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民間有一句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現實生活中卻是,家長們生怕孩子吃不飽,認為孩子總要吃多點才好,於是追著餵食,威逼利誘讓孩子多吃點。

兒子的奶奶常會對我說幾句話:

“叫樂樂吃飯呀”、“吃這麼少,怎麼行?”、“他還那麼小,哪裡知道餓飽。”

其實這不是我家奶奶專有的,很多奶奶都有這樣的特性,總怕孫兒吃不飽,以往他們嘴裡塞東西為樂事。

殊不知,過量過膩飲食,已成為幼兒致病的頭號因素。

幼兒脾胃弱,飲食過量,葷腥油膩,脾胃無力運化,反受其累。脾胃一弱,正氣必虛,百病叢生。這是一位古中醫研究者的肺腑之言。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醫生提供的案例。

有一個孩子,眼睛抽動的很厲害,找我求診,我問孩子的家長,他是不是吃很多的肉類,他說家裡有老人總是給孩子喂很多的肉。

我又問他是不是不吃了還在追著喂,他說是。

我說你得把這個習慣改掉,結果他說“我的孩子去化驗了,還貧血!”這位家長的言外之意是,都貧血了還讓少吃嗎?

其實是我們不懂餵養的知識。孩子不餓了還在吃,吃了那麼多肉,為什麼還貧血呢?

醫生說:

其實就是他的脾胃功能壞了。脾胃功能壞了不吸收營養,吃什麼都不能變成為氣血。

還有一種餵食方式也會造成脾胃功能的損壞,就是壓力餵食。

他不太餓,還不太想吃,家長卻追著他餵食,這就給孩子造成吃飯的壓力。

孩子長期帶著憋屈的情緒吃飯,不旦會損壞他們的脾胃功能,還會讓他們整個身體都會出現問題。

醫生總會勸一些家長,特別是長輩,少給孩子喂一點,少穿一點。他們對醫生的勸說常會反問一句:難道我會害自己的孩子?

是的,他們當然是不會害自己的孩子,而是深愛著。但愛不得法,這種“慈愛”只會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

若走入歧途,走得越賣勁,錯得越遠。同樣,如果對孩子這份“慈愛”走入了誤區,那麼,愛之越切,傷之越深。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愛不得法的所謂“慈愛”也會使孩子喪失生存能力。

有一則視頻,引發很多爭議。

視頻說的是一個留美的中國大學生為了招待美國的同學,想做道中國特色美食蕃茄炒蛋給他們品嚐。

可是,一個20多歲的留學生居然不會做簡單的蕃茄炒蛋。

於是罔顧這邊凌晨還在睡夢中的媽媽,打電話找媽,與媽媽視頻,讓媽媽教他做這道菜。

有不少人留言說被這位母親的愛感動了,但我覺得她愛過了分。

兒子連蕃茄炒蛋都不會做,說明他平時沒做過菜,應該是不用幹家務活的。兒子一遇事馬上向媽媽求救,說明獨立性差。

這點小事,解決不了嗎?

上網查找,就會有無數條蕃茄炒蛋的視頻出來了,但他選擇了習慣的找媽,這也說明了他平時非常依賴媽媽。

這位媽媽用她的“慈愛”養育了一位缺乏生存能力的巨嬰。

依賴性強,獨立性差,這是現在好多孩子的通病。

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幹家務活,也沒有讓他們幹家務活的意識。多數家長認,孩子還小,家務活幹不好,長大了就自然會了。

從小受到父母過分的“慈愛”滋養,長大後自然是生活的白痴了。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有一則震驚家長圈的新聞,河南省羅山縣一名23歲小夥楊鎖,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餓死在自己家裡……

這位楊鎖從小被“鎖”著養,不出家門半步。父母對他極其疼愛,雖然家境貧寒,但都盡辦法給他好的物質。

楊鎖父母對他的寵愛到什麼程度?

