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民間有一句俗語,叫做3歲看小,7歲看老,它說明了幼兒在不同階段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其實這句話,是經過研究,被證明具有有一定的科學道理,專家們認為這句話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6歲前的兒童敏感期,是他們最關鍵的時期。

敏感期的發展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他們的脾氣秉性和做事方式,進而影響他們的一生。

現在省下的心,都是以後欠下的債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年紀尚小,可以把他交給長輩們帶,自己也能放心去工作,而且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再回去帶。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殊不知,現在看似很省心,實際上卻早已為以後埋下了禍根,欠下一大筆鉅債。 因為孩子回來之後和爸媽的感情基本為零。

而且在日後,雖然父母和孩子相處在同一個屋簷下,但是會變得非常困難,還會非常反感父母的管教,促使孩子在往後的成長過程中而變得野蠻,乃至叛逆。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這就是因為父母沒有參與和陪伴孩子最重要的敏感期,導致了親子關係的疏離感。

所以我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敏感期,而不是丟給老人或別人養育,等孩子長大了沒出息就推卸責任,自己的孩子還需自己負責。

那麼,孩子6歲前敏感期到底是什麼呢?

所謂敏感期是指,0~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實踐的過程。

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每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他們的心智水平便會上升一個層面。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敏感期得到充分發展的孩子,頭腦清楚、思維開闊、安全感強,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質。

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子,大都是因為童年形成的。

幼兒教育思想家蒙特梭利提出了5個敏感期概念:秩序的敏感期,口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社會性的敏感期,細小事物的敏感期。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每個敏感期都有自己的特點。在敏感期的發展將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被強力阻止,孩子的某些發展便會滯後甚至缺失。

朋友是教師行業的,她說 她曾經有一個學生,在他初三的時候當了他的班主任,聽其他老師說這個學生很正直、不愛說話,周圍學生也說他高冷乖順,家長也向我反映他在家時很內向、不說話。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當他們班主任三個月左右時,這個學生慢慢開始活躍起來,說話逗趣、活潑好動,有時說話也會撒嬌,一改往日高冷的形象,上課時甚至因為做題興奮還會哼上幾句歌曲。

朋友以為是他的叛逆期到了,幾次向他了解心裡的想法。

男孩卻說是真的沒什麼,但看在老師追問的情況下,漸漸鬆了口:

“老師,我現在只是過得很輕鬆,每天都特別開心,以前老師管的太嚴,啥都不敢做,挺努力學習,就是成績上不去,現在好,我怎麼鬧您也不真的生氣,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輕輕鬆鬆就全部都學會了。”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那你也不能打擾前後左右同學們的學習,你不能你學會了就開始唱歌,跟老師胡攪蠻纏,拉著旁邊同學說話,還有你媽媽說你在家不愛說話,說你很內向,讓我多關注你。”

學生頓了一頓,跟我解釋了一下,

“回家不知道跟他們說啥,他們也理解不了我,我說個啥幹個啥他們就開始吵我,不許我這樣,不許我那樣,慢慢的,我就不跟他們多說話了。”

這個學生就是典型的沒有順利度過敏感期的例子。

也許在他小時候想向外界探索時,家長覺得反而強力阻止了;也可能是在他上幼兒園時,到處亂跑亂說而被批評過。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童年缺乏的東西,在少年時他自己又找了回來,去度過他幼時要經歷的那個敏感期,只是這個過渡時間可能會變長,而且找回後的效果也終究沒有那個最恰當的時機發展的效果好。

所有人的敏感期,時間長度是差不多的,每一個敏感期都有要發展的東西,錯過敏感期真的是時有發生,要用更長的時間去彌補,也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耐心。

父母在6歲前兒童敏感期應該做些什麼?

如果我們發現孩子6歲前在幾個月之內,會重複反覆地做起同一件事或者類似的事情,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來保護他們的敏感期。

那麼我們應該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理解孩子並支持幫助孩子,提供孩子所需要的環境,供給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1.留心觀察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的最熟悉的人以及監護人,都應該有觀察孩子的技能,因為孩子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可能在表現他處在某個敏感期。

看見孩子並不是單純的指讓孩子在自己的視野內,更多的是看到孩子行為的背後,判斷他所處的敏感期,給予他們相應的回應。

這也是我們說陪伴孩子不是陪著孩子,而是關注到他的內心需求,才是高質量的陪伴。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2、理解孩子

孩子在敏感期會有一些近乎偏執的原則,比如自己心中秩序的破壞,往往產生大哭大鬧等過激反應。

家長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儘量給孩子提供符合他內心秩序的環境。

孩子在這一時期會產生很多看似無理的需求,如果需求是合理的,那麼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儘量滿足他們的願望。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對於不合理的需求,家長就需要靈活變通,你可以通過擁抱、講孩子能聽懂道理、或者轉移他的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切忌蠻橫鎮壓!

