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1644年,以崇禎皇帝煤山上吊自殺、李自成攻破紫禁城為標誌,明王朝276年的統治轟然坍塌,

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政權、永曆政權等南明政權紛紛登場,歷史進入激烈的鼎革之際。帝王將相,誰才能力挽狂瀾,恢復河山?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南明鼎革,誰在力挽狂瀾?


一、帝王

1、崇禎帝(1611-1644年):沒有抓住主要矛盾,兩線作戰,沒有長遠策略,做事朝令夕改,汲汲邀名,用人朝用夕廢,委過於下,最終作完所有選擇。死前被髮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可能更多的也是一種姿態吧!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崇禎帝朱由檢(1611-1644)


2、弘光帝(1607-1646年):無所作為的一位皇帝,被文臣、軍閥把持控制的傀儡,一年之內即斷送劃江而治的局面(南宋可是堅持了一百多年),窩囊地死於清軍之手,還搭上了一位忠心武將黃得功。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南明第一任皇帝朱由崧(1607-1646)


3、隆武帝(1606-1646年):早年曆經滄桑,比較清楚民間疾苦,最想有所作為、最有明君之象的無疑是隆武帝了,奈何其政權成立之初即依託了海商鄭芝龍(鄭成功之父)的力量,不得不受其掣肘,後來隆武帝取道福建汀州赴贛欲脫離鄭芝龍控制,當中卻受到好忠臣何騰蛟的虛與委蛇,未及時接應,被清軍追上殺害。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朱聿鍵(1602-1646)南明較有作為的皇帝

4、永曆帝(1623-1662年):有幾分是因為長相堂皇(還有幾分是因為輩分)被瞿式耜和母親逼著登上皇位的,才志均不足,但勝在堅持得夠久,逃得夠快,也曾恰逢其會幾次反清高潮。最後逃亡緬甸幾年,期間搭上沐天波等不少忠臣良將,後被清方吳三桂,這位前明用了大把銀子養肥的關寧集團當家人(前明財政崩潰,民變頻頻,這裡應記一功),強力引渡回國,親自用弓弦絞死,還算死的有骨氣的。吳三桂為什麼對舊主趕盡殺絕,跟洪承疇的心理是一樣的,漢奸的心理都是一樣的。舊主不死,自己做的事就沒有了正義性。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朱由榔(1623-1662)1662年在昆明被絞死


5、魯王監國(1618-1662年):才志不足以振大局,一生起起伏伏顛沛流離,後來尷尬寄居於鄭氏,落寞病逝。


二、文臣武將

1、史可法(1601-1645年):名過其實,德有餘而才不足,身為內閣大臣,擁有大義權柄而不能當機立斷擔任首輔、推選一位皇帝、迅速整合江北四鎮,導致各路軍閥因潞王福王廢立之事交相攻伐,內耗嚴重;且積極倡導了聯清討賊錯誤政策;在揚州之戰中也有很多具體錯誤,揚州一日便破城(相形之下,江陰閻典史-縣公安局長-守城80日),與他統籌指揮中的錯誤脫不了干係,說的嚴重點,一人無能,害了八十萬軍民。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史可法揚州史公祠雕像

2、何騰蛟(1592-1649):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排擠農民軍,收羅散兵遊勇當嫡系,私心自用,對隆武帝遇難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反攻湖南勝利之際妄想將勝利果實佔為己有,挑起內鬥、調走忠貞營,終於一手斷送復湘援贛戰略大局,自己也身落敵手。但是當時風評不算差,諡號文烈,沒辦法,誰叫著史的巨擘也是文人,自然可以春秋筆法,為好友諱了。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何騰蛟墓(貴州黎平縣)

3、袁崇煥(1584-1630年):大言煌煌、誇誇其談,豪語“五年平遼”無法收場只好與對手虛與委蛇,但皇太極對其評價為“……狀若婦人”;列十二條罪狀妄殺毛文龍,全都是很虛的大帽子,而自己最後被朝廷定罪的罪狀條條都有實證,靡費百萬未建一功,毛文龍的游擊戰花錢少多了,並且還能起到牽制、外聯朝鮮的作用,典型的《人物誌》中描述的尤虛之人“碩言瑰姿,內實乖反”的形象。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袁崇煥像(廣東東莞人)


4、孫可望(?-1660年):大西農民軍出身。短短時間將雲南一隅之地打造成抗清基地,表現出過人治政才幹,卻因私心得不到滿足而投降清朝,榨乾利用價值後被投閒置散、結局悽慘,可悲又可嘆。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卿本佳人,奈何做狗?