據村民反映,他8歲時出門都是父母用擔子挑著,從不讓他幹家務活與農活,長到十幾歲後,母親還給他餵飯。

由於父母的極其寵愛,已經使他喪失了生物的本能,喪失了生存的最基本能力。

最終,父母去世後,他也因懶而餓死了自己。楊鎖長大的是隻是身體,心理上仍然是那個依賴父母的嬰兒,是心理上的巨嬰。

所謂的慈愛,實則是溺愛。我們冒著慈愛的名義,心安理得地給孩子很多很多的好,卻不知道把孩子往死路上送。

大部分父母,他們賦予孩子肉體,卻缺乏使孩子生命健康充實的能力。過分的慈愛,使孩子變成沒有獨立能力、生存能力的寄生蟲。

要讓孩子長成身心健康的人,父母健康的育兒觀和對孩子未來真正負責的意識才是至關重要的。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讓人悲哀的是,有些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用“慈愛”養出了不懂親恩的白眼狼。

今年的正月,和媽媽到阿姨家拜年。

一大幫親朋好友正在溫馨地吃著飯,突然,隔壁傳來了激烈的爭吵聲。

我們循聲而去,原來是姨丈的侄子在罵他的父親。言語劇烈之處,侄子甚至要打父自己父親,但被在場的親戚攔住了。

這時,姨丈看不過眼,走過去說了幾句他侄子,沒想到這個侄子把姨丈也罵了。

姨丈氣不過,怒斥他,他轉身跑回廚房拿了把菜刀,衝出來要砍姨丈。

這位侄子已娶妻生子,他孩子就在跟前目睹了這場鬧劇。

這樣一位眼中無父母,目中無長輩的後輩是怎麼造就的?這樣的人又怎能養育好的後代?

我們用更多言詞譴責他,似乎沒有再多的意義。只是這樣一位還沒懂得為人的人是怎麼造就的?

古人曰: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是品德敗壞的,那麼他是有一對品德敗壞的父母麼?沒有,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人。

那麼這樣一個喪心病狂的人是怎麼養成的?

聽阿姨說,姨丈的兄弟有三個女兒,最後才生了個兒子,寶貝到不得了。夫妻倆外出打工,孩子留家裡奶奶帶。

因為對兒子的喜歡,又加上長年累月在外,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因此在物質的補償上,從來不手軟,吃穿用的,都儘量買好的。

也就是說,這對老實巴交的父母對孩子只有養,沒有育的。

對於孩子的索求,一味滿足,因為對兒子的喜愛,不捨得責罵半句。他們對待兒子的全部態度,就只有一個,寵愛。

父母最最基本的責任,就是教會自己的孩子怎麼做人。而這對父母沒有盡到這個責任。確切地說,他們是不太懂得如何去愛孩子。

有多少人在以“慈愛”的名義,摧毀孩子的健康?

盧梭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份家長是深愛自己的孩子的,但卻是不懂得如何愛孩子。

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採用的是嬌縱、溺愛的無原則的愛的方式,慈愛最後都變成了溺愛。

去年5月,浙江溫州發生中學生怒打媽媽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一位媽媽帶讀高中的兒子去配眼鏡,後來當媽媽把取眼鏡的回執單遞過去的時候,無意間擋住了兒子的手機。

此刻兒子正用手機玩遊戲,於是這位高中生便朝著媽媽的頭狂打,媽媽居然只默默地抱著頭。

現實中這樣的大案、慘案有很多,但更多的則是我們常見的,或就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小案件”:因父母不給買一件玩具,而出手打罵;因沒收手機,而對父母拳打腳踢;

有時父母的一句話,也能激怒那個“小惡魔”,招來侮辱打罵,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公共場合,都是屢見不鮮。

這是一種新型的家庭暴力,在它的背後潛藏的社會問題是:

在一個家庭中,如果事事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過分寵愛,從小對孩子放鬆管教,可能造成孩子任性,對家長出言不遜、語言頂撞,甚至大打出手,“升級”為極端的暴力事件。

這種“慈愛”把孩子變成了一個人格不健全的惡魔。

對孩子過分寵愛,不是真正的慈愛,而是毒害孩子的一味毒藥,不單損害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使他們成為喪失生存能力的心理巨嬰,更會讓他們變成一個人格不健全的人。

昔日刺母的留日學生已成為舊聞,但因父母嬌縱、寵愛而造成孩子身、心、人格不健康的新聞卻依然每天上演。

要避免悲劇,唯有讓愛適度。

讓愛理性,端正做父母的責任,別讓我們的愛誤入歧途,把孩子傷得那麼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