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前幾天,聽到一個朋友抱怨,找外包設計,遇到一個奇葩,讓朋友非常惱火,溝通之後更是哭笑不得。


原來,朋友在網上找了個設計師,拍攝產品照片,同時設計產品宣傳頁。

為了溝通方便,朋友特地做了份詳細的設計說明書,給到了設計師。同時,找了一些的設計參考圖給他。

結果,這個設計師按照其中的一些參考圖,幾乎完全Copy了一套交給了他。

朋友問他怎麼回事?


這位設計師還振振有詞地說,“我按照你的想法做的啊,參考圖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朋友說:“那你也不能完全照著copy一套啊?”


設計師說:“你給參考圖,不就是讓我照著做的嗎?不然你給我參考圖幹嘛?”


朋友一時語塞道:“參考圖只是為了讓你瞭解我們的產品一般是如何展示的,怕你不瞭解產品。同時,用來幫助你理解我們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幫你尋找靈感,怎麼是用來抄襲的呢?”


設計師說:“這參考圖不就是你想要的效果嗎?不讓我照著做,就別提供參考圖啊!”


朋友補充道:“參考圖當然是參考的,不是copy的。就好比找工業設計師設計一款手機,然後找了小米、蘋果和華為的給你們參考,只是希望吸取其中好的元素,結果你們照著copy了一個一摸一樣的,那還談什麼設計?”


結果,這位設計師憋了半天回了句:“沒法溝通。”

把我這朋友氣得,一口老血沒憋住,差點當場暈厥過去。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萬能朋友圈

我想,出現這種情況,除了這個設計師偷懶之外,還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溝通的問題。


溝通,作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所以人們總是如此習以為常,以至於忽視它的複雜性和重要性,也常常容易高估自己的溝通能力和對方的理解能力


其實,現在市面上也有不少溝通的書籍和課程,但多是教授溝通的技巧,少有涉及對溝通本質的探討,以及對溝通的理解。

如果缺乏對溝通本身的理解,那麼學習再多的技巧,可能也只是“學其形,而不知其意”,終究還是難逃實踐中的各種問題。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雞同鴨講

一、為什麼我們的溝通總是出現問題呢?

我們在溝通時,交流的是什麼?

是語言嗎?

當然不是,語言只是一個載體。

其實,我們交流的是想法,是思想,是我們想表達的意思,而並非語言或文字本身。


但是問題來了,思想和想法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可以通過溝通,直接交換嗎?

顯然是不能的。

我們沒辦法直接打開大腦,讓對方看看我們的思想和想法,也沒辦法像電腦一樣,連根數據線,直接把思想和想法Copy過去。

所以,必須需要一種大家都可以理解的載體,來傳遞我們的思想和想法。

這就是語言或者文字。


好了,既然文字或語言作為載體,是統一的,為什麼我們溝通還是會出現問題呢?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我們先看一下溝通最常見的3種結果:

  • 第一種:A用語言描述了自己頭腦中的影像,B在頭腦中
    完全還原了A的影像,這樣溝通就成功了;
  • 第二種:A用語言描述了自己頭腦中的影像,B在頭腦中部分還原了A的影像,這樣溝通就有問題;
  • 第三種:A用語言描述了自己頭腦中的影像,B在頭腦中無法還原A的影像,這樣溝通就失敗了。


A描述影像的過程,叫做“編碼”;B還原影像的過程,就叫做“解碼”。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所以溝通,其實就是一個編碼和解碼的過程!

而溝通的問題,一般就出現在編碼和解碼的環節中。


舉個栗子:

話說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

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就愣住了,不敢朝秀才走過去。

於是秀才只好自己走上前去問:“其價如何?”

賣柴的人雖聽不太懂,但知道“價”的意思,於是就告訴秀才得價錢。

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

賣柴的實在不懂秀才說什麼,擔著柴轉身就要走。

見賣柴的要走,又想到天氣這麼冷,沒柴取暖怎麼行,秀才趕緊追上去就喊道:“你這柴表面上看是乾的,裡頭卻是溼的,燒起來肯定時煙很多,火卻不大,請讓些價格吧!”


這就是我們溝通中最常見的一種障礙。

秀才用自己所理解的“編碼”方式,將想法轉化成語言,但賣柴的卻不具備相應的“解碼”能力,於是就成了雞同鴨講。


所以,絕大多數的溝通問題就出在,我們在“編碼”和對方在“解碼”所用的編碼方式和解碼能力是不一致的


因為我們的編/解碼方式和能力是取決於每一個個體的文化背景、認知能力、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成長環境等很多因素,而往往這些因素之於每一個個體而言,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講到這裡,大家都能理解溝通中最大的障礙,其實就是編碼/解碼的能力和方式不一致導致的。

所以,所謂有效的溝通,就是雙方基於儘量一致的編解碼方式和能力去溝通,那麼該如何去做呢?


理解溝通作為一個編解碼的過程,是提升溝通能力的前提。

它可以運用於任何溝通過程中,比如專業的談判、茶餘飯後的閒聊、情侶之間的交談等等,這裡就不展開一一闡述了,筆者會在後續的文章中,給大家詳細剖析。

這裡還回到本篇文章的主題,工作任務交接的過程中,如何達成有效的溝通?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二、一個原則,一個方法:降維原則+一分錢(CENT)任務法

1、一個原則:降維原則

日本著名的企業家盛田昭夫曾經說過:“企業執行力的關鍵就是有效的溝通,而有效的溝通依仗於高效的流程,達成高效流程的關鍵則是永遠把流程的下一個對接人當作傻子。”

這句話怎麼去理解呢?

