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类体质者最容易患胆结石,及时调理可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常看我微头条内容的朋友知道,我多次提过中医体质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所谓中医体质指的是对人体外在的形态、体魄和内在的循环、代谢等诸多方面进行的综合描述。中医体质与疾病发病几率之间有很密切的联系,一些体质的人群对特定疾病有超乎寻常的“吸引力”,比如说

痰湿湿热体质就与胆结石等肝胆疾病关系密切,下面我们就借这个例子说一说体质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这2类体质者最容易患胆结石,及时调理可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痰湿与湿热体质是如何形成的?与什么疾病有关联?

因为物质生活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生活不规律,饮食无节制,大量摄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同时又缺乏必要的运动,这些因素很容易导致人体脏腑功能紊乱,气机阻滞,如此时间一长,脾胃功能就会受到损伤。脾为后天之本,若脾失健运,则胃肠传导功能失司,而水谷精微难以正常疏布,进一步使水湿内停。湿聚而成痰,若痰浊日久不化,则郁而化热,这是很多痰湿湿热体质形成的基础。

这2类体质者最容易患胆结石,及时调理可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很多医家针对不同体质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做过研究,发现痰湿体质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脂血症等脂类代谢异常的疾病,而脂类代谢异常也会让正常体质向痰湿质转化,两者关系非常紧密。同时,痰湿和湿热体质者也更容易患胆囊结石,尤以湿热质为最。有研究者专门进行过统计,发现常见的九种体质中,湿热质者占胆囊总患病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若加上痰湿质者,则接近一半。

湿热体质者都有哪些特征?这种体质是如何引起胆结石的?

既然知道湿热体质者特别容易患胆囊结石疾病,那么如能在出现体质偏颇的征兆时及时调理,可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湿热体质者特征表现为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常口干、口苦、口臭,还有便干和尿赤的情况。该体质人群平时懈怠少动,喜欢吃肥甘厚腻的食物或饥饱失常,性格多急躁易怒,且易感受湿热之邪,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肝胆气机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和胆汁的正常排泄。

这2类体质者最容易患胆结石,及时调理可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的疏泄功能对脾胃运化有重要作用,所以该功能的异常也会造成脾胃运化失职。脾虚则痰湿内生,郁久化热,湿与热相结,蕴于胆腑,进一步阻遏胆汁的正常疏泄。胆汁经久淤积,且受到火热煎熬,则易形成结石。气机不畅、肝胆失泄是湿热质人群易患胆石症的病机,亦可使结石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因此,无论是在发病前还是已发病时,发现湿热体质的征兆,应及时进行调治,以防胆结石的发生和发展。

这2类体质者最容易患胆结石,及时调理可控制疾病发生与发展

由湿热体质与胆结石的例子,我们能看到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紧密关系。在生理状态下,体质反应了对外界刺激和适应上的个体差异性,在体内则反应了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敏感,从而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在了解中医体质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后,我们能更容易地进行一些检查和介入手段,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或及时控制与治疗。若能在疾病还未爆发前及时对体质的偏颇进行调理,消除发病环境,则可达到“未病先治”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