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后,皇权在这个历史阶段高度集中,此后朝代的官僚体系大体上都延续了这一制度。在郡县制的基础上,便衍生了种种制度与之匹配,在汉魏六朝的历史舞台上,有一种制度随着朝代更迭以不同的样貌出现,它就是迎吏制度。

这种制度和它的时代背景紧紧贴合,迎吏制度为适应士族政治盛行的六朝政治体系而演变着,也成为了日后我们感受士族政治变化的一个角度,让我们以迎吏制度为落点来体会影响着六朝走向的士族体系。

一、迎吏由有职事无职位向有职位无职事的转变

通过对迎吏制度的考察来使我们意识到在那个朝代更迭频繁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所关注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意识到对于它们而言整个社会晋升阶梯究竟是如何在迎吏制度的基础上产生影响的。

迎吏在那个时代充当了怎样的一种角色,能够使得它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了这么长的时间,

我们应该如何来观察这个制度的变迁,以它职能的变化,还是以它政治意涵的变化呢?首先得来认识一下迎吏这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词语,它究竟是什么?

1.何为迎吏?它的功能仅仅是迎新吗

什么是迎吏?它的功能和意义在汉魏六朝时期是随着朝代更迭而变化的,在西汉时期,迎吏是地方官府在新任长官到来时去做迎新的任务,即向新来的长官介绍本地的情况,包括这里的制度措施等等,然后再顺便带新任长官去吃一顿饭。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总而言之,新任长官到来时有人来接应并做一些迎新仪式便是西汉时期迎吏的内容。这个时期,迎吏并不是一个专门的职位,只是由地方官府的较高级掾属如功曹、督邮、主簿代行其事。

迎吏除了迎新之外,也是让新任长官感受到这里的人文关怀,地方政府的官员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印象,所以它的功能除了迎新之外便是一种官场上的文化交流了。

迎吏在这个时期还停留在高级官员亲力亲为的一件事,可是它并没有停止演变,而是在往后的时间里转变它的意涵,让这个迎吏制度不断去适应汉魏六朝的士族政治文化。这种顺应之势有主动的权力引导,也有体现时代格局下一种维稳的姿态。

2.迎吏经历的转变与政治关系的连结

迎吏在往后的东汉时期大致延续着之间的形式,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政治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迎吏制度也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中发生了变化。到了南朝时,迎吏成为了一个职位,它不再是一件官员具体要去做迎新工作的事情,而是

变成了品职性官号

可是它要是仅仅变成一个职位也还在情理之中,不过在它成为职位之后,这些迎新的仪式便不再由担任其职的官员来亲自去做了,到了后来甚至取消了。所以迎吏经历了一个由有职事无职位向有职位无职事的转变。而这个转变最大的受益阶层便是当时士族政治当道的高门贵族。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因为它将对于士族的官位晋升阶梯有着推进的作用,迎吏成为了士族子弟入仕的一种资格。这种入仕资格是高门贵族在政治舞台上享受的政治特权,它也是日后士族力量得以维持的根本。

二、迎吏的职位确立对应着士族政治的盛行

魏晋时期士族当道,这个时期可能是中华历史上唯一的一段贵族时期,所以这个阶段会有很多相应的制度来匹配符合这个贵族阶层的利益,迎吏制度的转变恰恰就是六朝士族政治面向高门士族的一个体现。

当迎吏在南朝已然成为具体的职位时,此前迎吏所需要去完成的迎新工作却不再由担任迎吏这个职位的官员来承担,而是将这项工作交付了出去,那么迎吏这个职位就成了一个只有品味职称却没有实质内容的官职。那么它究竟又为何能够存在于官场之中呢?

存在即合理,它必然合乎一种顺应当时时代趋势的法则,即确保六朝士族政治能够维持其政治地位的原因。

1.入仕资格的存在是王朝对士族的优待

迎吏制度转变为不承当其具体事职后便让士族能够以最低的门槛走进官场政治的舞台,有了入仕的资格,王室贵族的权力得以在这种制度下延续下去。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但是除了士族政治对于迎吏制度转变的推动,王室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王朝对于士族政治权力的赋予让士族得以能够在魏晋时期展露头角,也

通过这些制度的设定让出身士族的贵族享受到王朝政治的优待,这就是迎吏这个官职在南朝能够存在的原因。

不过这中间还是有些许微妙的差异,即王室的权力与士族的权力之间的关系,迎吏这项制度如何体现了这两股权力的差异,它能否脱离这两股力量的掣肘而存在呢?

