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隨著餐飲業的不斷壯大,現在我們可以輕輕鬆鬆的享受到來自全國各地的美食。在感嘆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我不禁好奇古代的那些吃貨是如何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的。你有沒有了解過古代的美食呢?

作為一個資深的美食愛好者,我的樂趣在於探索美食。今天我就帶大家回到唐代,探索一下國泰民安,經濟繁盛的唐朝的美食。

一、唐朝飲食業繁盛的原因

眾所周知,唐朝是我國曆史上無數不多的幾個強盛王朝之一。從大唐盛世這個詞就可以看出唐朝的繁盛太平,唐朝為什麼能有如此成就呢?

離不開開啟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和有雄才大略的一代女帝武則天以及創造了開元盛世的唐高宗李隆基。這麼多皇帝的勵精圖治才有瞭如今歷史上的盛世大唐。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正是這繁榮富強的社會背景為唐朝飲食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只有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老百姓能保證自身溫飽了,才會去考慮如何生活的更好,吃的更好,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富足的社會背景是飲食文化出現前提條件,對外貿易的交流是飲食文化進一步發展的階梯。與各周邊小國的外交貿易為唐朝的飲食文化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唐朝集各小國之所長,創造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飲食風格。

說到外交就不得不說胡人。胡人給唐朝帶來了許多新的文化。當時胡人在長安街開的酒店十分之多,且多有胡姬相伴。正是胡人的這種開放文化與唐朝文化相結合才會有後來如此熱鬧的貿易,大街上就有市場,且晚上還有夜市。

不止文化,胡人的食物也受到了大唐人的喜愛。唐代的外來飲食大多都是胡食,胡食與我們中原的飲食是十分不同的。通俗的來說就是胡食比較重口味。胡食會加大量的調味品,如胡椒,小茴香等。後來,經絲綢之路這些也都傳入大唐。

《唐本草》曾記載:“胡椒生於西戎,形狀甚似鼠李子,辛辣。”

胡人還善於燒烤,畢竟人家擅長打獵嘛。當初大唐人剛剛接觸燒烤獸肉,還未嘗出其中美味。後來,逐漸隨著胡人大量來唐,胡食漸漸引入,大唐人也接受了燒烤這一吃法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此外,還葡萄酒和奶酪也漸漸出現在宴會之上。王翰在《涼州詞》中寫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表明那時人們已經接受了葡萄酒。

我個人覺得唐朝飲食業那麼發達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唐朝以胖為美,這簡直就是吃貨的福音好嗎。哪像我們現在吃東西扭扭捏捏,計算著卡路里,生怕一個不小心就長胖了。唐朝女子可以甩開膀子放心吃,可不就促進了飲食業的發展嗎。

言歸正傳,唐朝民間對飲食也是十分看重的,通常女子需要從小就開始學習烹飪。廚藝好的女子完全不愁嫁,且廚藝高超的女子會受到家人的尊敬。這無形就提高了人均廚藝水平。

大家想想,如果外面酒樓裡的飯菜還不如自家娘子燒菜好吃,誰會去外面吃啊。所以就導致酒樓的廚子們潛心研修。如此一來,便形成了良性循環 。

二、唐朝人民“花式吃肉”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樣的,反正我是一個肉食主義者。無肉不歡。那麼唐朝人對肉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大家是不是對唐太宗李世民的不拘小節都有所耳聞。為什麼說他不拘小節呢?因為有時在宴會上喝酒喝的高興了便會當著眾大臣的面起舞。

有不拘小節的皇帝引領,再加上胡人文化對唐人的影響,導致唐朝的民風很是彪悍。他們崇尚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你知道他們都吃什麼肉,都怎樣吃肉嗎?

隨著唐朝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百姓也會時不時的開葷。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有過年過節的才會吃,他們吃肉的首選就是羊肉。這到現在也有跡可循,長安就是如今的西安,西安出名的菜品之一就是羊肉泡饃。那唐人是如何做羊肉的呢?

