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3個人干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導讀:阿里為何可以給員工如此高的薪酬待遇?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阿里巴巴是怎樣提高人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在2014年度總結時提到:

1、核算的是KPI數據,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

2、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3、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4、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很多老闆聽完“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的如獲至寶,回到自己的企業就開始了實施:

1)某崗位原來總共5個人,每人月薪3000元;總薪酬支出:3000*5=15000元;老闆決定裁掉2人,將4人的工資3000*4=12000元分給剩下的3人,剩下3名員工的工資為:12000/3=4000元每月。留下的員工高高興興的接受了。

2)方案實施了2個月,員工開始喊忙不過來,人太少工作量太多了,要求加人;老闆考慮到實際情況決定給他們再加一個人,加上去的工資不好降下來,同時新來的員工也不可能少給,於是薪酬總支出變為4000*4=16000元

3)又過了兩個月,員工又開始抱怨,還是忙不過來,太累了,同時老闆發現,產品質量確實出現一定的下降,客戶投訴也出現了明顯的上升,老闆沒有辦法,只有咬咬牙再加一人,同時工資也不能降,這時薪酬總支出變為:4000*5=20000;

短短的幾個月的變革,回到了原點,該崗位的薪酬總支出卻從15000元變為了20000元,老闆感覺自己被坑爹了!卻又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點評:

該案例的主要問題出在:活;

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的工資,工資拿了,相應的活卻沒幹到位:

1)活沒有做具體的量化管理措施,導致活沒有落實到位

2)活沒有指定相應的標準,活的質量出現的下降

下圖案例:是我們公司在實踐的薪酬模式-PPV操作案例,用於非管理層崗位的員工薪酬設計,將員工的收入與其價值、貢獻、成長全面融合。實現員工為自己加薪、為增值加值、為結果加薪的管理目標。

那麼如何調動二線員工的積極性,實現多勞多得,打破固定薪酬模式呢?

PPV模式——基於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馬雲:3個人幹5個人的活,拿4個人工資?!行不通了!(附方案)

(設計模板)

PPV量化薪酬:把每個工作分解量化後定價,比如財務部有9個人,給主要的工作定價,開發票每個月300元,廣電購銷合同100元,然後看誰願意幹,誰願意幹就錢就給誰,然後再測算每個工作做完後所需的時間,和新機制推行後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另外一些細小的工作打包一起,因為公司付底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