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運營狗的職場心路歷程——從校招慘敗,到邁入大廠


7年運營狗的職場心路歷程——從校招慘敗,到邁入大廠

最近,字節春招我內推了挺多同學,時不時的會刷刷內推後臺和牛客,也會跟求職的應屆生同學們有些許交流。趕上疫情,感覺畢業生同學們都挺焦慮的,大廠的校招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作為一個工作7年的老司機,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下,我的職場心路歷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01 我的基本情況

我是2013年大學畢業的,大學是個普通的211大學,學的專業跟互聯網沒有絲毫關係。但是大學的時候喜歡上網,剛好那時候移動互聯網興起,大概在大三下學期就把自己的職業方向鎖定在了做互聯網。工作七年多時間,我基本一直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發展(也算見證了行業的潮起潮落),創業公司、頭部大廠都待過,算上實習,一共供職過9家風格不一的公司。

回首這幾年,經歷過校招的慘敗、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遭遇過轉正危機,但後續經過我的努力拼搏、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總算在北京安了家,收入漲了10倍(當然主要是起點低)、也帶過10多個人的團隊、管理過比我大四五歲的同事,目前待在我比較喜歡的互聯網大廠,雖然談不上多麼的成功,但自己還算大體滿意。

02 校招慘敗

我在2012年大四前的暑假就來北京實習了,大四1年基本漂在北京,住在五道口幾百塊錢1個月的床位,實習工資記得是一天100塊錢,如果學校有事就請假坐一宿的硬座火車回學校。

我參加的是2012年秋招,當時十分想進大廠,宣講會百度、360、網易、搜狐、美團、鳳凰網,都參加過。印象比較深的是,當年3B大戰時360的如日中天,美團宣講會見過王慧文講O2O,還在清華參加過豆瓣的宣講會,見過阿北本人,一切都顯得很美好。

但現實卻無比殘酷,當時有點名氣的互聯網公司幾乎投了個遍,最想進的是騰訊和網易,夢想的職位是產品經理,但是簡歷過了的寥寥無幾,只僥倖進了暢遊/豆瓣的筆試,本來暢遊說進了電話面試,後來也是杳無音信。

那段時間,自卑至極、失望透頂,北京名校實在太多了,還要跟研究生去PK,根本競爭不過,我只能一邊實習積累經驗,一邊尋覓機會。

到了2013年初,那時候的春招好像沒什麼動靜,臨近畢業我才拿到兩三個offer,工資低的可憐,過程中承受了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極大壓力,甚至還被某家公司的面試官當面嘲諷過。(當時迫於家庭壓力,還回老家考過公務員,進了面試,但總分還是掛了。)

03 出師不利

那幾年,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網上炒的很熱,我實習時產品和運營實習生都做過,但我當時最想從事的還是產品經理崗位,於是第一份正式工作挑了個某個上市公司的產品助理的崗位。

但是第一份工作的體驗實在太糟糕了,毫無歸屬感,我跟的產品經理根本不帶我,只會指責我;我不是技術出身,又不是特別能說會道的人,跟技術們溝通也很費勁;拿著微薄的工資,幹著打雜的活兒,每天過的都很迷茫。

終於,臨近轉正期滿的時候,產品總監找到了我,說建議我去其他運營部門再歷練歷練,當時我的心哇涼涼的,但當時還是同意了。不過,在那個邊緣的運營部門幹了可能不到1個月,我就帶著我剛畢業幹了4個月就辭職的簡歷離開了。

那段時間應該是我職業生涯裡最迷茫最低谷的一個階段。在狹窄昏暗的沒有窗子的群租房隔斷間裡,我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找不到工作,就老老實實打包行李回老家考公務員吧。

04 心態歸零,踏實做好螺絲釘

但後面的求職比我想的要順利些,網上各種海投,可能是做了最壞的打算,每次去面試也很冷靜,沒有因過分緊張而說話磕磕巴巴,不到1個月時間還是拿了兩個offer,有產品崗和運營崗,可能我的實習經歷還是給我加了分。

