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職場上,難免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工作似乎永遠也做不完;有的人很輕鬆,偶爾跟同事聊聊八卦、準時下班。待加薪升職的時候,永遠沒那些忙碌的人的份,反而是那些整天無所事事的人一路高升。

曾經有一同事,領導整天給他安排各種各樣的活,甚至取快遞、給客戶倒水這類的事,也要讓他做。終於有一天,該同事忍不住向領導抱怨:“什麼事都讓我做,真的忙不過來了”;領導淡淡說了句:“能者多勞嘛,其他人也沒你能幹啊,你就辛苦一下了”。同事氣得無語,只好辭職!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所謂“能者多勞”,領導都喜歡把工作作交給有能力的人,原因有三點:

一是能力強、事情做得好,用得放心;

二是這樣的人容易做出成績;

三是能獲取下屬的忠心。

雖說“能者多勞”,但“多勞多得”的現象就很少了,這對多勞的人是不公平的。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為什麼“能者多勞、卻不能多勞多得”,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了?主要有以下五種原因:

1、能者多勞、多勞多責

幹得多就意味著錯的多,反而不討好。職場沒有加減法,不是說你有功勞了,犯錯了就能功過相抵,你的功勞領導是記不住的,但你的錯誤他是不會忘記的。

2、站在領導角度看,他負責支付工資,你負責幹活

領導認為,工資給你了,你就得乖乖幹活,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要這活有人能給他幹,能幹得好,至於其他人是不是閒著,對你是不是公平,這不是他要考慮的事情。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3、雖然事情做得到,但並不能帶來超額收益

對領導而言,做再多工作但沒有產生實際價值,如果讓你多得了,那其他人也會吵著要多得,他們可不會管你是不是多勞了!

4、多勞的人,不好意思提要求

有些時候,你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如果自己不能主動表達出來要得到獎勵的意願,領導怎麼會知道呢。所以你要多彙報多請示,在合適時間提出來。職場中,大部分有機會是靠自己去主動爭取的,特別是加薪,沒有哪個老闆會主動找你說加薪的事。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5、“能者多勞”可以讓人立身職場,但並不代表能得到晉升

很多多勞的人把全部精力放在了能力提升上,放在了多幹活上。他們認為,踏實工作,只要能給出結果,領導怎麼想不重要。反而那些能力不足的人把精力都放在如何服務好領導上面,怎麼讓領導高興上面。這也就是“整天無所事事的人能夠一路高升”的原因。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能跑掉的都是好馬,懶馬都留下了!

優秀員工為什麼走?馬雲:1、錢少了。2、委屈了。

  1. 員工為什麼走了?說明了一件事,他知道自己去別的企業,給的錢更多。說白了,你給價沒別人高,說明他值這個價。
  2. 自己有更好的發展。雖然沒給那些工資,但是另外一個企業告訴他,你工作三個月之後就能漲到現在的水平,之後還能漲。
  3. 自己很努力,為企業解決無數難題。企業卻扣工資,把年度優秀獎給馬屁精。
  4. 好馬養了能跑,懶馬養了只能吃肉!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拍馬屁不良風氣

員工是固定工資,所有員工都是公平待遇。幹多幹少都一樣發工資。貢獻多的人心裡委屈;

員工為公司解決各種事情,跑很多業務,甚至沒打卡就去跑業務了,但公司卻做了一些毫無意義的KPI考核來扣工資。

總結:傳統模式鼓勵優秀員工跳槽,平庸員工留下!

一個企業留下的都是平庸員工,這個企業只能等待倒閉

馬雲:發工資是為你的貢獻買單。貢獻的多,拿到的自然就多。員工創造了100元,如果捨不得給他10元,他走了你只能賺到30元。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正確有效的銷售人員薪酬設計應該是多元化的激勵:如下圖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業務人員的激勵機制

想要留住人才,讓員工有持續的加薪空間,但又不增加成本,最好的方法還是讓薪酬模式,從固定薪酬向寬帶薪酬轉變。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寬帶薪酬是大勢所趨。其原理是通過豐富和擴展薪酬的彈性,以增強薪酬本身的激勵性。相比而言,固定薪酬、窄幅薪酬非常缺乏驅動力,無法調動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工資是死的,人的活力和創造力就死了。所以,對於傳統薪酬模式的變革勢在必行。

