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地區首個房顫俱樂部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成立

華南地區首個房顫俱樂部在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成立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不僅易致殘,而且有著致命的威力。腦中風、心衰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背後,都潛伏著房顫這隻“黑手”。房顫,這個“隱形殺手”被不少家庭所忽略,也給不少家庭帶來痛楚。

●改變房顫救治“雙低三高”,華南地區成立首個俱樂部

●監測與隨訪並重,打造“多環節閉環式管理”防治鏈

“房顫俱樂部以‘醫護主導,病友參與,惠及群眾’為指導,建立 ‘多環節閉環式管理’新模式,並設有危急預警處理路徑,隨訪團隊將依據病情將患者提交給房顫診療多學科團隊,為患者制定最佳的救治方案。”俱樂部負責人王景峰向大家介紹道。

●多學科協作,整合優勢學科開展MDT綜合診療

近年來,國家衛計委強調,針對腦卒中的防治需要“單病種、多學科”聯合防治。MDT綜合診療在臨床實踐中已凸顯其優勢,已成為目前以及未來診療模式的發展方向。

房顫的主要危害是心房內血栓形成併發腦卒中而引起患者致殘,甚至致死。據統計,我國每年房顫導致的腦卒中約60-80萬。房顫相關卒中與非房顫相關的卒中相比,其症狀更嚴重,常為致死性卒中,第一年死亡率高達50%,致殘率高達73%;並且更容易復發,複發率高達 6.9%。

“房顫的綜合管理不單單是心血管內科一個科室的事。因為房顫防治牽涉到太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比如說房顫腦中風急性期需要神經科的診療,穩定期可能需要康復科給予專業的康復訓練等等。”俱樂部周淑嫻教授介紹道。

●醫療資源下沉,助力基層提升救治能力

此外,房顫俱樂部這一平臺的搭建,將能實現信息互通。其中,隨訪APP將實時記錄患者信息,共享信息,“讓數據多跑腿,百姓少排隊”,節約患者時間成本,改變患者“捨近求遠”的就醫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