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子”變對手,深陷“宮鬥劇”的蒙牛還能完成雙千億目標嗎?

“養子”變對手,深陷“宮鬥劇”的蒙牛還能完成雙千億目標嗎?

這兩天的資本市場很是熱鬧,各大上市公司陸續交出了中期報告,營收業績冷暖自知。不出意外,國內乳製品行業的兩大巨頭——伊利和蒙牛,也將於近日披露各自的“期中考”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兩家立下了同樣Flag的“死對頭”,雙方都鉚足了勁要在2020年把營收突破千億關口,但截至2018年底,蒙牛的銷售額僅達到689.77億元,落後伊利(795.53億元)100多億元。

第一個衝破千億的企業,會被載入中國乳業發展的史冊。但冠軍只有一個,暫時落後的蒙牛不可謂沒有壓力。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7月1日,蒙牛做了一筆頗為惹眼的生意——宣佈以40.11億元全部出售所持君樂寶51%股份。至此,蒙牛和君樂寶9年的“婚姻”告一段落。

雖然蒙牛方面表示,出售君樂寶是為投資更有潛力的品類,但多位行業分析師指出,君樂寶屬於蒙牛旗下的優質資產,此舉應該不會是蒙牛方面主動選擇。

畢竟2020年就要交答卷,留給蒙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肥肉”飛了,蒙牛虧了?

單看收購君樂寶9年間的回報,數字可觀。

2010年,蒙牛乳業以4.692億元收購君樂寶51%的股權,成為君樂寶最大股東。9年後,這部分股權最終被蒙牛作價40.11億元售出,賬面利潤賺了近9倍。

但此番出售,並不是因為君樂寶業績不行需要割肉止損。相反,君樂寶在蒙牛旗下這段時間,對蒙牛整個集團營收、利潤上的貢獻不可謂不突出。

據公開資料,蒙牛收購君樂寶時,後者全年營收僅有約12.6億元。但到了2017年,君樂寶公司營收已經突破百億,達到102億元,成為國內繼伊利、蒙牛和光明之後第四個營收破百億元的乳品企業。

2018年,這個數字更是漲到了130億,佔蒙牛整體營收約18.85%。此外公告顯示,君樂寶2018年的除稅及非經常性項目後淨利潤為3.07億元,對蒙牛的淨利潤(30.43億元)貢獻約為一成。

對比收購的其他乳企虧損不斷,營收數據相當漂亮的君樂寶對蒙牛來說是一塊不可多得的“肥肉”。因此不少聲音認為,蒙牛這筆買賣實際上做的有點虧。

《國際金融報》援引業內人士的觀點指出,“作為一個投資者,10年前的投資到今天的回報率很有可能不止十倍。君樂寶2019年的銷售額大概能有150億元,2020年會達到約200億元,如果順利上市,那麼這部分的股權估值就不止這麼多了。51%股權給40億,這樣來看確實有點低。”

關於君樂寶有心“單飛”的猜測,並非空穴來風。雖然大股東幾經更改,但君樂寶乳業的經營權卻一直在創始人魏立華手裡。

早在2008年,即有媒體報道,君樂寶意圖登陸國內資本市場,後來因為三鹿集團倒閉打亂了上市計劃。之後被蒙牛入股後“寄人籬下”這些年,也並沒有磨滅君樂寶的“野心”。

三年前,河北省政府就曾向蒙牛大股東中糧集團提出,希望積極推進君樂寶乳業股權重組。今年4月,河北省發佈的《2019年河北省奶業振興工作方案》進一步明確,要做大做強龍頭企業,支持君樂寶主板上市,拓展融資渠道。

而據財新報道,此次君樂寶從蒙牛剝離進行股權重組,也是河北省政府主導。收購方之一石家莊鵬海創業投資基金(下稱鵬海基金)為河北省國資委背景。天眼查數據顯示,河北省國資委通過河北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間接持有鵬海基金100%股權。

“蒙牛出售君樂寶可以看作政府指導下的股權轉讓,主要目的是為君樂寶下一步上市做好準備;君樂寶近幾年處在上升發展期,蒙牛應該並非主動退出。”乳業專家王丁棉向財新記者表示。

“放虎歸山”?“棋子”或變對手

關於“為何出售君樂寶”,蒙牛在公告中表示,君樂寶在過去數年間始終保持相對獨立運作,與蒙牛的協同有限。考慮到產品定位不同,此次出售股權符合公司“持續專注於明星乳製品的發展戰略”。

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也對媒體傳達了類似的信息。“君樂寶去年佔了我(蒙牛)整個固定資產投入的1/3,如果我把這些投資去投很有潛力的品類,我的發展會更有質量。”


“養子”變對手,深陷“宮鬥劇”的蒙牛還能完成雙千億目標嗎?

