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解讀央企退市

仁科早讀丨對“央企退房”,市場不應過度解讀



前幾天,國家電網宣佈退出房地產市場的消息,在地產圈引起了一陣關注,另據專業人士消息,“國網退房”或是今年大型央企、國企退出非主營房地產業務的開始。

時值市場正對房地產未來走勢擔憂的敏感時刻,這種動向在開發商中或多或少引起了一些猜忌。

結合最近10年,央企在房地產市場的動作,我認為最近的動態與國資委對央企的指導政策是一以貫之的,市場不必過度解讀。

其一,國資委要求央企的房地產業務整合早在2004年就開始,當時有168家央企參與房地產業務,到2010年,已減少到78家。

2010年,國資委政策再加碼,要求除了16家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外,其餘企業全部退出房地產業務,後來又批准了5家央企可以暫時保留,因此我國目前實際涉及地產業務的央企共有21家,包括此次“退房”的國家電網。

可見,對央企地產業務整合是一直在推進的。

其二,央企退房,實際上是我國對央企經濟職能的重新調整,央企把控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領域,是穩定我國經濟的壓艙石。

而央企參與房地產業務,源於我國在90年代末期停止住房實物分配政策,推動住房的市場化改革,當年不少央企參與了房地產業務,為培育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做出了重要貢獻。

而如今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相當成熟,對整體經濟的戰略地位已經有所下降,且一批民營企業已在市場中發展壯大,可以擔當重任,此時央企退出正合時宜,有利於央企繼續專注於各自的主業。

其三,有人擔憂本次央企的動作,是否是重大政策出臺的前奏,我認為也完全沒有必要。目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央企還有16家,包括保利、招商、中建、中鐵等巨無霸,這些企業才是央企在房地產業的主要資產,並不會像有些人所傳的因為要保護國有資產不受損失,才令央企退出房地產市場。

何況,雖然戰略上有所降低,但房地產業仍然是穩定我國經濟的重要產業,對國計民生的影響深遠,國家不可能貿然出臺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政策。

綜合以上,我認為對此次“央企退房”不要過度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