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梟龍”有3個海外客戶:巴基斯坦、緬甸和尼日利亞。其實從中國自己沒有裝備這款戰機就能看出一些端倪:經濟不錯的有影響力的國家就不會買這種不上不下的輕型戰鬥機。所以“梟龍”實際上是面向願意使用中國製式裝備的發展中國家,但這種國家並不多。另外一個老生常談的原因:影響國際軍火貿易的因素太多了,包括經濟實力、政治環境和作戰體系等等。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FC-1“梟龍”戰鬥機名義上是中巴聯合研製的輕型戰鬥機,實際大部分研發工作都是由中國完成,巴基斯坦方面投入了不少資金。從配置上講,“梟龍”原版使用意大利FIAR Grifo S-7機載雷達,Block2改用中國KLJ-7A雷達,而Block3更是升級為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也達到170公里。到Block3這個程度,應該說在輕型戰鬥機中屬於航電系統非常優秀的程度了。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KLJ-7A雷達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KLJ-7A雷達

在機載武器方面,“梟龍”已經達到較強的多用途能力,可以掛載中距空空彈、空地彈、反艦彈、精確制導彈藥。下圖是IDEAS2018展出的“梟龍”Block2型戰鬥機,同時展出的匹配彈藥包括CM-802AKG(遠程空地彈)、CM-102(遠程反輻射彈)、C-705KD(空地彈)、CM-704KG(空地彈)、CM-506KG(精確制導炸彈)、CM-502KG(輕型空地彈)、YZ-200(精確制導炸彈)、YZ-100(精確制導子母彈)等彈藥。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還有疑似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遠程空對空導彈、反艦導彈等等。應該說“梟龍”在多用途方面還是可以的,畢竟價格不算高,也就是大家所謂的“性價比”。與瑞典JAS-39“鷹獅”的4300萬美元單價相比,也算便宜了。但是這裡面還有個性能問題,我們下面再說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但為什麼“梟龍”的客戶並不多,其實這裡面涵蓋了以下的幾個因素:性能、價格、作戰體系、國際政治。

我們所謂的“性價比”一定程度上只是在看表面價格,“梟龍”Block3單機價格在3500萬美元左右,似乎看起來並不貴。但是我們必須要明白這樣一個事實:“梟龍”只是輕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只有14.5噸左右,搭載的也是1臺中推力發動機而已。所以,雖然“梟龍”在雷達優勢下表現在多功能性和可擴展性是不錯的,但是因為本身就是輕型的定位在作戰半徑和掛載能力上表現就一般了。另外,“梟龍”在氣動上採用的中等展弦比邊條翼常規佈局,機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緣後掠角為42度,大後掠角邊條延伸至機身尾部。這種氣動按理說在亞音速和跨音速機動方面有著不錯的性能,但是與RD-93發動機配合的並不好,推重比較低導致氣動的優勢發揮不出來。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至於我們一直在說所謂的“一般”到底是和誰比?美國的F-16,世界上現役最為成功的中型戰鬥機。為什麼說F-16受歡迎,本身美製戰機在整體的壽命上就大於中、俄式戰機,退役後未必達到極限壽命,所以國際市場上存在這大量的二手F-16。這些二手F-16A/C翻新價格便宜的只要3500萬美元左右,跟“梟龍”比差不多。關鍵是F-16的起飛重量可以達到20噸級,重掛點數目和航程都是優於“梟龍”。雖然F-16A/C的航電性能並不能達到“梟龍”的水平。所以只要經濟實力還不錯的國家,能掏出錢的國家,基本上都會選擇性能更均衡的美製F-16,而不是選擇一款發動機還是第三方國家的輕型戰鬥機。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這裡再引出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很多國家滿世界找二手F-16卻不去買“梟龍”,因為現存作戰體系是美式或者長期使用美式裝備,買來“梟龍”配合不起來。比如巴基斯坦空軍保有數量可觀的F-16戰鬥機,也就是下圖這樣,而“梟龍”只是替代原先輕型的殲-7機隊,並不是替代F-16,所以實際上巴基斯坦仍然期望能繼續引進二手F-16支撐中型機隊。使用同一體系下的裝備無論在保養、維修還是作戰系統兼容方面都有著無與倫比的優勢。比如你讓沙特空軍買“梟龍”,用美製的E-3“望樓”預警機引導“梟龍”發射的PL-15遠程空對空導彈,這可能嗎?還有,原本熟練掌握F-16全套維修保養技術,突然換“梟龍”,恐怕三兩年的時間都無法完全適應“梟龍”。所以,為什麼很多國家寧願選以前用過的裝備或者同一國家的裝備,就是不想去從頭開始適應一套新的標準。這也是殲-10為什麼沒有成功的推到國際市場的重要原因。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巴基斯坦空軍F-16戰鬥機

再牽扯一點,國際軍火市場也是分門派的,佔比最大的仍然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以中俄系武器在世界軍火市場被瓜分的差不多之後再進來很難輕鬆的前進。而政治幫派也導致軍火交易存在門派的說法,畢竟歐洲中東亞洲相當一部分國家都是美國的盟友,他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購買昂貴的美式裝備。但中國這點就差很多了,盟友很多經濟實力並不強,有的甚至連2500萬的“梟龍”Block2都買不起,只能買“魔改”的殲-7,價格才1000多萬美元。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尼日利亞殲-7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梟龍”戰機物美價廉 但僅有三個用戶 並非性能原因

所以在“梟龍”出口的問題上,只能說面向願意使用中國製式裝備的發展中國家,這就極大的限制了“梟龍”的客戶群的問題。到現在,除了生產方巴基斯坦之外,用戶只有緬甸和尼日利亞,其中尼日利亞只有3架簡配的,算是撐撐場面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