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圖源:網絡)

但出售之後可能產生的影響,也是一樁交易需要考慮的部分。

蒙牛和君樂寶2010年能走到一起,得益於雙方彼此需要。從君樂寶方面看,“三聚氰胺”事件影響還未完全消散,三鹿集團“舊部”的身份讓君樂寶受盡了白眼。蒙牛的及時入股,讓這個區域奶企有了個不錯的靠山,資金充裕,同時也拓展了市場和渠道。

而蒙牛當時入股君樂寶,也是看重後者在整個酸奶、低溫奶中的優勢,能夠在北方市場牽制伊利。

君樂寶作為蒙牛子公司期間,為了避免同業競爭,主營業務範圍其實相當有限,產品主要以酸奶和奶粉為主。但這兩塊業務都被君樂寶做得有聲有色,併為蒙牛集團對外抗衡其他巨頭提供了有效支撐。

尤其是2018年,君樂寶奶粉事務銷售額突破50億元,同比增加超過100%;嬰幼兒奶粉銷量打破4.6萬噸、5200萬罐,部分明星產品銷售額增加達到350%以上,君樂寶旗號奶粉銷售額增加率也超過了200%。2019年君樂寶奶粉的銷售目標是7500萬罐,還將新建2座奶粉工廠。

而脫離蒙牛之後,君樂寶將有獨立自主經營權,可以入手更多細分品類,更可能單獨上市。這樣一來,雙方勢必在產品種類上出現交叉重疊,關係也從友好合作變成了互相競爭。

譬如君樂寶新近推出的“悅鮮活”鮮奶,就被外界解讀為進攻低溫鮮奶市場的信號,這對於蒙牛在華北地區的低溫奶市場,多少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此外,正如蒙牛的發展離不開內蒙古當地政府的支持一樣,君樂寶也是地方成長型企業,其未來的發展承載著河北省重振奶業的希望,勢必會得到不少支持。

如此看來,蒙牛此番出售君樂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出“放虎歸山”。

風險加劇,千億Flag的坑怎麼填

2017年,上任不過一年的蒙牛總裁盧敏放對外放了豪言,提出“雙千億目標”:2020年,蒙牛銷售額要達到千億,市值也要達到千億。但時隔兩年後再次提及,他的語氣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大家都會去糾結,你要做1000億,你做得到做不到,你還差多少,”7月接受財新視聽採訪時,盧敏放表示:“我說1000億一定是一個目標,但是它更多的是一個方向,怎麼去實現這個方向更重要。”

盧敏放糾不糾結不重要,關鍵是投資人和消費者對蒙牛買不買賬。

銷售額部分,從蒙牛2018年689.77億元的數據來看,距離1000億的目標還有超300億的差距。這意味著,今明兩年蒙牛的銷售額每年需要增長至少155億元才能達成目標,目前來看還存在不小的風險。

另一方面,截至發稿,在港交所上市的蒙牛總市值1301.62億港元(約合1189.13億人民幣)。雖然破了千億大關,卻存在不少隱患。

迫於業績增長的壓力,蒙牛走了不少險棋。此前與可口可樂公司簽署聯合全球合作伙伴(JointTOP)協議,繞道躋身奧運贊助商行列就是其中一步。

雖然置換到了贊助機會,但蒙牛為此豪擲30億美元(約合215億人民幣)——根據蒙牛財報顯示,此投入已超過蒙牛2003年上市16年以來累計淨利潤之和,代價不可謂不高。

此外,不斷對外擴張“買買買”也為蒙牛未來的業績增長增添了不確定性。收購多年的雅士利一直是拖累蒙牛業績的“麻煩”,現代牧業三年來首次扭虧為盈,也是蒙牛輸血兩年多才得到的結果。

除了外患,還有內憂。

自2011年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接任蒙牛董事長後,蒙牛就開始頻繁換帥。2016年,寧高寧調任中化集團,中糧集團副總裁兼戰略部總監馬建平接任蒙牛董事長,並在半年後由原雅士利總裁盧敏放接替孫伊萍任蒙牛總裁。

今年年初,馬建平再度卸任,轉由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出任蒙牛董事長。但4月29日,上任僅3個多月的於旭波辭任,陳朗接手董事長一職。管理層的動盪不免讓蒙牛內部人心浮動,也給未來業績埋下不穩定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7月12日,蒙牛發行了5億美元3釐債券,此舉將帶來可觀的融資金額。加上去年的淨利潤及出售君樂寶所得款項,蒙牛手裡的現金預計突破百億。

這麼一大筆錢是會用來繼續瘋狂“買買買”,還是別有用途?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