5、劉宗周(1578-1645年):善於提出反對意見卻不善於出點子,在國家危難之時沒什麼實質貢獻,事到臨頭絕食而死,遺言天下原無一事的大儒。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劉宗周在紹興蕺山書院講學,世稱蕺山先生


6、瞿式耜(1590-1650年):典型的鞠躬盡瘁、盡忠守節的忠臣形象,但在南明內鬥黨爭中扮演的角色也不甚光彩。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瞿式耜(江蘇常熟人)明末英雄


7、盧象升(1600-1639年)、堵胤錫(1601-1649年):德才兼備、文武兼修,具備戰略眼光,但是不敢打破條條框框的約束,失敗也是必然。

8、遼西軍門:國家哺以民脂民膏,最後卻一家獨大,只想保存自身實力,不思報國保民,轉身投向昔日的敵人懷抱。是一個有了自身意志的既得利益集團。

9、張煌言(1620-1664年):艱苦備嚐、不改初心,輾轉流離,難得始終。絕命詩:“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張煌言(浙江鄞縣人)與岳飛、于謙並稱“西湖三傑”


10、鄭成功(1624-1662年):小富即安、致力於保持自身勢力獨立性、一心只想維護家族海上獨立霸權,比如棄近在咫尺的魯王不擁立,而是遙尊遠在雲南、緬甸的永曆為帝,主要就是因為鄭成功不願眼前有個礙手礙腳的“皇帝上級”。兩次放李定國鴿子至有李新會之敗,鄭北伐南京也功敗垂成。但他還是一位民族大英雄。下面摘幾首他的詩作,也曾豪氣沖天,1659年江寧戰役自瓜州至金陵途中,作詩“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也曾感嘆創業艱辛,1662年收復臺灣成功後,作詩“開闢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復先基。田橫尚有三千客,茹苦間關不忍離。”也曾表達功敗垂成、不甘離世的遺恨,“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天呼,天呼,何使孤臣至於此極?吾有何面目見先帝於地下?”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日本人所繪鄭成功夫婦畫像


11、李定國(1621-1662年):大西農民軍出身。德才兼備,智計百出,戰績輝煌,兩蹶名王(定南王孔有德戰死,敬謹親王尼堪)。1659年,在磨盤山對吳三桂發起了伏擊作戰,這是南明對清朝的最後一次大規模戰役,因叛徒出賣,功虧一簣,從此,徹底失去恢復大明的資本。李定國是帥才,但還不足以挽天傾,有時確有寡斷的缺陷,未及時拿下孫可望,撤退時未對當地百姓堅壁清野,為清吳三桂追擊客觀上提供了條件。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李定國(陝西延安人)大西軍將領,明末農民起義軍張獻國義子。


12.錢謙益(1582-1664年):鄭成功的老師,既有水太涼、頭皮癢的醜聞,也有降清後心系故國、籌謀“楸枰三局”的苦心孤詣。


誰能挽天傾?一文帶您走進《南明史》群英譜

錢謙益(江蘇常熟人)鄭成功老師


總之,明清之際出現了很多優秀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詩詞,但是,歷史結局證明了,無人可擔當起力挽明末天傾的重任,不少人物還被高估了。所謂可法不可法,可望不可望,定國難定國,成功難成功。最有希望的只有李定國和鄭成功,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侷限性,最終未竟全功。雖然如此,他們仍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662年,是一個悲痛的年份,鄭成功、李定國相繼去世,帶著滿腹不甘、未遂之志。將星隕落,天地同悲。

南明的逆襲似乎總是差一口氣,每當形勢一片大好時,總有各種豬隊友跳出來各種花樣作死,直到大家一起沉船,無數仁人志士的努力與鮮血就此煙消雲散。這說明,南明政權的行政執行體系已經崩壞,而且缺乏糾偏能力,不是這裡掉鏈子,就是那裡出問題,就像篩子怎麼可能留的住米。也許,只有再出一個毛主席,領導大家打破舊世界,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持久鬥爭,才有可能戰勝一個正在上升的政權。

但是,雖然最終結果不理想,所有人在其中的奮鬥、選擇、掙扎、遺憾總能激起你的熱血與淚水。最愛最嘆最熱血最淚流南明史,就像我們那無可挽回的青春。從中吸取歷史和個人的教訓,那麼,隔著幾百年的距離,似乎也掀起了歷史面紗的一角,那些歷史人物曾經的心血和付出,也有了遙遠的回應。

注:本文是一位喜愛明史的女士提供的稿件。她沉浸於明史,對南明的覆滅有著真誠的感受。對相關歷史人物的評論能夠直指其要害,體現了較為寬廣的歷史視野和強烈的參與意識。較之人云亦云,淺讀歷史者,顯然更可貴。不敢專奪別人的知識產權,特此予以註明。2020年4月22日華潤先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