這就是我所提到的,要理解孩子。

看到孩子的某些行為後,理解這是孩子在敏感期的表現,瞭解孩子做這件事的意義,不苛責、不妨礙,在旁觀察,讓他自己去探索、去發現。

在孩子興奮時適當的給予鼓勵,讓他更有興致地做下去。

3、支持幫助孩子

孩子處在幼兒時期,行為能力有限,當他們想做又做不到時,便會有挫敗感,這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影響孩子敏感期的發展,甚至是心理健康的發展。

當孩子因為已經習慣的,或者頭腦中預期的程序被破壞而哭鬧時,家長要理解孩子對於秩序的強烈要求,耐心地處理問題,“重來一次”通常是很有效的解決對策。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在無法“重來”的情況下,也要做好解釋工作,這樣做的時候,孩子可能並不馬上買賬,依舊大哭大鬧,但這是一種健康的痛苦。

孩子在宣洩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來的,家長需要做的是傾聽孩子的痛苦,共情孩子的感受。

有的媽媽為了減輕生活的壓力,採取了將孩子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輪流撫養的做法:週日在外婆或奶奶家,週末接過來……

對於幼兒來說,頻繁變換的生活環境,將使得孩子很難產生穩定的秩序體驗,進而衝擊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

所以,為了保護孩子的秩序感,家長應為孩子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爸媽們可以利用孩子敏感期這一點,幫孩子建立一種合理、科學的作息秩序,為今後良好的生活習慣奠定基礎。

物品擺放有序的環境更容易讓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適,生活中有很多習慣,比如擺放碗筷、進門換鞋、玩具歸位等都是需要培養的。

這些基本的規則和意識通過秩序敏感期的強化,成為內化的行為模式,能讓孩子受益一生,以後才能有出息,幹出一番大事。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兒童越好的完成敏感期,兒童的人格狀態和心智狀態,也就能夠越好的形成,他們未來就越容易成為一個完善的、自我實現的人。

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好孩子6歲前的敏感期。

而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讀故事,一則充滿成長知識又富有情節的故事,首先能激起他們讀下去的慾望,才會引發他們的思考和想象。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在這種讀、品、悟的閱讀過程中,對孩子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有益作用,孩子會慢慢在閱讀過程中,學會做人、懂得道理、增強興趣,完善性格和塑造心靈。

閱讀對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於0-6歲的幼兒兒童,80%的腦細胞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的。

多讀書,向大腦頻繁輸入各種圖片和語言信息,寶寶自然就更聰明,也能更好地對外表達。

在0-6歲的階段進行親子閱讀,可以讓寶寶:

豐富語言、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品質、培養想象力、提高專注力、提高審美能力。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但是最重要的是讓寶寶感到閱讀是快樂的事情,培養寶寶對閱讀的興趣,為將來自主閱讀打基礎,同時加深親子感情。

要記住,親子閱讀的核心是通過閱讀來增進親子間的感情,讓寶寶的敏感期在快樂的高質量陪伴中成長。

想讓寶寶成為優秀的人,有出息,是所有父母的心願,小易也不例外,所以我先從孩子最愛看的繪本抓起,我想向大家推薦這套《聰明寶寶情商與性格早教故事繪本》,是專門為3-6歲兒童精心設計的早教啟蒙親子讀物。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這套繪本都是取材於兒童的日常生活,貼近兒童成長的事件,目的在於幫助寶寶解決他們日常生活出現的一些問題。

包括3-6歲寶寶成長中遇到的眾多現實問題:哭鬧、膽小、急躁、自卑、懶惰、依賴、沒自主性、怕失敗等問題。

而且這套繪本還挺多冊的呢,一共有20冊,每一冊都是不同的主題不同的故事,比如《媽媽我能行》《遵守交通規則》《勇敢的小豬》《分清左右很重要》《媽媽我來幫你》《分享的快樂》……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這些看起來很熟悉又棘手的問題,這些小繪本能為父母提供教育、培養孩子的良好建議和途徑;

每個故事都很有趣,寶寶愛看,每一頁的插畫畫面色彩鮮豔,人物純真童趣,寶寶代入感也強。

要想讓孩子成為內心強大的人,父母的陪伴對寶寶的成長至關重要,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能在該對孩子上心用勁的年齡段偷懶,要時刻關注孩性格情商形成的敏感期。

“3歲看小,7歲看老”:孩子能不能有出息,關鍵在6歲前的3個字

裡面還帶有有聲伴讀暢聽功能,貼心地為上班族家長考慮,一天結束之際,不用拖著疲憊的身軀,給寶寶講故事,就可以聽到甜美的聲音講故事,心有餘力不足的煩惱也解決了。

這套20冊幼兒性格情商早教繪本不過也才39塊8,平均下來一冊用不上2塊錢,就是兩根棒棒糖的錢,

而且棒棒糖吃多了對孩子身體不好,可繪本里學到的知識卻能讓他們受益終生,長本事,有出息,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呢?

有需要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就可以直接購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