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闽南特色小吃:大肠蚵仔面线

面线是福建闽南地区一种特有的传统面食小吃。厦门叫“面线”,泉州叫法 “面干”。正宗的面线为纯手工拉成,面身细如发丝,煮熟后成透明状,入口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老人、孩子、病人滋养身体之佳品。今天一起学做一道大肠蚵仔面线吧。


材料:

蚵仔4两、大肠适量、香菜适量、虾皮适量、面线适量、葱头适量、柴鱼片适量、地瓜粉5大匙、水3杯、去肉骨头适量、八角2粒、米酒1大匙、蒜泥适量

调味料:

糖、盐、酱油、香油、胡椒粉适量

做法:

1.骨头去血水后,以小火熬煮至白色高汤,约一小时。

2.大肠若未处理过,可以用面粉或醋加盐清洗。清洗大肠内部时,先用手将大肠往外翻一小部分,再利用长筷将大肠其余部分外翻去油。去油后再翻回正面以清水洗净。

3.锅中装两大碗水煮大肠,加八角2颗、米酒1大匙,陶锅须煮1小时,铁锅约40分钟。起锅前加1大匙酱油色泽会更漂亮。切0.5公分备用。

4.面线泡水10分钟,再用剪刀将泡软的面线剪短。

5.水中加少许醋将蚵仔洗净并沥干水分。蚵仔裹上地瓜粉后,放入滚水中烫至蚵仔成透明即可捞起。

6.香菜切末、葱头切末备用。

7.起油锅爆香葱头和虾皮,葱头浮起就可熄火,熄火后加调味料稍微搅拌,再将高汤倒入锅中,然后加柴鱼片继续熬煮至香味出来。香味出来后放面线,将面线煮熟,再加水淀粉,边搅匀至适当黏稠度,熄火。

8.最后在煮面线的锅中加入蚵仔、大肠,食用前可依自己个人喜好加上蒜泥和香菜。

小秘诀:

1.熬高汤的骨头也可以用鸡骨头代替,但不建议用大骨头熬汤,因为大骨汤的味道较浓稠,容易把蚵仔面线的味道抢走。

2.爆香葱头和虾米时一定要用铲子多翻搅,特别是锅边温度较高容易焦掉,所以人千万不要走开。


入口绵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闽南特色小吃:大肠蚵仔面线

大肠蚵仔面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