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都可以」……孩子愛這麼說的原因太扎心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經常要跟孩子和家長們交流,但漸漸地我卻發現,當孩子們面對選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卻是,“隨便……”,“都可以……”或者“我不知道……”

而當我試著跟孩子們談論他們自己的時候,孩子們又常常漫不經心,左顧右盼,彷彿在說著一個他們不曾認識的人。

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就是因為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不允許孩子成為他/她自己。

“隨便”“都可以”……孩子愛這麼說的原因太扎心

1

各位爸爸媽媽肯定會覺得不服氣,我有允許孩子成為自己啊!

不著急,大家可以回答完這些問題後再做判斷——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你真的尊重孩子自由的意志嗎?

孩子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職業嗎?你是否期望孩子成為醫生,也會允許他成為電競選手,甚至環衛工人?

孩子有自己的意見可以自由地表達嗎?當孩子作出與不符合你期望的選擇時,你是否會立刻制止,並將自己的選擇強加給孩子?

你真的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情緒,並正視自己的情緒呢?

當孩子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時候,你是否會批評孩子“不懂事”,或者對孩子吼:“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生氣了!”

可是為什麼大人可以生氣,孩子不能生氣呢?

而一個從小不被允許尊重自己意志的孩子,一個從小不被允許認識自己情緒的孩子,又會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們會發現,孩子的意見和情緒只要一說出來,往往就會被打壓。

而一個長期被打壓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就會變得委屈求全,自我封閉;亦或許暴躁易怒,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因為這些孩子往往打從內心在就不能夠接納自己。

“隨便”“都可以”……孩子愛這麼說的原因太扎心

2

想讓一個孩子真正從內心接納自己,爸爸媽媽首先就要改變跟孩子溝通的方式。

如果問一個孩子:爸爸媽媽在家跟你說得最多的話是什麼?

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作業做完了嗎?快去學習!這次考得怎麼樣?你好好表現,下次媽媽一定給你買……

我們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們的建立連接的語句,大部分都是命令孩子、指責孩子和敷衍孩子。

我們總是以“聽話”去要求一個孩子,遵從大人意志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違抗大人意志的孩子,就是壞孩子。

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潛意識中,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得到家長的認可。這種認可並不建立在“認識自己”之上,而是在討好爸媽,讓爸媽得到高興與滿足。

“隨便”“都可以”……孩子愛這麼說的原因太扎心

3

因此,如果可以的話,請你蹲下你的身子,專注地看著你的孩子,跟他真正來一段有品質的談話。

真正的談話是為了讓孩子去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而不是跟孩子說你的諸多期待,你的許多大道理。

要讓孩子提出一個想法,表達他的情緒,描述他所遇到的困擾,然後我們家長能夠跟孩子真正地發展一種連接性的互動。

在這個連接性的互動裡面,我們能夠引導孩子漸漸地去認識他自己,認識身邊的世界,從而學會接納自己,接納世界。

請記住,孩子們是因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當孩子跟自己相處愉快時,想必他跟這個世界的關係也會比較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