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向往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刘宪华和小提琴家吕思清老师完美合奏一曲后,Angelababy问刘宪华:“你是小时候被父母逼着学?”

刘宪华说:“对,被逼着。”

那你小时候愿意吗?

我不愿意,一直到我十一、二岁,就一直不想拉,然后我就参加第一个比赛,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喜欢了。

那你觉得现在感谢父母吗?

非常非常感谢。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和刘宪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王迅,他小时候也学过小提琴,却没有坚持下来,王迅遗憾地说:

我就是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莫名其妙就不想拉了。但是我后来特别后悔,当时我要坚持一下的话,我可能就还可以啊,起码现在还是个特长。

多少孩子长大后开始责备父母:你为什么当初没逼我?

等长大才明白,我们以为的父母的宽容,最后都会变成自己深深的遗憾。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小别离》剧照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2018年本科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即将38岁的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分享了他在上海交大求学的历程和感悟。

姚明在发言中首先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的坚持甚至是固执,要求17岁的我在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终止,特别是在上高数课的时候。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姚明花了7年,38岁才本科毕业,背后有多艰难?

用他的话说,就是上学比打NBA难。他还曾对同窗开玩笑说,交大的课程就分两种:高等数学和其他课程。

正是因为父母当年的逼迫,人到中年的姚明,为了实现承诺,工作再忙、底子再薄的他,也咬牙坚持,7年的磨砺让他更懂得过程比结果重要。

同样被父亲逼迫的,还有大钢琴家郎朗,在回忆自己的成长之路时他说:

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天赋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通过更少的努力,去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学音乐的道路真的很难走,孩子的自律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没有外界的施压,这么枯燥的练习,小孩子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在郎朗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起到了最重要的推进作用。朗朗现在的每一分光芒都有父亲的功劳。

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不停鞭策的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他们的今天。

爸爸妈妈,谢谢你当年逼了我一把,让我如今可以骄傲地活着。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电视剧《小别离》里有一句台词,道出了父母的焦虑:

进不了前一百,就进不了重点高中;

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

进不了重点大学,这辈子就完了。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小别离》剧照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都成了虎妈狼爸。

可怜的孩子在父母的逼迫下,从一上学就勒起了“紧箍咒”,被父母连拉带拽向前拼命奔跑。

然而,并不是父母逼了孩子,孩子就能变得优秀。

看过一篇文章《牛蛙之殇》,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为了孩子能考上上海四大民办小学,在孩子刚3岁时,妈妈就逼孩子开启了“牛蛙模式”的教育。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从此,孩子被剥夺了童年所有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马不停蹄奔波于各种培训机构。为了赢得这场 “牛蛙战争”,父母用高剂量、高添加的饲料催着孩子长大。

结果,孩子不堪重负患上了抽动症,未能进名校。不得已,全家决定用移民来改变孩子的求学命运。

还有更悲催的父母,逼孩子努力学习,却把孩子逼上了绝路。

常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有小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而自杀;每到高考,因没考好而自杀的消息更多,令人扼腕叹息。

有句笑话:“为什么父母拼命逼孩子变优秀呢?因为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啊!

这种父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

可是,你在看电视,凭什么让孩子快学习去?

你什么都不学,凭什么逼孩子学钢琴、学奥数、学美术?

你都不优秀,凭什么让孩子优秀?

凭什么要求孩子成为人中龙凤?

即使你是哈佛毕业的,也没有资格要求孩子必须也是哈佛毕业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但是,只是在他们懵懂的年纪,需要父母逼一逼。

  • 逼,不是一定要达成多大的成就,而是给孩子更多的机会。

正如龙应台所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小别离》剧照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放任孩子容易,逼孩子却很难。

无能的父母,会把孩子逼得平庸或叛逆,只有智慧的父母才会把孩子“逼”得优秀。

这种父母有远见,在孩子“不懂事”的时候,看清孩子有优势,规划孩子的未来,引导孩子坚持,让孩子一步一步走向优秀。

有位读者分享了自己“逼”孩子的经验:

我家孩子小时候,我先给他报了几个兴趣班尝试,发掘他的兴趣,小学着重只选择1到2门他喜欢的坚持学,小学毕业会再给他一次选择权,是继续学还是选其他的更感兴趣,再选择1到2门坚持培养。

孩子喜欢的我都让他学,但坚持确实很难,毕竟还是孩子,不够自觉,总想要偷懒耍滑,可一旦开始学了我就不允许他放弃,我从不威逼利诱,但我会谆谆善诱,让他越来越喜欢。

的确,想学好任何知识和技能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当孩子不能坚持,想放弃的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鼓励和适当的“逼迫”。

孩子的成长路上,重要的是坚持,不是孩子,是父母要坚持。

父母的每一次坚持,都是给孩子的未来添一份底气。

蔡康永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想让孩子18岁时能和喜欢的人一起游泳,28岁时应聘成功那个会英文的工作,请在孩子15岁想放弃游泳的时候,18岁想放弃英文的时候,逼逼他,鼓励他,陪伴他。

每个孩子都是潜力股,父母的坚持,就是孩子通往绩优股的“捷径”。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当初不逼我?

作者介绍:霍辉,富书签约作者,宝妈,理工女,改善专家,高级工程师,倒过来是辉霍,简书@辉霍,微博@霍霍4307。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shenduwenhu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