舉個案例,某門店店長薪酬模式: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在KSF模式下,他的薪酬分配:固定薪酬(20%)+寬帶薪酬(80%),寬帶薪酬的部分薪酬,被分配到6-8個指標當中,每一個指標設定一個平衡點(平衡點選在過去一年的數據平均值,或者是老闆和員工達成的共識點),只要達到了平衡點,員工就可以拿到這部分薪酬。

由於平衡點是相對容易達到的值,所以員工壓力不大!每個指標都可以加工資,因為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意味著他做出了更好的結果,員工收入越高,企業效益越好!這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KSF激勵方式的設計5大原則。

1、以平衡點為導向的激勵

例如:銷售額(產值工資5000元)。2016年全年月均銷售500萬,以500萬為平衡點,高於500萬的,每高出10萬獎勵100元,如低於500萬,每低於10萬,少發80元。

2、以提成點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也可這樣設計:銷售額1萬=10元,或銷售額提成率為0.1%。

3、以要求標準為導向的激勵

上述案例

4、設定幅度的彈性激勵

例如:工資費用率指標。2016年平均工資費率為26%,最高時達到38%,最低時為22%,數據的波動性很大。經過測算,選取25-27%作為不獎不罰的中間地帶,高於27%的,每高0.1%少發10元,低於25%的,沒低0.1%,獎勵15元。

5、正激勵與負激勵

在設計考核激勵是,一定要衡量正負激勵的水平。從整體來看,正激勵要大於負激勵。從個體來看,被考核人不能完全控制的指標、經營性的指標,正激勵要相對大於負激勵;被考核人可以完全控制的指標,正激勵與負激勵可以相當;而對於管理性指標,尤其是責任性、要求性的指標,負激勵可以大於正激勵。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PPV量化加薪法

對於剛入職的業務員來說,前三個月是最難熬的,因為對業務不熟悉,沒有客戶資源,銷售技巧不成熟,這時候壓力是最大的。

再加上企業對員工的開單要求非常高,基本上三個月不開單就要炒掉,實際上,在低底薪+提成的薪酬模式之下,就算公司不炒掉,業務員自己都會選擇離開,因為靠底薪撐不了多久。

對很多業務員來說,並非能力有問題,我也見過很多人,第一年做業務,基本上是沒錢賺的,基本都在學習,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累計和沉澱,半年後就爆發了,一發而不可收。

所以,只給員工三個月的考核期,其實會讓很多人才流失,因為不走,吃飯都成問題,還怎麼做下去?

所以企業如果想要提高成材率,必須拉長培養週期,要優化薪酬模式,讓員工在沒有開單之前,可以承擔其他工作來為自己加薪。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東莞老闆:今年一直漲工資招不到人,訂單堆積沒人幹, 我太難了

所謂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是指將員工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工作項目、工作結果等以標準化、規則化、價值化的方式進行量化計算,並直接與員工的收入掛鉤,形成多勞多得的利益分配機制,相比傳統的計件工資、績效工資等更具激勵活力。

PPV模式讓業務員做到一專多能、成為複合型人才,同時做更多的事情,獲得更多的收入,例如:

  • 1)跟單員,跟蹤生產流程,完成交貨。跟單產值工資;
  • 2)調查員,調研市場,提供完整的市場信息。市場調查產值工資;
  • 3)統計員,除了自己的業績,協助統計和分析。統計產值工資;
  • 4)客服員,打回訪電話,收集客戶反饋。客服產值工資;
  • 5)分析員,收集外部與內部產品信息,並提供數據分析資料。分析產值工資;
  • 6)根據企業崗位配置及個人能力,還可以擔任行政、後勤、網絡、美工等工作,並獲得各種產值收入。
  • ...


單位裡,幹活想到你、升職加薪就忘了你,傷透了多少優秀員工的心

東莞老闆:今年一直漲工資招不到人,訂單堆積沒人幹, 我太難了

PPV模式的好處在於:

  • 1、公司能按實際工作量配置人員,減少人效浪費。
  • 2、員工可以在不影響本職情況下,身兼多職,一專多長,為自己加薪。
  • 3、所有工作,必須有結果,才有產值,這樣就要求員工必須對結果負責。

私信小編 “績效” 兩字,一招制勝;免費發送100分鐘快效、創新薪酬績效;內部學習視頻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