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是怎樣形成的?

人們經常講血壓,那麼,血壓是怎樣形成的呢?血壓是指血液對血管壁的測壓力,可分為動脈血壓、毛細血管血壓和靜脈壓,而通常說的血壓就是指動脈血壓。循環血液之所以能從大動脈依次流向小動脈、毛細血管、小靜脈和大靜脈,是因為血管之間存在著遞減性的血壓差。要保持一定的血壓,需要有三條基本因素;

(2)必須有足夠的循環血量。如果循環血量不足,血管壁處於塌陷狀態,便失去了形成血壓的基礎。如通常所說的失血性休克,就是由於出血量過大,有效血容量不足所致的血壓降低。另外,大量汗出、腹瀉及長期不進飲食,也可因為血容量不夠而出現血壓降低。

(3)大血管壁的彈性。心臟收縮時,可對動脈產生壓力,為什麼舒張時血壓不立即下降到零,而是仍維持一定的血壓值呢?這是由於大動脈有彈性回縮作用的緣故。心臟的射血是間斷性的,在心臟收縮射血的過程中,由於外周阻力的存在,大動脈內的血液不可能全部迅速流走。一般情況下,左心臟每次收縮時向主動脈內射出60-80ml血液,大約只有1/3流至外周,其餘約2/3被暫時貯存在主動脈和大動脈內,在血液壓力的作用下,大動脈壁的彈力纖維被拉長,管腔擴大,心臟收縮所釋放的一部分能量以動能轉換成勢能的形式暫時貯存在大動脈壁上。當心髒舒張時,主動脈瓣關閉,由於射血停止,血壓下降,大動脈壁內原被拉長的彈力纖維便發生回縮,使動脈管腔變小,勢能又轉變為動能,將收縮期貯存的那部分血液繼續推向外周,並使主動脈壓在舒張期仍能維持在較高的水平。可見,由於彈性貯器血管的作用,使左心臟的間斷射血變為動脈內的連續血流,推動血液流動,並維持血液對血管壁的一定側壓力。

心臟收縮射血時,動脈血壓迅速升高,在心臟收縮中期,血壓上升達到的最高值稱為收縮壓(或高壓);當心髒舒張時,動脈血壓便迅速下降,在心臟舒張末期,血壓下降所達到的最低值稱為舒張壓(或低壓)。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稱為脈搏壓(簡稱脈壓),正常人約為30~40mmHg。一個心動週期中,各瞬間血壓的平均值,叫平均動脈壓。它是在—個心動週期內持續地推動血液向前流動的平均推動力。所以,能更精確地反映心臟和血管的機能狀態,計算方法是:

平均動脈壓=舒張壓十1/3×脈壓

由此可見,血壓的形成,是在足夠循環血量基礎上,心臟收縮射血時,血液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大動脈彈性將能量貯存由動能轉變成勢能又轉變成動能,從而維持了血液對血管壁的—定側壓力,推動血液流動,保證正常血壓。

溫馨提示:

通常說的血壓就是指動脈血壓,以mmHg作為測定單位。常用的血壓測量儀有水銀柱測量儀、電子測量儀。正常人左右臂、上下肢的血壓也並不完全相同,通常,右臂比左臂血壓高5-10mmHg,下肢比上肢高20-40mmHg。

>>查看更多高血壓相關知識,請搜索好大夫在線(haodf_wx)查看更多文章!搜索就搜”好大夫在線“這五個字!一個字都不能少哦!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