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都對《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有點印象,劇中的秦國丞相李斯,在秦王嬴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歷史上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名人,李斯也是其中之一,不過與其他名人不同的是,李斯的出名不是因為他的成功,恰恰是他的失敗讓其引人關注。

有不少人感嘆,李斯出身寒門,師從戰國時的大政治家荀子,隨後抓住了歷史機遇,被秦王看中,步步高昇直至官拜丞相,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最後卻被腰斬於市,咦三族,身敗名裂。這又是為什麼呢?這裡面又暗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歷史真相呢?這絕不是簡單的一句“見利忘義”可以解釋的。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一、李斯生平的重要事蹟

李斯,出生於公元前284年,子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崗鄉)人,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被稱為大秦帝國第一丞相。

在秦朝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他或許在軍事方面的貢獻不大,但對秦朝的政治、經濟方面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也是大秦帝國藍圖的繪製者之一。他的生平事蹟可用下面幾件事來簡要概括。

第一,拜師荀子。

李斯出身寒門,年輕時做過類似於現在的文員這樣的小官。據《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了一個米倉老鼠的故事,李斯從這件事中悟出了一個道理,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就是由所處的環境所決定的,年輕時的李斯有一種敢拼敢闖的勁頭,不甘平凡的他不久便辭去了他公務員的工作,前往齊國向戰國時大名鼎鼎的荀子學習治國的知識也就是“帝王術”。從此李斯便翻開了它人生嶄新的一頁。

第二,入秦求官。

李斯從荀子那學到了很多治國的知識,這為他將來從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李斯畢業後,綜合分析了各國的國情,選擇了到當時強大的秦國去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負。

剛入秦時,他便成為了當時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客,呂不韋還時常誇讚他的賢能,正因為呂不韋的賞識,李斯得以接觸到秦王嬴政,並向其進滅諸侯言獻成帝業策。秦王聽後甚是高興,並任命李斯為宮中長史,讓李斯負責情報和外交工作,離間山東諸國的君臣,實施連橫策略,近交遠攻,加快山東六國的滅亡速度。

李斯先在呂不韋手下當門客,然後又藉著呂不韋這個跳板接近秦王,並得到秦王看重。就此,李斯他離自己的理想又更進一步了。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第三,諫逐客書。

韓國與秦國接壤,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在一天天的壯大,對於秦國的強大韓國都看在眼裡,所以韓王常常擔心秦國會來攻打自己的國家,被秦國弄得坐立不安的韓王召集眾臣商討策略,最終決定使出“拖字訣”,即派出水利專家鄭國獻策為秦國修建水渠,拖垮秦國的國力。

鄭國趕到秦國後覲見秦王,向秦王詳細論述了修水渠對農業的好處,這與秦王內心的想法一拍即合,隨即秦王便召集人手開始動工。後來修渠的真實目的被秦王知道後,秦王勃然大怒,認為其他國家來秦國工作的人都是想著怎麼破壞秦國的,於是秦王便下達逐客令,驅逐包括李斯在內的外來人員出境。

李斯聽聞這件事後沒有絲毫的慌張,執筆寫下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文章中指出了秦王的錯誤,並列舉了歷代秦王招賢納士的措施,秦王看到這篇文章後幡然醒悟,急忙派人追回李斯並廢除了逐客令。經過這件事,李斯更加被秦王看重,隨後便進入了秦王的核心智囊團。

第四,陷害同門。

李斯與韓非乃是同門師兄弟,都師從著名的政治家荀子。雖然韓非有先天缺陷就是口吃,但他的才學卻一點也不比李斯差,韓非編寫了幾本著作如《孤憤》等。

這些書籍流傳出去後被秦王看到了,於是秦王便邀請他入秦為官。這一舉動引起了李斯深深的嫉妒,他花費數十年的努力才得以在秦王面前有了一席之地,而韓非子卻憑几卷書便輕而易舉的得到了,這讓他如何不嫉妒。

他擔心韓非子的才學會壓得他永無出頭之日,於是李斯絲毫不顧同門之情,屢屢向秦王進言,說韓非子其實是身在秦國心在韓,加上韓非子口吃,難以為自己辯駁,不久就被下放到監牢裡,李斯又通過詭計騙自己的師兄喝下毒酒,隨後秦王氣消了,免了韓非子的罪,可惜太遲了,此時韓非已經毒發身亡了。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第五,篡改遺詔。

秦王統一六國後自稱秦始皇,李斯則出任帝國丞相,隨著歲月的侵蝕,秦始皇的身體每況愈下,於是想去東巡六國,途中來到沙丘這個地方時,秦始皇終於撐不住,駕崩了。

始皇帝駕崩前曾下詔由長子扶蘇繼承皇位,但被秦始皇身邊的中車府令趙高扣押詔書,他找來李斯,與其商討篡改遺詔的事,李斯擔心扶蘇即位後會罷免自己的丞相之位。出於對權力的迷戀,他背信棄義同意了趙高的做法,於是趙高更改了詔書,賜死了皇子扶蘇和大將蒙恬,改立胡亥為帝,這件事李斯也全程參與其中。史稱“沙丘政變”,這次政變也成為李斯人生最大的一個汙點

