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关之檀

电影导演、编剧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全是美国牛肉商精心导演一出好戏呗!每一次美式文化的流行,背后总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法国作为西方美食之都,是最早吃牛肉的欧洲国家之一,可是法餐半个世纪前,牛肉都是煮炖为主,法餐经常见的就是红酒煮牛肉。人家法餐之前一直就吃贼熟的牛肉,没有吃生的传统。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英国作为土鳖饮食王国,牛排和土豆是英国土鳖最爱,但是人家也是吃全熟的,全世界第一家牛排店就是英国人开的,可是英国人半个世纪前也是吃了数百年全熟的。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美国人也是从洋媚外的,法国的餐饮、服装、奢侈品在美国人心里一直有很高地位。

美国的高档餐厅直到1970年代还是吃全熟的牛排的。

而生牛排则是蓝领工人的最爱,生牛排在下层流行,是熟成技术与谷饲工厂养牛一起出现的,谷饲牛肌间脂肪较多,再经过多日的熟成处理后,牛排生吃不再像以前那样难入口。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不过这些生牛排餐饮一直都在蓝领餐厅流行。美国最早的牛扒店,位于纽约肉食加工区的Old Homestead Steakhouse诞生于1868年左右,那时候他他家的牛扒基本都是炭火烤制的。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但是真在开始将生牛排作菜的牛排店,是在熟成技术流行后的20世纪初出现。因为熟成技术和现代冷库是密不可分,生牛排的鲜嫩的口感是来自熟成技术的。

熟成技术让牛肉里多余的水分蒸发,牛肉里的天然酶打断牛肉内部的结缔组织,让牛肉口感更加鲜嫩。而流出的血水也并不是血水,而是肌肉纤维被酶分解的产物。

熟成一般分为几天的湿式熟成和28天的干式熟成两种,高级牛排店一般使用干式熟成。

在冷库诞生之前的生牛排,是无法全年实现熟成技术的,那时候生牛排的口感是极其坚韧发柴的,那时候人们还是以熟牛排为主。

而且和大家认知的相反,生牛排按照中国人理念来看并不新鲜,因为它已经经过了好多天的熟成,鲜嫩多汁的口感是多日熟成的结果。

所以70年代以前的餐厅,是新鲜的食材为标准,法餐和日餐里的生食食材,都是以当日现杀为标尺的。而熟成的牛排根据这个标准是上不得高档餐厅台面的。

但是在生牛排鲜嫩的鲜嫩的口感下,还是以美国纽约为中心扩散开。但是生牛排一直在美国面工薪阶层的餐厅存在,这道饮食是被出入高档餐厅的美国主流精英所瞧不起的,但这不妨碍纽约成为世界牛排消费量最高的城市,牛排馆数量也是全美之首。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在美国,牛肉生意被四家大牛肉公司所垄断,这和中国的粗放式分散化不同,这是垄断生意。

这四家公司分别是TYSON FOODS,世界最大的肉类生产和贸易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牛肉占美国25%的市场。

嘉吉集团世界最大的农产品集团之一,这个大家都知道,中国市场有太多嘉吉产品,嘉吉占美国牛肉21%的市场。

JBS美国公司。JBS是巴西最知名的跨国公司之一,也是世界500强的一员,在全世界四大洲拥有54个肉类加工企业,占美国市场18%份额。

美国牛肉包装公司在美国的牛肉供应公司,占份额10%。

牛肉市场让多家企业赚取的巨大的利益,而市场报告显示,2020年全世界牛肉消费规模将达到2万亿,而其中价值最高的就是牛排。

早在2013年亚太地区牛肉市场就达到5700亿美云,而同期的2018年全球手机销量是5800亿美元,这是一个巨大而又被国人忽视的市场。

2018年中国消费牛肉800万吨,进口牛肉120万吨;2019年中国消费牛肉900万吨,全球消费6000万吨。

其中大部分来自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这是一门多么庞大的生意,这不是门口菜市场小商贩的生意,这是跨国集团垄断的生意。

而美国又是世界最大牛肉生产国,美国牛肉以流水线式的饲养方式喂养肉牛,牛肉性价比全世界最高。

美国牛肉商拥有巨大的政治话语权,韩国每年都要为牛肉的事情闹的翻天覆地。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台湾也经常因为美国牛肉弄的满大街游行,但是还是弄的不了了之,在强大的美国生产商面前,开放市场给美国。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牛排的价值一开始并没有被开发出来,他只是牛肉供应链上的一条,以为传统全熟工艺是提现不出来牛排的价值,牛排价格一直被放在整个牛排体系之中。

