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1、不知不覺

我們就成為了父母的樣子

昨天,發小約我吃飯,上菜的服務員是個年輕小姑娘,對業務不熟練,不小心把果汁撒在了發小的手上,她蹭地一下就怒了,“怎麼當服務員的?能不能小心點?”。

服務員一臉驚慌,連連點頭和她道歉,她不依不饒地說:“這幸好是飲料,要是燙的茶水你這不是讓我手都毀了嗎?有沒有經過培訓啊?@#¥%¥+~#@……”服務員手足無措地站在一邊,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但發小還是窮追不捨:“對不起有p用?等下我們菜單你給打個折吧。”

看著服務員漲紅的臉,我有點看不下去,說“算了別較真了,沒什麼大事,這頓飯我請客。”這事才算過去了。服務員走時,發小還不忘補上兩句:“算你走運,下次再這樣讓你捲鋪蓋回家!”

吃飯期間,發小開始和我抱怨她爸媽“最近我爸媽住我家,我都快受不了了,我媽那個囉嗦,我要是哪點沒做好,她得說我一天,主動認錯還不行,能把陳穀子爛芝麻的事都翻出來,早上不停地嘮叨,晚上回到家還不得安寧,她還得再數落我一遍,哎,真的沒辦法和她一起過……”

聽她抱怨著自己的媽媽,想起她剛才數落服務員的場景,我恍然,原來她的樣子就是她父母的映射,她或許都意識不到,剛才的她的樣子,和她口中媽媽是如此相像。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2、“當我閉嘴時,

反而沒人跟我對著幹了”

我原來單位的一個老同事,40多歲,一直沒當上主管。她經常跟我煲電話粥,一說就是一個鐘頭。每次的主題都是她“沒出息”的兒子,不努力、只會怨天尤人。我聽她傾訴、陪聊、勸解、安慰,終於有一天,我回擊了她一句話。

那天,同事電話裡又開始埋怨兒子“學習學習不行、特長特長沒有!初三了,學習成績班裡墊底,也沒有個特長能加分。整天除了打遊戲一點正事都不幹,說他兩句他藉口還一大堆。一會說什麼壓力太大需要放鬆,一會又是抱怨樓下太吵影響他學習。年紀輕輕一堆抱怨,怎麼一切都是環境的錯,就是你沒錯呢?!……”說著說著,40分鐘又過去了

同事問我,“哎你怎麼不說話?”

那次,我就回了她一句:“我就問你,他像誰?

她機關槍一樣的語速突然靜止,過了許久她長嘆了一口氣“好吧,我掛了。”

那天,一向和善的我真的當了一次壞人,懟的她好幾天沒理我。或許因為話說的太重了,或許是因為話真的說中了。

不過之後,我們的友誼沒有受到影響,反倒是她放過了她兒子。她說“一開始是懶得管,因為管了也沒用。後來發現,當我閉上嘴的時候,反而沒人跟我對著幹了。嗨,出息不出息的,大不了就像我這一輩子唄,沒什麼成就,但是簡單清閒,這也是福氣吧!”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3、在一個謙和的家裡

我永遠學不會粗魯

朋友小齊的老公是眾人豔羨的滿分老公,和誰都保持著一副溫和之心謙和之態,對小齊更是寵愛有加,只要她加班他都會到公司來接她。

每次大家聚餐,她老公永遠是先替她夾上她喜歡吃的菜,然後再給自己夾。有一次我們到戶外一起燒烤,小齊站累了想直接坐在草地上,他立馬脫下外套鋪在地上:“坐衣服上吧,地上涼。”

我們幾個閨蜜經常“咬牙切齒”地表達羨慕嫉妒恨:“你的命怎麼就這麼好,找了個這麼好的老公!”

她總是笑笑說:“我的命還沒我婆婆好呢,你們是不知道我公公,永遠和言和語,不急不躁,對我婆婆更是好得不得了。”

有一天,我們去她家玩,算是親眼見證了她公公的“好”。

到了她家,她公公早已備好了各種水果,給每個人沏好茶,和善地和每個人打招呼。

吃完飯,她婆婆進廚房準備洗碗,她公公馬上搶過洗碗布說:“這麼多碗你別洗了,傷手,我來洗,你去倒垃圾吧。”

她婆婆放下碗,洗洗手,準備出門倒垃圾,她公公立馬又從廚房趕出來,和她婆婆說:“一定要記得穿上外套啊,入秋了,外面涼。”

在這樣的氛圍裡,我們一群人都不自覺地都收斂起平時粗魯的言語,似乎不努力裝一下文雅謙和都不好意思。

由此我想到了小齊的老公,他天天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難怪他對誰都是有理有節,對小齊更是體貼入微。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4、越想擺脫的東西

越是鬼使神差的如影隨形

《老友記》裡的一個情節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瑞秋教好友喬伊操縱海上帆船,喬伊在學習過程中不停地和瑞秋貧嘴,瑞秋怒了,開始大聲的責罵:“你這個笨蛋!怎麼還學不會,這簡直太丟人了!”喬伊一頭霧水,很不理解瑞秋的突發性暴怒。

後來兩人躺在船上,瑞秋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她說,“我一直在防範千萬不要成為我媽那樣的人,但是,我現在卻成為我爸的樣子——嚴苛、吝嗇誇獎、暴躁!天啊,這簡直太令人無法接受了!”。

是的,當我們長大以後,我們可能會意識到自己身上有著和父母同樣的弱點,我們告訴自己不要變成那樣,卻逃脫不了父母那種潛移默的影響。

一個在父母怒斥下成長的女兒,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後,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她第一個反應可能是朝孩子大吼,事後她可能會後悔、自責,但下一次她可能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

一個在父母強壓下成長的兒子,可能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說一不二,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忤逆之舉,或許事後他會反思,明明自己小時候特別討厭父母這樣對待自己,可是成年後的自己又複製了這一套來對待自己的孩子。

我們曾經不喜歡這樣被對待,但不自覺地,面對孩子,我們也成了那個自己討厭的父母,這就是來自父母的影響。

我們的個性和行為總是鬼使神差地帶著父母的影子,有時候想擺脫它,卻發現它總是如影相隨。

你現在的樣子,就是你孩子長大後的樣子

5、“父母皆禍害”

我們會是那個正在“禍害”寶寶的人嗎?

“一直不斷告誡自己不能成為這樣的人,可是漸漸發現自己在慢慢變成我所討厭的人。我在開始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也想自救,只是,我發現很難。”

“慶幸自己沒有情感陰影的童年,所以,我的孩子亦然。”

“從步入大學以後,經歷了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許多負面影響,進而憤怒的想去擺脫而不得,而後逐漸明白這些根深蒂固的影響”

“本以為不會受到影響 但是等到大學獨立生活之後才發現,在人際交往中,麻麻帶給我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往往在很多時候,我對人際交往提不起興趣,很苦惱,容易悲觀。

在知乎上,談起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很多網友吐出了自己的心聲。

的確,在很大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的投射物,父母為人處世的樣子,或多或少都會投射到孩子身體裡。

如果一個孩子總生活在風言冷雨中

他就學會了用言語灼傷別人

如果一個孩子總生活在批評之中

他就學會了譴責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之中

他就學會了自愛

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平和溫暖中

他就學會了與人為善

……

所以,為了孩子,請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因為那是孩子以後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