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引言: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聽到“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老生常談的名言,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我在大學時期,我們的教育學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時候談起的,當時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孩子的性格特徵需要從小培養、從點點滴滴培養。

這句話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從本質上來說,孩子在零到三歲的階段是至關重要的時期,在三歲的時候孩子已經初步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性格特徵。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三歲看老背後的科學依據,以及培養自信心的重要性

教育環境對孩子也是有很大影響的,在孩子小時候,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很多時候,我們認為在三歲的啟蒙期的教育影響,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在零到三歲這一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長大,接受何種教育,將來就會成為什麼樣的性格。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家長們對孩子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出的每一個行為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

如果孩子的自信教育缺失,那麼孩子的自信心便會不足。自信是一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一種可貴的性格。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一、小孩子自信感缺失的影響

1.孩子出現膽小、自卑的心理

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一些自信感缺失的孩子,不敢面對生活,不敢去自己做一些事情。這些自信感缺失的孩子,在生活上,不願意去麻煩別人或者說不願意幫助他人;在學習上,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又沒有勇氣去問老師。

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出現膽小自卑的心理狀況,不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更不利於孩子成績的提升。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2.孩子不敢表達,優柔寡斷

一個是自信感極為缺失的孩子,心中也會充滿很多的煩惱,遇到問題和困難不敢跟朋友講,不敢跟父母說。這樣不僅會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降低,而且還會讓孩子性格變得唯唯諾諾、做事拖拖拉拉。

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充足的自信心,那麼孩子在挫折與困難面前,就會表現得不夠堅定與勇敢,害怕自己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自己的性格變得優柔寡斷。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3.孩子的綜合素質得不到提升

自信感缺失讓孩子的內心產生自卑,孩子不敢與他人交流,自然他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文化因交流而互鑑,因互鑑而發展。孩子因為膽小不去溝通,不去面對問題、不去面對挫折,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也無法得到相應的提升。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二、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感?

1.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

在孩子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我們要給孩子留一些事情讓他們獨立完成,不能各種事情都幫孩子做完,要讓孩子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在很多時候,孩子第一次去做某件事情可能會做不好。

但是當孩子第二次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比第一次更好一些,等到第三次去做這件事的時候便會做得更好。作為家長,我們要站在長遠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敢於讓孩子去嘗試新事物。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2.以身作則,提升孩子自信心

作為家長,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培養孩子的自信感,當我們遇到挫折與困難之際,我們也要告訴孩子:要學會換一個思考方式思考問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要學會從事物的正、反兩方面看問題。做事情的時候要看到事情中積極、樂觀的一面,減少對事物中消極因素的關注。

“三歲看老”有一定科學依據,家長可從3點著手,培養孩子自信感

3.學會包容,讓孩子積極探索

海納百川,胸懷星河。萬事開頭難,孩子的教育就猶如放風箏,不能總是牽著線更要去放線,要讓孩子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作為家長,我們要鼓勵孩子去不斷探索,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散發性思維,提升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在實踐中學習新的認識,家長們要適當放手。

三、總結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信、勇敢、睿智的孩子。但是我們也應該考慮孩子的自身實際情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要給孩子要求過多,一旦孩子無法達到父母期望的要求,孩子就會產生失敗感,不利於自信心的養成。

家長們也應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認識孩子的內心世界,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根據他們的特點與個性,制定合理的計劃,不斷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