因為前面做PM的慘痛經歷,我這次挑了一個門戶網站的編輯工作(一個之前我實習時壓根瞧不上的崗位)。

這回有師傅帶我,同事關係也很簡單,雖然工作機械枯燥了些,經常值早/晚班工作辛苦些,但我還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做好螺絲釘,幹好手頭工作的同時,關注行業發展,看書積累知識,參加線下沙龍等等。回想起來,正是這份工作帶我入了行,也培養了我吃苦耐勞、執行力強的工作習慣,對此我仍心懷感激。

05 不甘寂寞,投入創業潮

到了14年秋天,在門戶網站幹滿1年時間後,我有了換工作的想法,那時候互聯網創業潮已經興起了,我當時最大的嚮往就是投入其中,幹些更前沿的事情。

後來機緣巧合,拿了一個深圳的騰訊系創業公司的offer,這家公司背景很好,而且是我非常喜歡的領域。很多同事是騰訊出來的,濃郁的騰訊系風格,比如,大家互叫英文名,中午關燈鋪床午休等等。雖然只供職1年半時間,時間上不長,但經歷了它從A輪到B輪,我也加班加點扛住壓力推動/參與了好幾個從0到1的項目,收穫了諸多成長,這時候我基本不再猶豫要不要轉產品經理了,而是打算一直在運營這條線上深挖了。後來這家公司2019年在美國成功上市了,當時一起吃飯的同事還去納斯達克敲了鍾。

到了2016年,出於多種原因,我又折返回了北京,供職的公司是家網易系C輪的創業公司。有了過去三年的積累,已經沉澱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簡歷上有了可以吹吹牛逼的成績,在之後的職業發展已經順暢很多了,時不時的還能收到獵頭的問詢。在這家公司,我對運營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覆蓋,比如社區運營、線上活動運營、線下活動運營、渠道運營等,可以用全棧運營來形容了。

06 邁入大廠

到了2018年,在我工作的第五年,我感覺自己的職業發展到了一個瓶頸期,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相對安逸的環境有點溫水煮青蛙,於是愛折騰的我又開始尋覓機會,尋求新的突破。

這時候創業寒冬已經來臨,ofo這些網紅公司的泡沫已經開始破裂,整個行業的增長出現了見頂現象,基本上大家更願意投靠成熟的大廠,當時很巧有個獵頭跟我推薦了一個互金大廠的機會,雖然圈內口碑一般,但我經過充分的準備還是拿下了offer,薪酬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還給了我一個正式帶團隊的機會,管理10多個人,還有將近一半的人比我大,甚至大四五歲,很是考驗人。在這家大公司等級森嚴、鬥爭文化濃郁、各種流程規章制度,也是讓我格外漲姿勢。不管經歷了什麼,對我而言都是成長曆練,我都心存感恩。

而現在我又來到了字節跳動,開啟了一段新的職業旅程。以我的學歷/背景,如果現在想校招進字節,可以用難於上青天來形容,但是經過幾年的沉澱,進字節並沒有太過於困難。職業生涯是長跑,不必急於一時。不過,回過頭來想,字節跳動是2012年創立,我在2012年秋天實習時就用過今日頭條App,而且在招聘網站經常刷到頭條的招聘信息,但當時我對這家不知名的創業公司選擇了謹慎,如果當時投了簡歷又會是怎樣?互聯網行業真的很有趣。

對於現在的我而言,已經30出頭,結了婚,接下來還要準備買房,穩字當頭,最大期許是可以在這家高速發展、極度全球視野和極客範兒的公司待得更長久些,之前我待得最久的公司也只有2年,平均1年半換一個公司,確實不太安穩。

以上是我7年職場心路歷程,稍微有點流水賬,最後總結幾點:
1.如果能贏在起點固然好,但這並不能決定你的整個職業生涯,越往後走,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建立競爭壁壘越重要!
2.大公司/小公司各有利弊,關鍵看你怎麼把握住機會,讓自己快速成長。
3.對自己狠一點,追求極致,再簡單的事,如果做到極致都會不簡單。
4.保持謙卑,始終學習,年輕時要勇於走出舒適圈。
5.雖然互聯網圈漲工資主要靠跳槽,但是每次跳槽前,一定要想清楚這次跳槽能給你帶來什麼。

最後,關注公眾號【互金運營狗】,並留言【抽獎】,送你一個實用小禮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