2.个人授予与中央授予职品地位差异反映了皇权的主导

在谈到中央权力关系时,便绕不开由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将皇权之下分为种种等级的权力,最终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央的权力虽不再向秦朝时如此高度集中,但是中央所代表的皇室正统还是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运行体系,一个官职由地方官员的授予和中央授予所体现的差异是很明显的,在品级上就直接反映了这一层差异,个人授予的官位品级是低于中央授予的官职品级。

迎吏制度虽然能够对士族的入仕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时它所承载的功能还是有限的,

士族政治不能够直接僭越皇室的权力去左右官员的选举,皇权的主导依然能够在这风雨飘摇的政治环境下起到它应发挥的作用,即稳定时局,得以让士族受到皇权的依附。

三、迎吏制度变迁源于士族与皇权的共同博弈

迎吏制度也不单只是反映了士族政治在那个时代的优越性而已,它即作为士人的一种入仕资格,但是它也体现了士族和皇权之间的共同博弈,这之间又牵连到皇权与士族之间的矛盾,东晋的立朝是由于士族力量拥护的,所以皇权必然受到世家大族的制约。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但是又在某一时期,东晋孝武帝将权力争夺回来,士族阶层受到打压,但后来又得依靠士族的力量来壮大自身在皇室的地位,于是这两股力量在那段历史时期是具有深层的矛盾的,而且不能够轻易化解开来。

迎吏制度的变迁很大程度是由于这两股力量之间共同博弈后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迎吏的仪式来看出其中包含的某种君臣关系。

1.迎吏仪式与君臣关系的挂钩

在以前迎吏制度为曾转变之前,对于当地新任长官的到来举行仪式是不可或缺的,这意味的对于下属而言对于新来长官的尊敬是极其重要的,而这映射到中央上的臣子对于君王的尊敬是一样的。迎吏之中的仪式便是象征了朝廷之上的一种君臣关系。

本质上是让新任长官受到君王般的感受,可是这种风气的盛行便冒犯到了处于九五至尊的君王,君王这种会让当地盛行的君臣之风会威胁到整个社会的安稳,

变取消了迎吏的实质性内容,让其只保留一种品职的称号,成为一种士族入仕的资格,这便是迎吏制度得以转变的原因。

可是我们还是有必要来探究一下这两股力量的博弈之间,为何皇权成为一股引导之势?

2.士族对于皇权的依附是士族政治得以保持的根本

迎吏制度还是体现了皇权对于士族政治权力的赋予,可是这种赋予终究是有其限度的,所以取消了它的实质性内容,但是保留士族能够享有这个职位带来的政治权力。

汉魏六朝迎吏制度的变迁:六朝士族政治的一个侧面

两股力量以一种微妙的平衡感共存着。毕竟在六朝某一时期,士族的政治权力是可以与皇权分庭抗礼的,甚至让帝王成为他们的傀儡,可是在东晋时期受到了反噬,后来士族对于皇权的依附才成为六朝士族政治的一种常态,因为士族的政治话语权也需要皇室的承认才得以成立。

迎吏制度便是一个很好的体现,虽然获益者是士族阶层,可是这项权力是在皇权主导下才得以保持的。所以六朝士族政治对于皇权的依附,是在迎吏制度的转变下体现的一个侧面。

四、士族政治无法脱离皇室“魔掌”

也许我们无法以一项迎吏制度的变迁来窥探整个六朝士族政治的全貌,但还是能够体会到士族政治之于六朝起到了怎样影响,可是它终究无法脱离皇室的主导下而存在。即使迎吏制度成为士族政治维护其政治地位的保障,但是是有限的。

我们感受到迎吏制度的变迁也是对于那段历史能够有一个观看的角度,来让我们

更加立体地看到六朝下的政治风云还有维持着其面貌的时代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