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不是“神獸”,他們期待正面管教,子女教育這麼辦


每個孩子都不是“神獸”,他們期待正面管教,子女教育這麼辦

特殊時期,幼兒園、學校都延期開學,宅在家裡的孩子,讓很多家長犯愁。

“神獸困籠中”——成了很多家庭現實生活的寫照。和孩子接觸多了,很多父母的脾氣也越來越大,在他們眼中,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

遇到這種情況,該咋辦呢?

每個孩子都不是“神獸”,他們期待正面管教,子女教育這麼辦


當孩子存在問題,你想提出建議和幫助之時,直接說

“你這不對,你那不好,停,你那樣不行!應該如何如何等……”

大多數孩子的反應:立刻把心門關上了,不聽了,或者你說的他從著耳朵聽,從那個耳朵就冒出去了,孩子感到否定和挫敗感,這並不是家長的目的,家長的目的是幫助孩子。

下面介紹一個小方法:

1)客觀陳述事實(媽媽有件事想跟你聊聊,你是怎麼想的,跟媽媽說)

2)你認可的是什麼(中正、客觀、清晰、有條理複述表達出來,哪一部分是你認可欣賞的)


每個孩子都不是“神獸”,他們期待正面管教,子女教育這麼辦

3)你學到了什麼(從孩子身上學到了什麼,發現了他的閃光點、卓越的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關注、疼愛、在乎、懂他,和他是站在一起的人)

4)在提出你建議幫助的話。(擁有上面的的連接後,你的幫助的意圖和建議,孩子才能聽進去,才能解決問題,改掉毛病,改掉一些無效行為。

正確的批評就是從描述到學習,從學習到認知,從認知到統一的過程。

簡單的說法,就是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共同審視不足的地方,最好讓孩子意識到不足的地方,並且加以改進和完善。

這樣批評的方式就不會與對方衝突,而且還能找到共同目的和改進措施。

本期專家:王雪梅


每個孩子都不是“神獸”,他們期待正面管教,子女教育這麼辦

瀋陽市安寧醫院六療區主任醫師、國家級心理治療師,1995年畢業於瀋陽醫學院精神衛生專業,畢業後就一直從事精神、心理一線臨床工作,對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治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的見解。擅長重性精神疾病和疑難複雜案例的診治,老年及兒童期精神疾病及心理問題的早期識別和預防。主攻方向:兒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