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讓”這事,在歷史上也不是漢獻帝獨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燕王噲就為了圖個堯舜之名,把王位讓給國相子之。而漢獻帝將帝位禪讓給曹丕後,曹丕得意洋洋地說:“舜、禹之事,朕知之矣!”這話的意思還真值得玩味。
那麼,漢獻帝當時是不是真想禪讓呢?要得到真相,必然要了解當事人漢獻帝的情況。
漢獻帝非常悲催,他在位的時候,權臣當道,並且還層出不窮。先是被權臣董卓迎立為帝,打著他的旗號號令諸侯,而他有名無權,只能聽任董卓擺佈。
董卓死後,權臣曹操又將漢獻帝迎至許昌。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寄人籬下的漢獻帝為了報恩,賜他權力無上的“節鉞”,希望他能匡扶漢室。
不過曹操才不做賠本的買賣呢。他本來就是利用漢獻帝的名號,完成他統一天下的野心,於是開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而漢獻帝再次鬱悶地成為傀儡。
當然小青年漢獻帝也曾為此而反抗過。他曾暗下衣帶詔,讓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法謀殺曹操。
董承忠於漢室,聽命於漢獻帝,於是暗中與左將軍劉備等人密謀,結果還未起事,就洩漏了風聲,就這樣窩囊地成了曹操的刀下鬼。可憐還有孕在身的董貴人,也跟著送了命。
事情發生後,曹操對待漢獻帝像沒事人一樣。可是他越是這樣平靜,讓漢獻帝和伏皇后完越是害怕。於是伏皇后和漢獻帝暗中商量,想尋求父親伏完的幫助。她秘密地寫了封信給伏完,希望他能殺死曹操。遺憾的是,伏完在忠誠和保命之間,選擇了保命。所以他收到信後,只是裝聾作啞。結果他果然保全了性命,而他死後,有人將伏皇后的事告密,伏皇后再次成為犧牲品,她和漢獻帝所生的兩個皇子也在這次事件中被曹操藉故剷除。
可以說,在強大的曹操面前,漢獻帝真是無計可施。再加上後來曹操又將三個女兒都嫁入後宮,也就意味著前堂有曹操坐鎮,後宮有他三個女兒做眼線,漢獻帝想要行動,更是孤掌難鳴。
公元220年,曹操統一了中原腹地。然而還沒等他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卻一病不起。
曹操去世後,次子曹丕繼承了相位。
此時的軍隊都是他曹家的私兵,而官員也是曹操提出“唯才是舉”後招募的人才。雖然漢獻帝是皇帝,可這些人吃的是曹家的飯,領的是曹家的工資,當然曹家才是他們的大BOSS。因此,曹丕繼位後,這些人對新主子要表忠心,有人就提出,曹家白養了漢獻帝這麼多年,是時候讓他禪讓帝位了。
這話曹丕愛聽,他早就想以魏代漢,完成曹操遺志了。
不過曹丕不能去對漢獻帝明言。當然這事也不用曹丕說,就有人找到漢獻帝,好一番威脅,漢獻帝知道時不我待,如不禪讓,小命也會玩完。也許禪讓還能留得性命,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得依從建議,寫下了禪讓詔書。
曹丕大喜,再說他也覺得漢獻帝不過在股掌之中,奪取帝位不過是早晚的事,所以他坦然地準備接受禪讓詔書。
想立功的人肯定不止一個,比如司馬懿就趕緊在這時表示,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給天下人詬病,那麼帝位就有些來路不正了。
於是,這才有了文武大臣多次上表進言勸曹丕稱帝的行為。據史書記載,像這樣的行為多達15次。
同時,漢獻帝也是個聰明人,自然也懂得作戲,於是他連下四次禪讓詔書,勸曹丕稱帝。
而曹丕呢,則再三推讓,表示自己能力不夠。
有了這些鋪墊,天下皆知漢獻帝要將帝位禪讓給曹丕。待一切戲做足後,曹丕這才“不情不願”地在繁陽亭接受玉璽,登基稱帝,是為魏文帝。
也許是太過得意,曹丕在接受禪讓後對群臣說:“舜、禹之事,朕知之矣!”
才退位不久的漢獻帝立刻跪伏在地,高呼:“陛下萬歲,萬萬歲!”
群臣也立刻跪倒在地,高呼:“陛下萬歲,萬萬歲!”
閱讀更多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