但是蓝领阶层却因此享了几十年福,低廉的价格,简单的烹制,就能得到可口美食,于是牛排就成了蓝领阶层的最爱。

牛排之所以好吃,关键在于牛肉肌间脂肪含量,合理的脂肪分布在简单煎制之后就会有很好的口感,这是工人阶层补充体力与美食之间最好的平衡。

所谓的生吃牛排就是几分熟,之前蓝领阶层吃牛排就是大概上锅煎一下,没有那么多讲究。

但是1970年代的时候,美国开始流行原汁原味的饮食文化,而这时的美国餐饮市场生食基本是法餐的生食材料,还有日餐的生食材料。

美国人的自尊心是受不了的,于是美国主流媒体开始寻找本土食物,于是在蓝领工人阶层吃了几十年的低价牛排进入眼帘 ,而且这时候的牛排店在纽约已经存在几十年了。

纽约客与时报周刊这些媒体开始鼓吹生食牛排的好处,其实就等我们突然有一天,把一个满大街都存在的食品,升华到另一个层面。

媒体的潮流影响着市场,于是一些高级餐厅开始引入生食牛排,牛排渐渐开始在高级餐厅里流行开来。

这时候作为市场垄断企业的牛肉供应集团,快速发现其中商业机会,牛肉集团开始接手引领牛排文化,因为同样一块牛肉,在注入文化之后牛排价格迅速几倍,甚至几十倍,美国人最擅长的就是制定标准。

牛排的可口程度都在于肌间脂肪的含量与分布,并且与牛的年龄有关,以年纪越小口感越好。并且根据其脂肪分布的大理石花纹为依据,指定出了一套肉眼可见标准。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但是美国人做生意就要做到极致,根据美国肉牛工厂化饲养特点,制定出了一套牛排标准,属于美国的标准。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这时候牛排成了美国标准下明星,牛排文化的出现,让同样一头牛产生的价值产生了更大的价值,是传统牛肉生产的数倍,这都是牛排的功劳。

牛肉供应集团继续鼓吹牛排价值,在全世界花大价钱投入硬软广告,其中就有生牛排是生吃给人类带来危害最小的肉类。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随着媒体的鼓吹,以及美国流行文化的胜出,生牛排开始进入高级餐厅,然后迅速被主流媒体发现,然后开始向全世界流行,毕竟在那个时候,美国代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大国,美国人这么吃肯定是有先进原因的。

当年不入流的菜,在美国文化包装下,反而快速向全世界流行,这中间是是巨大的经济利益。

不干落后的日本人发现美国人标准对日本不利,日本农产品垄断比美国还可怕,日本农业协会把持着全日本农产品的销售,于是日本农业协会牵头下,日本肉品等级鉴定协会JMGA,制定的Overall Grade分级也制定了标准,根据日本工厂化饲养肉牛特点专门制定的标准。

从A5级(最高)到C1级(最低),一共15个等级。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在这个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作为农产品大国的澳大利亚,发现美国和日本的标准让澳大利亚散养牛吃亏了,于是澳大利亚也制定了自己的标准。

即澳大利亚肉类标准(MSA)和澳大利亚肉类大理石花纹分级系统(A-M),由澳大利亚肉类和牲畜协会(MLA)公布管制。

外国人为啥吃不熟的牛排?


而美国工厂化饲养肉牛,最可怕的就是疯牛病传染,全世界对疯牛病闻风色变,而美国又是重灾区,当年全世界都在禁止美国牛肉进入本国市场,可是最后连强硬我国也对美国美国市场打开大门,这就是美国牛肉集团的强大。

在现在在今天很多人把美国牛排或者日本牛排当做顶级牛排,其实说到底就是牛肉肌间脂肪含量而已,但是却被美式文化洗脑,认为非美国或日本牛肉不食。

可是搞笑的是,很多餐厅用国产牛排替代日本或者美国牛排,大多数人根本尝不出来,在消费盛行的今天,大多人成了消费文化的奴隶,牛肉生产商的奴隶。

牛排一直被宣传做到几分熟,最大的原因就是做到全熟之后对厨师要求很高,而且全熟后牛肉口味与口感会和其他部位牛肉差别变小,从而失去去作为商品的独特属性。失去牛排特有口感,然后失去牛排特有之价值,这不符合商品销售的定律,这也是这些年一直把宣扬牛肉做到几分熟的主因。

可是直到今天,在美国有近四成的人还是希望在餐厅吃到全熟的牛排,这也也代表了更高的口感要求。

而且牛排也成了蓝领餐桌的稀客,更多的是被碎牛肉饼代替,而牛排价格也一翻数倍,这就是流行的利与弊,美式文化的每一次流行,背后总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就是美国文化向全球输出的缩影,现在全世界反而都开始吃生牛排了,包括,美食大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这些国家的餐厅也开始吃生牛排了,谁能想半个世纪前的饮食风格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弯呢?

人们在法国吃着生牛排的时候,并不知道法国人向他们鄙视美国文化低下了头,不过话说回来,从1970年到现在,经过半个世界的流行,生牛排已经变成天经地义了,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从技术来讲,生牛排技术含量较低,就是铁板或者烧烤师傅烤的生一点熟一点而已。他是一种文化,而不是真正的饮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