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纵观中华古代文明,皇帝是享受人间极致的荣华富贵,万万人之上。几乎每个皇帝也都有一个庞大的后宫群。即使有些皇帝很专情,但他后宫却也不会只有一位女人,因为后宫也代表了一种权利。白居易有说“后宫佳丽三千人”,虽然是虚指,但有些皇帝的后宫却不止三千人。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第一种,荣升太后。

这一种当然是最爽的,地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不过,这个名额是及其有限的,仅限于老皇帝的皇后和新皇帝的生母,两个名额。如果二者是同一个人,那就只有一个名额了。

第二种,跟着儿子去封地享福。

这种也是不错的结局。如果嫔妃生有儿子,但儿子无缘于皇位,那就被封为藩王,分封到各地去,虽然远离京师,但可以跟着儿子去到封地,只要儿子规规矩矩不谋反,自己也能享福了。比如,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姬,在刘恒还是代王的时候,就随着儿子去了封地。当然,后来汉宫发生了宫廷政变,刘恒被接回来当了皇帝,那薄姬就自然升级为薄太后了。这算是意外之喜。

第三种,帝王守陵

一般为帝王守陵的人,指后宫妃子,甚至皇后娘娘都逃脱不了这种命运。被派去守陵的这些人都比较有讲究,要么是皇帝生前的女人,在后宫得不到皇帝的恩宠,只能长年奉守陵园中的宫室,在无尽的愁思中虚度年华,任凭红颜老去。要么是妙龄婢女,告别亲人,被宫中太监押送到陵园来,锁住的是大门和无望的青春,到死都出不去。

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第五种,殉葬。

皇帝驾崩后,会有专门的机构选择一批人殉葬,这些人当然从后宫中选,就是让他们继续去服侍皇帝,如果不幸被选中了,那就没办法了,只有死。秦汉时期,殉葬制度还比较盛行,但到汉朝以后,统治者发觉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渐将其废止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考古学家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发现了众多宫女的白骨,很明显,朱元璋死时实行过秦汉时期的殉人制度。

第六种,出家为尼

这也是比较普遍的,皇帝死后,让妃嫔出家,首先,能让这些妃嫔遁入空门,心无杂念,也不会给皇帝戴绿帽子,再者,可以在寺庙中吃斋念佛,为老皇帝祈福,超度,对皇家增福的事。比如武则天就是在唐太宗病重之时,被让出家为尼,为太宗祈福,太宗死后才被高宗李治接回来的。

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第七种,出宫还家

不是所有的妃子都能在宫中颐养天年,皇帝死后,一部分妃嫔要出宫还家,重新过平民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由于妃嫔一般出自高门大族,皇帝死后,妃嫔多数能够出宫,回到自己家庭生活。在三国时期,国君死后,妃嫔甚至可在遣散后改嫁他人。

第八种,就是新帝继承先帝的女人,

唐朝的武媚娘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除了中原王朝地区,在草原一些部落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在甄嬛传中,大清朝的瑰公主在嫁到准格尔不到半个月,统治者可汗就突然暴毙了,但是按照部落的管理,公主必须要嫁给下一位新可汗,王昭君就是真实的例子,虽然对女性而言很屈辱,但是因为地位的原因,最终也只能忍受,十分凄惨。

新旧皇帝交替,3000后宫嫔妃下场凄惨,无人性,令人心疼叹惋

总而言之,在有的时代很多妃子可能只收过一两次宠幸就被遗忘了,这样的妃子一般有几种结局,比如在皇帝驾崩之后出家为尼,被打入冷宫,很少有被放回家的情况。某些妃子,比如武则天,直接被下一届的皇帝接受,成为下一代的宠妃,其实在所有情况之中这算是万幸的了,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死后,那些以选妃为名招进宫的女子被直接勒死陪葬。史上确实有为皇帝陪葬的女子,但是大部分前代的皇妃受到不冷不热的待遇,以礼相待,作为皇太妃提皇帝守寡,但相对于殉葬却是好上很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