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與北元:充滿喜感的“臣屬關係”

1368年元惠宗妥歡帖木兒棄守大都退居漠北,形成了明朝、北元南北對峙局面,並延續二百多年。有“歷史學家”認為在有明一代,明朝對蒙古實施了有效的統治,蒙古已成為明朝的附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01 三大戰役八次攻防

明朝與北元:充滿喜感的“臣屬關係”

||土默特部首領 阿拉坦汗

三大戰役八次攻防是指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綽羅斯·也先伐明(土木堡戰役)、阿拉坦汗伐明。

朱棣“五出漠北”根據李潔非在“龍床”一書中的記載,根本就是篡位奪權的朱棣不願意在南京上班,為了長期留在北京而採取的政治手段,其最大的一次戰果是“斬殺數百人”且是弱小部落兀良哈的老弱平民。

也先伐明經典之役自然是土木堡之戰,明軍50萬大軍(一說30萬)被蒙古2萬騎兵圍困於土木堡,明英宗被俘,也是人類戰爭史上以少勝多懸殊最大的一次戰役。

阿拉坦汗伐明發生在明朝和蒙古土默特部之間。土默特部阿拉坦汗一直要求與明朝互相開放貿易而不能,便舉兵伐明,並直接攻進北京安定門,圍困北京內城數月,最後以明朝同意開放貿易作罷。

02 神奇的“朝貢”貿易

明朝與北元:充滿喜感的“臣屬關係”

||萬國來朝圖

土默特部阿拉坦汗圍困北京數月,迫使明朝開放貿易。貿易者,互通有無也。但明朝和蒙古方面的貿易卻非同尋常,他們把蒙古方面賣給明朝的叫做“進貢”,把明朝賣給蒙古的叫做“給賜”或“回賜”。

總之此貿易非彼貿易,這裡暗含著一種“宗國”與“屬國”之間的臣屬關係。

03 頗具喜感的“臣屬”關係

明朝與北元:充滿喜感的“臣屬關係”

||澳大利亞國旗上英國米字旗 代表兩者的宗屬關係

明朝和蒙古之間的關係顯然不屬於以上兩種情況,情感上雙方已劍拔弩張,談不上什麼向心力,軍事上蒙古大軍圍困明都城數月,已經完全處於優勢一方。

如何讓這樣的對手對明朝俯首稱臣?不急!大明朝人才濟濟,自有解決方略。

首先,把雙方貿易中蒙古方面的貨物定性為“進貢”,代表對方具有上貢稱臣之舉,皇帝又給予回賜,一來二去便“坐實”了雙方君臣關係。

同時,冊封阿拉坦汗為“順義王”,在名分上確定雙方上下級關係。

問題是買賣還只是買賣,而且按照儒家慣例,君臣之間是有一套嚴格而繁瑣的禮節的,阿拉坦汗不太可能配合明朝上下上演的這處戲,這豈不是辱了皇帝陛下的一世英名。

這自然難不倒天朝謀士們!

愚昧、野蠻,化外之邦,不懂的禮教,皇帝格外開恩免去繁文禮節。以一種文化的高姿態和優越感進行自我慰藉,圓了這一處好戲。

只是實在不懂給人三叩九拜的禮教有什麼好自豪的。

明朝對北元,用這種自娛自樂的方式進行“有效”統治和管轄,哪怕明朝皇帝被俘,哪怕京師圍困,也要沉浸在天朝上國萬國來朝的虛幻中,從而也創造了一個獨特的,頗具喜感的臣屬關係。

後記:昨天(11月29日)是明英宗他老人家的生日,屬羊、射手座,當過兩次皇帝,曾是蒙古也先可汗的階下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