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周易成為六經之一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共同借鑑了其學說

《易經》承載了過多的歷史使命和任務,相傳系周人所作,《周易》本身博大精深。周易中的“周”有周全普遍之意;“易”有簡易、變易、不易(變)三種含義。從這兩個字就可以看出《周易》講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天下達道。


原來周易成為六經之一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共同借鑑了其學說

這種“道”都包括什麼呢?就內容上看,今本週易包括“經”和“傳”兩部分。“經”的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與卦爻辭。
原來周易成為六經之一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共同借鑑了其學說

“傳”是闡釋《周易》經文的專著,即《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繫辭傳》上下、《說卦傳》、《序卦傳》、《雜卦傳》,共計七種十篇。因其闡發經文大義,如“經”之羽翼,故漢人稱之“十翼”,後世統稱為《易傳》。

《周易》之所以能成為六經之一,主要是因為它影響深遠。易之成書,據《周禮》載,古有三易:“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連山》、《歸藏》失傳,現傳本為《周易》。此外,《易經》對道家影響亦深,被尊為道家“三玄(《周易》、《老子》、《莊子》)”之一。
原來周易成為六經之一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共同借鑑了其學說

春秋時期,筮法上出現過變卦說、​取象說、取義說、吉凶由人說、天道無常說。戰國時期出現過陰陽變易說。

漢代有象數之學(卦氣說、五行說、納甲說),魏晉唐時期稱玄學。
原來周易成為六經之一是因為道家和儒家共同借鑑了其學說

宋明時期,又出現五大學派:理學派、數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和功利學派。又有人籠統地分為兩派:一派是儒家,一派是道家。儒家重乾卦,重陽剛,講的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強調修身以有用於社會。道家則重坤卦,重陰柔,講的是“大道若水,弱能勝強”,強調精神自由,以無為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