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格局重塑推手:大混戰+生態鏈+高科技

新能源汽車格局重塑推手:大混戰+生態鏈+高科技​“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資本湧動加劇了市場碰撞。另一邊,洗牌戰則成為加速構建產業生態鏈的催化劑。再加上新一代科技的縱深輻射,新能源汽車產業格局已經到了重塑的重要節點上。​
  2018年5月18日早報,加拿大化肥公司Nutrien發佈消息稱,5月17日已經與我國鋰業巨頭天齊鋰業簽署轉讓智利最大鋰礦生產商SQM約24%的股權協議,總金額涉及259億多元。

  雖然只是SQM公司A類股,但是天齊鋰業總裁依舊公開稱,“天齊鋰業的股東將從此次交易中受益匪淺”。實際上,作為國內最大鋰電新能源核心材料供應商,天齊鋰業此舉引發了不少熱議。

  從各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洗牌戰影響的範圍已經非常廣,上至原材料,中至鋰電池,下至整車製造,硝煙味漸濃。這也正是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的三大因素之一,擴充實力的,添加業務板塊的,精準強化細分領域的,各顯神通。
新能源汽車格局重塑推手:大混戰+生態鏈+高科技
併購熱起,“千帆同競”與時間賽跑
  如果說,天齊鋰業收購SQM的股份,算得上是“補強”的一種併購模式,那麼格力集團擬收購長園集團20%的股份,基本上就能歸屬於“跨界”併購之列了。

  最新消息顯示,格力集團已經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收購申請,預計收購價為52億多元。長園集團目前主營業務中就包括鋰電子電池隔膜、鋰離子電池電解液添加劑等電動汽車相關材料。

  業界分析,格力集團此舉昭示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一步佈局的意圖。以小窺大,新能源汽車領域掀起的資本熱潮預示著,不論站在哪條起跑線上,不論是要走哪個發展方向,搶時間、爭資源、佔高地的競賽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新能源汽車格局重塑推手:大混戰+生態鏈+高科技​ 
“上中下”齊飛,產業生態鏈加速構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強度的競爭壓力也反過來促進了新能源汽車領域“上中下”遊產業鏈的構建。沒有生態圈,就沒有競爭力,車企或選擇整體把控多個板塊,或選擇強強聯手,或選擇技術增持,各個相關產業的增長也是有目共睹。

  以2018年4月的動力電池裝機量為例,裝機總量超3.7GWh,同比增長300%多,非常可觀。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電池、錳酸鋰電池等均有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可見生態體系正在逐步完善。

  另外,同是4月,充電樁數據也迎來了好消息。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發佈的結果,公共充電樁較上月新增62%以上。而從技術和運營上來看,快充技術越來越成熟,充電耗時越來越短,充電樁使用率越來越高,都有助於補上生態鏈中最重要的一環。

  至於整車製造,身處產業鏈下游雲動已久。車企的佈局早已展開,從知名跑車品牌保時捷、捷豹,到著名車企日產、大眾、通用,再到新造車勢力蔚來、威馬等,都無法避免地加入了新能源戰局。

新能源汽車格局重塑推手:大混戰+生態鏈+高科技高科技融入,“新能源+”走上時代前沿
  市場熱度攀升,競爭激烈度自然也會上漲;而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完善,是行業崛起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在這兩個因素之外,高科技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影響在“變局”中也是舉足輕重的誘因。

  前進需要推動力,新能源汽車受政策引導和市場照拂,緊接著就面臨新一代高科技的洗禮。平臺化、模塊化、輕量化趨勢不可阻擋;智能化、集成化、系統化開闢未來;網聯化、共享化、數據化大勢所趨。


  在這樣的浪潮之下,謀變是順水推舟之舉,求存、求新、求異都有了更明確的奮鬥標籤。如此一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又添加了一個“不得不”的理由,加速邁入了規劃——實踐——再規劃的探索階段。

  2018,“動能轉換年”,這個名稱自有其深意。佈局的時間很多,佈局的關鍵節點並不多,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上,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是時候該變,也不得不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