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让刘墉这个名字家喻户晓,虽是其貌不扬,却因为敢于民请命、为天地立心,在世人心中树立了非常伟岸的形象 。不过真实历史上,刘墉并不是那么出彩的人,精于做学问、为官却平平,在学政任上多年,后来靠着巴结乾隆大兴文字狱才得以平步青云,无奈政绩难看,在高官位置上也没坐稳,直到乾隆对文字狱的热情消退,刘墉没了用武之地,仕途也再无进展,好在他懂识时务,老老实实的过完余生,得以善终。

刘墉的履历没有电视剧那般神奇,在当时不过是个小角色,不过他的父亲刘统勋确实比较厉害,刘墉能够走上仕途,科考名次好倒在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家世好,父亲有影响力,靠着父亲的恩荫才得以参加科考,比起刘墉,刘统勋倒更符合《宰相刘罗锅》中正义宰相的形象。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初入官场,少年得志

刘统勋出生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祖父是皆是进士出身,自小对刘统勋的教导就十分严格,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光耀刘家门楣。刘统勋也是十分争气,十七岁时就中了举人,之后又中了进士,当上了翰林院的庶吉士,担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后来又成为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担任过南书房行走、上书房行走之类的官职,很受皇帝的信任。

乾隆元年,刘统勋被乾隆皇帝大力提拔,成为了内阁学士。之后又师从大学士嵇曾筠,学习治水之术和建设海塘工程,潜心修行完成正要一展抱负的时候,家中母亲却不幸去世了,刘统勋只能按照礼法,回家守孝三年,守孝期满之后,刘统勋就立刻又被召回了朝堂。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刘统勋为官最为人所称赞的是他的刚正不阿。在乾隆年间,刘统勋担任左都御史,监察百官言行品德,当时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和满洲贵族尚书讷亲都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但是刘统勋却并不畏惧于两人的身份地位,直言进谏,上奏称两位大臣身份贵重却不自持,举荐官员时互相包庇,辜负皇恩,希望皇上对两人予以处罚。

皇帝读过奏章之后,觉得刘统勋此举真是正中下怀。乾隆帝刚刚继位,手下尽是先帝留下的老臣,乾隆帝并不愿意继续用他们。乾隆昭示群臣,认为刘统勋既然呈上这样的奏章,那么这二人就必定做过这样的事情。乾隆经过查探之后,将张廷玉与讷亲革职查办,并且将刘统勋的奏章让众臣传阅,引以为据,刘统勋之后也因此事而名声大震。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尽忠职守,皇恩眷顾

刘统勋因曾学习过治水之术,因而就被派去全国各地治理水患、修筑河堤、疏通运河河道,乾隆十三年间,刘统勋奉命巡查山东一带的河道,刘统勋引河分流,提升堤坝高度,有效地防止了水患的发生。刘统勋做事尽职尽责,治水或是巡查遇见贪污渎职的官吏更是严加惩办,对于工程更是认真监管,从始至终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刘统勋在治水上的各种功绩都深受乾隆皇帝的赞赏,屡次受到嘉奖。被任命为军机处行走,在清朝时期,军机处可是国家运转的核心,是皇帝最信赖的权力机关。刘统勋一个汉人的身份,能成为军机处的一员,乾隆皇帝对他也是很信任了。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刘统勋奉皇帝圣命编写《西域图志》,五十多岁的刘统勋亲自率领手下的队伍踏遍西域一带,直至天山之西,历经艰难险阻,五年才完成这一地图,之后又奉皇帝命令前去彻查山西归化将军保德侵吞公款一案,刘统勋对他们并无半分徇私枉法,将查明之事悉数奏明皇帝。

根据《清史稿》中所记载,刘统勋每次出门查案时,但凡遇见贪官污吏毫不手软,一律严惩不贷。刘统勋在河南修筑堤坝时却发现所需干草不够,刘统勋认为其中必有隐情,明察暗访之后发现,官差小吏因为索要贿赂不成,便故意拒收干草,拖延工期。刘统勋勃然大怒,将涉事官吏全部抓了起来,要将他们斩首示众,巡抚等人苦苦哀求才饶了他们性命,经过此事之后,所需要的干草便立刻收了上来,工程竟然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自此皇帝对他的办事能力就更加信任,有了乾隆的倚重,刘统勋就更加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从翰林院学士再到东阁大学士,再到国史馆总裁,在刘统勋七十岁寿辰之时,他还获得了乾隆帝亲笔御书的祝福“赞元介景”,一时之间成为了朝中人人羡慕的对象。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刘统勋上朝时所乘坐的轿子突然倾倒,众人觉得不对,连忙打开轿门,发现刘统勋坐在轿内歪倒一旁,已经不省人事了。乾隆皇帝收到消息后,连忙派太医前去为他诊治,但刘统勋此时已经无药可救,离世了,享年七十六岁。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乾隆皇帝对此十分悲痛,更是亲自前往刘家吊唁。皇帝到了刘家之后,见到刘家院落十分窄小,装饰的也朴素,并没有朝中大员的显赫之风,乾隆帝见此情景十分感动,对于刘统勋的去世更是非常痛心,他对身边的臣子说:“我这是失去了一位最得力的臣子啊!”还亲自为刘统勋亲自写了挽联和怀旧诗,更是为他赐了“文正”的谥号。

要知道在古代,“文正”这个谥号可不是随便就能得到的,这个谥号可以说是对文臣最大的认可了。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只有八个人得到过这个称号,其中有五位都是皇帝的老师,只有三位是普通官员,而刘统勋就是这三人中的其一。这样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臣子能够有的,由此可见刘统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真实的刘墉,是靠着恩荫才得以入仕的,其父刘统勋才是真正的狠人

第二年,刘统勋灵柩回归故里,路上二十多里之内都有文武百官沿途悼念他,可见刘统勋在朝中的影响力有多深远。

刘统勋一生所做所为皆是致力于造福百姓,惩处贪官污吏,在治水一事上更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一生之中,光是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便是花费了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为百姓的安宁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助力,的确是称得上是治世之能臣了。也难怪乾隆皇帝对他的去世如此痛心,竟然在当场落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