第六,身敗名裂。

沙丘政變後,李斯覺得朝堂上已沒有能威脅到自己的人了,而事實並非如此,趙高這個人陰險狡詐,在扶持胡亥即位後就著手準備如何扳倒李斯這位帝國丞相。而此時的李斯根本就沒把趙高當做自己的對手,認為其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但通常小看對手的人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胡亥即位後,他心裡清楚自己的皇位來路不正,於是就想把諸如李斯這類知情者都給抹殺掉,加之趙高屢屢進言詆譭李斯,胡亥就順理成章的把李斯罷免了並打入獄中,此時的李斯還不清楚自己的處境有多危險,洋洋灑灑地給胡亥寫了封信祈求得到寬恕,但趙高沒給他這個機會直接把信扣押了,幾天後這位帝國第一丞相被押往刑場腰斬,我猜當時李斯定然無比悔恨吧。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二、成就李斯的時代背景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每個英雄的誕生都伴有成就這位英雄的時局。李斯,楚國人,年輕時在楚國做過小公務員,在那個時代幾乎人人都想揚名立萬,飛黃騰達。

李斯也不例外,於是他辭去工作,前往齊國向荀子求學,出師後他便選擇了前往強大的秦國施展抱負。在李斯騰飛的那個時代,天下的時局是這樣的。首先,當時除了秦國外的其餘六國在常年的鬥爭中漸漸失去了爭霸天下鬥志,偏安一隅。

反觀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大增強,成為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國家;其次,秦國信奉法家思想以重法治理百姓,獎勵耕戰使秦國的軍事和農業變得十分發達;最後,其餘六國的上流階級為了自身的利益,極度排斥外來人才。這種時代背景最終成就了李斯這位大秦帝國的第一丞相。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三、李斯最後身敗名裂的原因

縱觀李斯這位帝國丞相的一生,他的前半生激勵人心,簡直就是寒門崛起的典範;但他的後半生卻貪圖權位,背信棄義,成為遭人唾棄的罪人。

李斯師承大政治家荀子,出師後入秦為官,在秦國官場顛沛流離了幾十年,最終坐上了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成為帝國第一任丞相,但在始皇帝駕崩後背叛了秦國,最後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真可謂是晚節不保。

大秦第一丞相,最後卻背叛秦國身敗名裂,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裡面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其實我們從李斯的經歷中可以找到答案。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①,貪圖權位。

西方的聖經上有這麼一句話:貪婪是人類最大的原罪。這句話在李斯身上可謂體現得淋漓盡致。貪,常常會讓人失去理智做出許多違反道德甚至違法的舉動。

始皇帝在沙丘駕崩前已經寫好遺詔,作為帝國的丞相,他本身就有義務讓始皇帝的遺詔順利下達。但是李斯清楚扶蘇和自己的政見不合,如果扶蘇即位,丞相之位很有可能要換人。由於對丞相之位的留戀,李斯不得不違反始皇帝的遺志,篡改詔書,甚至狠心賜死了皇子扶蘇和蒙恬將軍。

此舉使大秦帝國開始出現了崩塌,所以說李斯既是大秦帝國的功臣,也是大秦帝國的罪人。

②,輕視對手。

胡亥即位後,秦國的朝堂上就只剩下趙高能和李斯對抗了,李斯作為大秦官場的“老油條”沒理由會看不出來,但他打心裡看不起趙高這個宦官,認為趙高翻不起什麼大浪。

往往輕視對手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這對趙高而言無疑件好事,於是他私下抓緊拉攏朝臣,逐步壯大自己的圈子,最後在一擊致命,把李斯陷害入獄,朝中大臣畏懼趙高的迫害,無人對李斯這位丞相伸出援手。最終,這位大秦帝國的丞相被自己的輕敵害死了,就連家人也沒能倖免。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四、李斯一生所帶給我們的啟示

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回顧李斯的一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有讓我們引以為戒的東西。李斯,一介寒門子弟,通過自身努力,做到位極人臣,登上個人仕途巔峰,其中定然有說不盡的辛酸苦辣,他都一一熬過來了,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貪婪自私的性格也給現今的執政者敲響了警鐘。

其一,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貪婪與自私。

貪婪是導致李斯悲慘下場的根本原因,因為貪婪,他篡改遺詔辜負了始皇帝對他的信任;因為貪婪,他更改詔書害死了皇子扶蘇和蒙恬將軍;因為貪婪,他害得大秦帝國分崩離析,天下百姓再次捲入戰爭之中;最後也是因為貪婪,害死了自己也害死了全家人。

現在許多新聞報道上經常有說一些出身寒門的人經過自身努力成為了高級領導幹部,但由於控制不了自己的貪婪,以權謀私,最終被送進監牢的事例。因此,我們應引以為戒。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其二,給予對手足夠的重視。

作為政治方面的對手,李斯並沒有給趙高足夠多的重視,才給了趙高發展的時間。秦始皇在位時,作為中車府令的趙高斷然是不敢在秦始皇眼皮底下拉攏政治力量的,所以他的政治力量基本都是秦始皇駕崩後拉攏的,

能拉攏如此巨大的政治力量,由此可見李斯對趙高有多麼的輕視,李斯的這種輕視為自己將來撅好了墳墓。現如今社會發展越來越快,各行各業都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競爭,在競爭中必須給與對手足夠的重視,不然吃虧的很可能就是自己。歷史上李斯為自己的輕視付出了生命,我們不可再重蹈他的覆轍。

秦國第一丞相李斯,為何最後身敗名裂?深度解析李斯的生平及結局

總結一下:

我們讀史是為了明智,瞭解歷史名人,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偶像去模仿去超越,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教訓也值得我們去銘記。

回顧李斯這個人的一生,從拜師荀子到後來的沙丘政變,他有著自己的一套“老鼠哲學”,他的不甘平庸和奮力拼搏值得我們去學習,但他的貪婪和自私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李斯正是因為這個害死了自己。雖然李斯的慘死有趙高讒害和胡亥忌憚的因素在裡邊,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貪婪害了他,這都是我們這些後人應該好好思考的。正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