上文已經說過胡人將他們的飲食文化傳入了唐朝,唐朝人也漸漸接受了烤肉。習慣了吃烤肉之後,自然看到萬物都想烤。試試烤羊肉吧,這一試不得了,就發明了羊肉串。咳咳開個玩笑。

烤過羊肉之後唐人覺得羊肉烤出來鮮嫩多汁,一下子就愛上了烤羊肉。後來有了經絲綢之路傳入的胡椒,小茴香等香料,撒上這些香料烤羊肉更堪稱一絕。

還有一種吃羊肉的方法。這種吃法多見於豪門貴族當中。就是將幾斤羊肉切碎,夾在胡餅之中,(到了後來豆豉也流入唐朝)再刷上豆豉等調料,放在爐子裡面烤。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大概就是現在燒餅的那種爐子。等到胡餅微微鼓起之時,便將其取出。這可不是多見於貴族之中,普通老百姓的經濟實力也經不起這麼造啊。

那為什麼唐人吃羊肉多呢?也不能說是因為他們就愛吃羊肉吧。主要是除了羊肉也沒什麼肉可吃了。那你肯定就要問了怎麼沒有肉了,不是還有豬肉牛肉雞鴨魚肉嗎?聽我給你說。

豬肉在唐朝人的眼中不是什麼好東西,第一就是因為唐朝人認為豬肉是一種乏物,吃了之後會使血脈堵塞,筋骨虛弱。第二就是因為唐朝人不太會處理豬肉,做出來的豬肉會十分腥氣苦澀,所以豬肉在唐人的飯桌上並不常見。

再說牛肉,眾所周知,我們是一個以農立國的國家,土地在人們心中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牛作為一種耕地工具,可是我們農民的好朋友。怎麼可以將它抽筋扒皮吃掉呢?再者,唐朝有規定,吃牛肉是犯法的。雞鴨魚肉在唐朝並不能夠算肉。所以唐朝人才會大量的吃羊肉。

說到唐代人很值得一提的就是他們吃魚肉的方法的。真的出乎我的意料。

沒想到我們古人的想法居然這麼超前,他們吃魚肉的方法就是將鮮美的魚肉切成薄片,然後蘸料食用。

《酉陽雜俎》中曾記載:“進士南孝廉者,縠薄如絲,風來可吹起“形容古人切生魚片技術之高超。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三、美食對於唐人的意義

有人要說了,美食能有什麼意義。無非就是一解人們的口腹之慾了。非也,美食對於唐人的意義深遠。聽我細細道來。

唐代早期是要求人們必須要遵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的,這也就是宵禁。但是仍然有人偷偷在擺攤賣東西。也是有這樣的市場的,但是不被法律所認可。

到了唐朝中晚期,人們的思想逐漸變得開放,並且有越來越多的外來客來到長安,宵禁制被打破。唐朝人正式可以擺地攤,夜市也就慢慢的形成了。

古人記載“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水門向晚茶商鬧,橋市通宵酒客行。“這寫出來唐朝夜市的熱鬧繁華。

現代據有人統計,人們晚上點外賣的次數要遠遠多於白天。彷彿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一般,一到了晚上就控制不住自己想吃點好的。古人和我們應該是一樣的,所以夜市的攤位中有很多都是賣美食的。

夜市出現以後,三五好友在酒樓中叫幾個好菜,推杯換盞這是常見的景象。或叫上好友,在各個攤位上尋些有食慾的吃食,何不快哉。夜市成就了美食,美食推動了夜市。二者相輔相成。

舌尖上的唐朝|眼見為“食”,體驗盛唐人民的“美食天下”

夜市的出現使增加了唐人夜間生活的趣味,而且為那些商販提供了一個場所可以賣出自己所做之物,使那些沒有耕種能力的人可以依靠自己的雙手謀生。夜市也極大的促進的唐朝的經濟繁榮。

還有一點就是美食教會了唐人養生,想不到吧,我們中國人竟然從幾千年前就開始養生。在唐朝,有一種蔬菜在人們的飯桌上常常見到,那就是秋葵。它在古代不叫這個,而是叫冬覓菜。它們的營養十分豐富。是以養生的唐代人常常食用它。

不得不提的就是藥膳了,這恐怕是美食做出的最大的貢獻了。《千金要方》的作者是孫思邈,他特別喜歡吃蒸菜,於是他潛心研究各種蒸菜,據說他活到了101歲才壽終正寢。我想這一定和他研究的藥膳有關。他在所著書中專門寫了“食治“一篇,共寫了164種食物的功效。

在古人心裡食補的地位是要高於藥補的,大家都知道是藥三分毒,吃多了藥終歸是不好的。但是食物就不會有這樣的危害。吃對了還會讓你身體康健。

就比如,楊貴妃愛吃的荔枝就有甘溫回血,益人顏色的作用。在你既可以享受美食又可以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豈不是一樁美事。

總結

是不是覺得唐人的美食很多,完全不輸現代呢。其實我們的好多做菜方法都是從幾千年前的古代流傳下來的。再融合自己的創新,才有了今天各式各樣的的菜品。唐朝的飲食文化為我們的歷史文化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值得被我們瞭解,被我們銘記。


參考文獻:

《千金藥方》

《酉陽雜俎》

《唐本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