他的行為讓支援教育善款的雪球越滾越大。

邵逸夫:為什麼得知兒子被綁架,還能先安心看完一部電影?

除支持大陸教育外,邵逸夫早年也在香港捐款也很多,如今也有多個大學校園均能見以他為名的建築,像中文大學的逸夫書院,就是80年代他捐出1.1億元而興建;理大的員生樓及體育館、浸大的逸夫校園等都是以他命名。打開地圖,輸入逸夫樓便發現,逸夫樓真的是遍地。

邵逸夫所從事的慈善事業,並未止於教育領域。每每遇到自然災害,邵逸夫也總是毫不吝嗇參加災後重建。2008年,汶川大地震三天之後,邵逸夫夫婦在得知災情後,

立刻捐款1億港元。2013年4月22日,邵逸夫夫婦再次向四川雅安地震災區捐款1億港元。

1985年,邵逸夫曾捐贈1000萬港元給中國保護敦煌莫高窟壁畫工程,保護了我國珍貴的歷史文物。在退休後,還將自己大部分股權饋贈給慈善教育機構。2014年,這個傳奇的商人在107歲高齡時,在家人們的陪伴下功德圓滿的毫無遺憾的離開了世間。

想著邵逸夫曾經的光輝年華,覺得這些或喜或悲的經歷或許都給了不同人不同的感受。告訴陷入困境的人,不要焦急,多觀察一定會找到其他出路。

告訴剛成功的人,不要輕易滿足,一定要有進取心,相信自己可以擁有更大的成就;告訴已經成功的人,自己身上責任重大,利用自己所有力所能及的能力去幫助更多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