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這樣做

教育孩子就是在比拼耐力。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脾氣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嘗試走進孩子的內心,耐心地詢問孩子不聽管教的真正原因。當父母把心思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上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是有情可原的,同時釋放掉自身的很多負面情緒,父母值得注意的就是避免打罵孩子。

許多家長把大部分的精力、物力、財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長的良苦用心最終沒有獲得回報,這個時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麼,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長呢?

1、家長對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長。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有作為,還是普通人佔大多數。如果家長不顧客觀因素,而是一味的高要求、高投入,最後的結果就是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家長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2、家長教育孩子不能“拔苗助長,急於求成”。家長在給孩子選擇教育時要選擇適合他們年齡階段的教育,也就是說不能超越孩子在該年齡段過應能承受的最大壓力。過早高強度地開發孩子潛能的教育,可能會一時換得了孩子某種超常的才能,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有可能犧牲孩子一生的幸福。一旦孩子沒有達到家長的要求,孩子也可能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3、讓孩子自己樹立適當的目標。

父母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高、過嚴、不切合實際。孩子畢竟是孩子,常常很難完成父母“交給”的艱鉅任務,因此產生了很重的心理負擔。這種做法常常欲速不達,不但不能有效地促進孩子正常心理的形成,反而還會阻礙孩子的智力和個性的正常發展。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這樣做


不用強硬態度對待孩子

1、父母要控制情緒,平衡心態。當孩子犯了錯誤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難以接受的行為時,有些父母一時過於激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打斷甚至不聽孩子的解釋,就對孩子做出訓斥或粗暴的打罵。的確,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許會表現得聽話、服從,但是這樣手段往往會讓父母無法控制局面。初期孩子會受到驚訝,影響穩定的情緒和心理發育,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就會採取隱瞞、撒謊等方式來逃避父母的訓斥,久而久之也會像父母一樣以同樣的手段對待別人。

2、學會對孩子的錯誤“冷處理”。父母打罵孩子往往是在自己著急上火的時候,因此父母要先學會“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自己著急、生氣時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氣,等心情平靜了再教育孩子。而當孩子生氣、激動的時候,也不應該教育孩子,應該等孩子平靜下來再用溫和的態度進行教育。

3、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感染孩子。父母應該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那樣也會使孩子處在一種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消極情緒的影響而導致情緒上也發生變化。父母需要用溫和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當父母為孩子的錯誤煩惱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平靜的分析孩子的錯誤,用溫和的態度耐心地對待孩子。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這樣做


不忽視孩子的任性妄為

孩子任性妄為的原因:一種是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溺愛、嬌慣、放任、遷就而造成的任性;一種是孩子的年齡大些後,獨立意識增強,不希望父母再把自己拴在身邊,而是希望做出一些顯示自己能力的事。父母如何防止和糾正孩子任性妄為呢?父母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冷漠處理,不要理睬他。當孩子由於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者打滾撒潑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遷就等,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最好採取逃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比較有效。

2、拒絕嬌慣行為。

孩子是父母的“命根子”,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保護關懷也會導致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長。如果孩子任性時,在必要的懲罰中,父親打孩子一下,母親不幹,護著孩子;母親打一下孩子父親護著。一來二去,不僅會導致孩子的任性心理,而且會使父母的行為在孩子心中失去嚴肅權威性。這種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也不可能改變孩子的任性毛病。

3、強化教育。孩子的小毛病、壞習慣較多,父母首先從自己的言語中找問題,做到正人先正己。當孩子任性時,父母在說服教育的同時,給予一定的批評或者懲罰是必要的。孩子的判斷力、控制自己的能力都比較弱,父母應當注重引導與懲罰相結合的尺度,迫使孩子真正認識到任性是一種壞毛病。這時候,父母要做到堅持不妥協,不能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這樣才能制止孩子的任性行為。

“耐力”在教育孩子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這樣做


教育孩子就像是跑“馬拉松”,需要耐心、耐力。才能養育出優秀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