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提升金融市場對外開放度

一、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將為債市帶來增量資金

2019年4月1日,彭博公司宣佈正式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本次納入指數的債券為中國國債和三家政策性銀行債券。納入的債券需要符合發行規模不低於50億元、久期不少於1年、固定收益以及在銀行間市場掛牌上市的標準,4月開始及之後每個月對應債券市值的5%將被納入指數,並將在20個月內分步完成。每個月納入規模或因發行規模變化而有所變化,如果當月中國國債或政策性金融債發行規模大,則中國債券所佔比例也會增加。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綜合指數是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創建於1973年。這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後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本次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將吸引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債券市場,增加債券市場流動性,為國內債市帶來強勁的配置力量。這是中國債市首次納入全球主要債券指數。早在2019年1月,彭博就已正式宣佈會在4月份開始準時將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加入指數,此後境外機構參與中國債券市場的活躍度提升。債券通交易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境外機構通過債券通的日均交易量為58.66億,較去年全年35.08億元的日均交易量顯著提高。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綜合指數作為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有大量的國際機構投資者追蹤該指數,將會為中國債券市場帶來增量資金。根據2019年1月末的數據顯示,將有364只、約3.3萬億美元市值的中國債券被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完全納入後將在該指數約51萬億美元的總市值中佔比6.06%。初步估算,預計將有1000億美元流入中國債券市場。

二、中國債市開放程度有望進一步提升

“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是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的鄭重承諾,金融開放則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一環。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步伐顯著加快,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組成了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是我國債券市場國際化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步,標誌著我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正在提速。一是境外機構的境內債市融資渠道拓寬。自2005年國際開發機構首次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以來,境外機構的境內債券融資渠道不斷拓寬,主體類型日益豐富。到2018年底,境外機構已累計發行熊貓債3165.30億元,發行主體也從最早的國際開發機構拓展到外國政府、境外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二是境外機構投資境內債券的途徑增加。2017年7月,內地與香港“債券通”正式推出,為境外機構進入境內債券市場增添了新途徑。債券通推出後,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增配力度顯著提升。至2018年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債券市場投資規模近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6%。

隨著中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一步完善,中國債市開放程度有望進一步提高。除彭博巴克萊指數而外,另外兩大國際債券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富時羅素指數也在考慮納入中國債券。其中富時羅素預計將於9月份正式對外公佈是否將中國國債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並可能於年底前跟進展開對中國信用債的考量;摩根大通則正在評估是否將中國債券完全納入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債券指數,將在今年夏季的指數治理諮詢會議期間,邀請投資者就是否將中國債券列入相關指數反饋意見,若能成功納入,預計中國債券在該指數中所佔權重將達7%至10%。根據摩根大通全球指數團隊的預計,中國債券被納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準指數(GBI-EM GD、Global AGG和WGBI)將帶來高達2500億到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三、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倒逼中國債市進一步完善

雖然就市場規模而言中國債券市場已是全球最大的債券市場之一,但在市場效率、產品豐富度等方面,中國債券市場和海外成熟市場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受市場流動性不足、評級結果虛高以及對沖工具缺乏等因素影響,本次納入彭博巴克萊指數的中國債券為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信用債暫未被納入。隨著金融市場對外大門進一步打開,市場開放程度提高有望倒逼中國債市進一步完善。市場流動性方面,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介入有望撬動中國做市機制正式啟動運營,市場交易機制更加豐富。信用評級方面,美國標普信用評級(中國)已於2019年1月獲准正式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中國評級體系將逐步與全球接軌。此外,CRMW、CDS等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創設提速以及相關制度的完善也能夠為境內外投資者提供管理信用風險的有效工具。隨著中國債券市場進一步完善,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大門將開的更大,最終實現境外投資者投資渠道更加豐富和國內債券市場效率提升的雙贏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