回到上面的這個小故事,秀才一開始用自己的文鄒鄒的方式去買柴,結果柴夫聽不懂,於是秀才立馬降低了自己編碼的難度和方式,用柴夫可以理解的大白話去溝通,柴夫立馬就聽懂了。


這就是所謂的“降維原則”,當溝通的雙方,編解碼的能力和方式不一致的時候,擁有較高編解碼能力的一方,需要主動地去降低難度,改變編碼方式,以迎合較低解碼能力的一方。

比如說運營經理和設計師溝通去設計一副海報。

運營經理擁有更好的營銷思維,瞭解產品優勢、客戶需求、市場定位等等,而設計師擁有更好的審美能力和專業技能,倆個人的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完全不同。

如果運營經理用自己擅長的營銷術語去給設計師安排任務,設計師用自己的設計術語去回應運營經理的要求,就會出現溝通上的障礙。


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雙方都轉換自己的編碼方式,降低對方的解碼難度。

運營經理用傻子都能聽的懂話,表達自己的設計需求;設計師用傻子都能聽得懂的話,解釋自己的設計思路。

所以這也稱之為,傻子原則,即把溝通的對象想象成一個完全沒有基礎的傻子,以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的表達必須足夠清晰,可以讓一個傻子都能夠準確地理解自己的想法。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溝通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和認知障礙,降低溝通的成本。


2、一分錢任務法(CENT)

工作溝通過程中,涉及到任務對接,正規一點的公司,可能會有書面的任務說明書,用以清晰的描述需要團隊成員對接的任務和各自分工。

可是很多情況,即使使用了詳細的任務說明書,照樣很難避免溝通過程中的理解偏差,尤其是面對較為複雜或者開放型的任務時,理解偏差尤為明顯。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運用的一種方法叫做,一分錢任務法(CENT),即在描述任務的同時,除了任務本身的描述之外,還需要提供另外四個方面(CENT)的參考信息,用以補充說明,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任務傳達的信息缺乏和認知偏差。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1)C(Context)上下文/來龍去脈

所謂Context,就是告知任務接收者,現在公司整個大的階段和環境是什麼,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現在到哪個階段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將會運用在什麼地方等等。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接受專訪時說到:“管理聰明的員工,需要讓他們自己定目標,前提就是告知每個人Context,知道公司現階段的情況和目標,以及這個項目的目的意義等,這樣員工就會產生自驅力和行動的想法。”


所以在任務描述中添加Context,尤其是大型的、複雜的或者開放型的項目任務,Context是必不可少的,否則,任務執行人的理解一定會出現偏差,從而增加溝通成本。


2)E(Example)樣本

Example很好理解,就是儘量為一些抽象的想法,提供一些可視化的樣本作為參考,以幫助任務接收者更清晰的理解和還原你的意圖。


哈佛大學在一項思維研究中顯示,人類的大腦更加傾向於接收和理解可視化的圖形信息,而非更加抽象的文字信息。


所以,當你在安排任務時,你可以事先尋找一些參考樣本,比如給設計師提供一些參考圖片,給工程師提供一些已有產品的功能演示等。

很多時候,一個生動形象的參考樣本,比上百字的文字描述還要來得直接有效。


3)N(No)否定因素

當你在告知任務接收者,你想要的效果是什麼的時候,必須也要同時告知他,你不想要的效果是什麼,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能接受的是什麼。

這一點很有意思,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

所以當你沒辦法非常清楚地描述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幫助對方縮小範圍,明確的告知自己不想要什麼,不可以怎麼樣。

你給的否定因素越多,對方給你的,就會越接近你想要的。

其實,文章開頭的案例,就是沒有在一開始做任務交接的時候,告知對方自己不想要什麼,不可以怎麼樣。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4)T(Target)目標

每一個任務都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但是目標的制定也是有一些技巧在裡面的,而最為常用的技巧就是,“高一檔,定目標”。


《論語》有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要最好的結果,可能最後得到一箇中等的;如果想要中等的結果,往往卻只能得到下等的;而一開始就想著得到個下等的結果,那最後可能一無所得。


這就是定目標的原則,高一檔,定目標。

如果你可以接受70分的標準,那你就讓任務接收者按90分去做,最後你可能得到一個75-80分,豈不是皆大歡喜。



三、總結:道可道,非常道

用咱中國道家文化最經典的這句話來做文章的總結,可能有些賣弄玄虛了。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其實,溝通作為一門藝術,涉及到所有關於人性的學科,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神經科學、歷史學等等,很多先人都嘗試過,把溝通這門藝術講清楚,總結了很多規律和技巧,希望通過一本書,一門課就教透徹了。

我們也看了很多,學習了很多,但是,最後發現,真的可以用言語講清楚,拿來當作普適規律使用的普適規律,就不是永恆的普適規律。

但正所謂,道可道,非常道。


而筆者也不過是一個做過多年銷售的創業者,結合自己的一些銷售、管理和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些許經驗,總結的一些個人感悟罷了,只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任何可以用藝術來定義歸納的學科,絕對不是教出來的,而是悟出來的。”


工作溝通很頭疼?高段位溝通:掌握“傻子原則”和“CENT任務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