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學與《黃帝內經》的生物學定位

《黃帝內經》素問卷一,上古天真論篇,他們探討的問題就是作為生物的一種——“人”,從個體的角度為何生命週期(壽命)有長短之別的問題,之後的內容也是圍繞這個軸線進行探討,論述古人對壽命長短的認識,各種內在、外在因素對壽命的影響,以及他們對人體進行干預的各種手段和思路。筋膜學與《黃帝內經》的生物學定位(http://www.szbsk.net/2020-03-31_57606.html)。

筋膜學與《黃帝內經》的生物學定位

從達爾文進化論對生物壽命軸的缺失到《黃帝內經》對壽命軸的認識,我們就很容易將生物醫學研究從二維研究座標構建成更加完善的三維研究座標,也就是說找到了中醫理論的生物醫學定位。中醫側重於個體生命的時空軸(壽命)。中醫理論的生物醫學介人將使對生物醫學的研究從注重結構及功能的二維跨人包括形態、功能及生命(壽命)在內的三維的科學研究層次。筋膜學與《黃帝內經》的生物學定位。(http://www.szbsk.net/2020-03-31_57606.html)

筋膜學與《黃帝內經》的生物學定位

筋膜學研究從發現人體經絡的解剖學物質基礎人手,通過發育生物學和生物進化論的科學推導提出人體結構的兩系統理論,提出了醫學研究的新方向,既彌補了進化論思想在觀察生物視角時的缺失,同時亦揭示了中醫基本理論的科學內涵,真正從生物醫學的角度將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有機地結合在同一個框架中,使生物醫學研究從單純地注重生物的生存進人令生命更長週期地生存的新高度。
【免責聲明】內容整理來源《筋膜學》作者:原林;文章摘自軟外筋膜學微信公眾號平臺,圖片來源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